蕾告訴我:“鄧老師,不怕您笑話,從‘五一’到現在我已經半年沒出過家門了。《青澀時光》是媽媽給我買回家的,一本新書讓我用毛巾沾著84消毒液,擦一頁看一頁,已經沒有新書的樣子了。我非常想讓您給我簽個名,但是我實在出不去呀。半年以前我上街回來,回家之後要折騰好幾個小時呢。爸爸媽媽跟我吵架,我才不聽他們的話呢,我恨他們,是他們沒有保護好我,我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不在我身邊,而我告訴他們表哥的事情,他們冷眼不管,還覺得我在胡講。我現在不能上學,如此痛苦都是表哥和爸爸媽媽造成的。我多次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隻是沒成功。”講到這裏蕾已經泣不成聲。
回到敏的案例。敏沒有考上大學,她同樣把這一切都怪罪於小叔和爸爸媽媽,她同樣也恨他們,敏甚至認為:我現在有的是時間折騰他們。當我問明情況時,才得知敏目前在家中,她的小叔早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好幾年了,目前正準備結婚。
敏說:“他的日子過得那樣舒坦,而我因為他,生活、學習弄得一團糟,前幾天我問過幾個學法律的同學,能不能定他的罪,可沒有一個人支持我,連我父母也說,這事過去多年就算了吧。可我沒有辦法不想這件事,我現在是三天一小哭,五天一大哭,鄧老師我怎麼辦啊?”
案例分析
對敏和蕾家庭的分析
從家庭角度,孩子出現問題,盡管過去多時,但在孩子心中仍然揮之不去。問題不解決,始終是埋在孩子心裏的隱患,導致孩子心理問題體現在病理上。
當成長環境適宜孩子發展時,孩子心理挫傷較輕,這時孩子基本上能自行調整;當孩子感受到來自於周邊的壓力增大,情緒上自然很緊張,這時孩子麵對困難挑戰,特別是得知當年欺負自己對自己心理負麵影響很大的人現在生活幸福時,孩子的內心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強烈的自我否定感,複雜的變化由於沒有及時得到來自家庭親情的支持,從而產生了盲目嫉妒、怨恨等人格障礙與缺陷。
這是由於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在孩子心理上形成隱患而造成的心理疾病。
我不能不提及敏和蕾的家長對孩子冷漠的態度。他們總是想著:算了吧,反正騷擾女兒的人是親戚,又是孩子,而且過去那麼久了,孩子也應該忘記這些事情了。但事實恰恰相反,孩子會帶著困惑、羞辱和憤怒反複回憶那段不愉快的經曆,因此心理上的陰影隨著成長加深……最後因為家長的失誤影響孩子的人格,兩個女孩子都在心理上存在嚴重障礙,不能自拔。
目前,在家庭中,家長總是忽視對孩子進行性自我保護教育,都認為孩子小,說出的話不能相信。即使相信了也是不知所措,總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試問家長都這麼做,那麼,為孩子應對突發事件“樹立”了一個什麼樣的榜樣?又怎樣讓孩子對家長和自己的家庭產生安全感?父母雙親在孩子眼中又是什麼形象?父母的這種消極做法的直接後果就是親子關係惡化直至破裂。
這裏我特別要說明的是,性騷擾固然給青少年身體帶來的傷害很大。但事後如果家長處理不當的話對孩子心理上的打擊絕不亞於性騷擾本身。事實上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敏還是蕾,她們在心裏已經把對實施性騷擾者的怨恨轉嫁或是部分轉嫁到了自己的父母身上。這一方麵是因為父母縱容性侵犯者,不維護孩子的態度,但更重要的是因為父母不相信孩子說的話。
這不禁讓我想起一件事:當海嘯即將肆虐東南亞沿海地區時,有一個剛剛上小學的孩子僅僅憑借著課堂上聽過的關於海嘯的知識,告訴媽媽:海嘯即將來臨。他的媽媽立即四處奔走,通知周圍的遊客和海邊的村民向高處轉移,從而挽救了一百多人的寶貴生命。這個故事最令我感動的就是母親對孩子無條件的信任。
現代教育研究表明:家長對孩子的信任程度與親子之間的關係成正比,也就是說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建立在家庭成員的信任上的。
特別是類似性騷擾和性侵害一類的具有敏感性、私密性的傷害事件。孩子通常在第一時間內首先會想到向家長尋求支持和幫助。
文本分析
在兒童期,兄弟姐妹之間,或是與熟悉的童年夥伴之間可能有過各種性遊戲,都是對成人性行為的盲目模仿,也許隻是一種本能,這是人的自然性的一麵,並不是淫穢的。尤其是在性發育期到來之前,兒童的性遊戲,一般不會造成傷害,也就相當於孩子們“過家家”。因為女孩要在10~12歲左右才開始性發育,而男孩則要在12~14歲左右。在那之前,無論男孩子女孩子,都沒有達到性成熟,與性行為並不相關,自然就談不上“失貞”(但是對敏和蕾實施性騷擾者,都是青春期的青少年,已經具備了傷害幼女的能力,家長應警惕)。
一個未成年人是無法對童年不懂事時的行為負責的,誰都難免做一些幼稚可笑的事情,許多孩子童年時都有這樣的經曆。在他們的心裏,還沒有萌發性的意識,或者說性的欲望,因此,遊戲即使有性的色彩,也沒有性的內容。有一幅畫很著名,一個小男孩將穿著的褲衩用手撐開,一個小女孩好奇地伸過頭,朝裏麵張望。這幅畫讓人看到孩子天真幼稚的一麵,表現了孩子純潔無瑕的心靈。
敏和蕾為什麼會在若幹年後,會“醒悟”到自己做了“錯事”呢?這正是人們心理迂回發展的一種現象。從肯定到否定,到再肯定,再否定,心理在此過程中發育成熟。例如,許多男孩在年齡較小時有過手淫,當時他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身體也沒有受到影響;但當長大一些,他懂得的東西多了,他會懷疑當初的手淫造成了身體健康的損害,於是,他把當前自己身體的許多不適都歸罪於當初的手淫,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事實卻完全不是這樣。
許多兒童、青少年都可能有類似的困惑,但由於“家庭中談性色變,學校裏上綱上線,社會上混亂敏感”,以致他們心裏的包袱無法放下來。而他們遇到的性問題是極具個性化的,如果沒有機會傾訴和解決,就會成為他們成長發展中的心理障礙。所以,對於他們遇到的形形色色的性問題,成年人應該做到有問必答,及時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以使他們掌握科學的性知識,形成正確的性觀念,坦然樂觀地麵對現實生活。
可以嚐試以下幾種方式調節自己的社交問題:
(1)不要對自己的表現有過高的要求,降低標準就會減少焦慮;
(2)經常主動與同學交往,循序漸進,先與一兩個同學接觸,慢慢擴大範圍;
(3)建立自信,克服自卑,不必藐視自己,仰望別人,要知道彼此都是同齡人,誰也高明不到哪兒去,這有利於克服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