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裏的情人(3 / 3)

還有一個家長講到:“我四歲多的兒子怎麼不學好啊?別人家的孩子知道學些有用的東西,而我的孩子卻突然問我:‘我是從媽媽的屁股眼裏生出來的嗎?那多髒啊?我問他:‘聽誰說的?’他回答:‘幼兒園裏的小朋友。’鄧老師,您說他從小就不學好,盡跟不好的孩子學。我怎麼生這麼一個孩子啊?”前一個問題無須解釋,後一個問題需解釋清楚,如把孩子生下來髒的問題講明白,或者自編一個動人的故事,孩子就不會追問了,至於聽誰說的並不是最主要的。

孩子問這樣的問題,就是有關性的問題。其實孩子們對性的看法是非常自然純潔的。而我們成人卻把性看得很複雜,同時我們的性知識,又是欠缺的。孩子們剛一懂事就對自己的性別有疑惑,他們不知道為什麼他是男孩,而不是女孩,或反之。他們的不理解是再正常不過的。“我從哪裏來?”再幼小孩童的內心世界都有一個需要講清楚的現實問題。這在心理學上叫“尋根心理”。也是父母對幼兒的啟蒙性教育。

孩子的尋根,無需複雜。由父母告訴孩子們的來曆是很重要的,可以選擇孩子的認知。如有的孩子會想:“我從媽媽的肚臍眼裏生出來的”、“我從媽媽的腋下生出來的”、“我從媽媽肚子裏生出來的”、我從媽媽的肛門、陰道等等生出來的,都可以。總之我們要傳遞給孩子這樣的信息:你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國外對兒童性啟蒙教育是直白的生殖教育,過程要求真實,強調規範用語。如果我們能做到這點更好,如果我們不能給予專業的講解,上述的講解可以說是我們中國傳統講究內涵的,並給孩子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間。這不是錯誤,孩子學走路,學說話,進入尋根階段。非常依賴成人,同時也很自信,自我感覺良好。這是關鍵的感覺時期,而我們要做的更多是讓他們自己感受世界,感受來自父母的溫暖,孩子對母親的親密感覺,這是奠定今後親子關係的基礎。

五、一個母親在實施性教育中的感受

我現在做心理谘詢工作。2002年3月,中國性協會,美國福特斯基金和北京市第二醫院共同創辦了全國首家少男少女門診,以青春期健康教育為主,涵蓋重要的性教育。投入這項工作意義重大。幾年來我感慨頗多,壓力、阻力、乏力,都有體會,但是最終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工作,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是組合社會的重要細胞,個體、家庭的健康幸福才能使整個社會安康和諧。

而今麵對眾多因性問題困惑、迷茫的孩子們,我深感到幫助青春期少男少女了解性知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作為心理醫生,又作為母親,我有著比較大的優勢,憑多年的臨床谘詢工作為經驗,體貼、溫柔、親和的態度,憑尊重、理解、寬容和永不放棄的性格,我贏得了青少年及他們家長的信任與尊重。

可是,在若幹年以前我並不是做心理谘詢工作的,而和眾多的家長朋友們一樣,認識不到,對孩子們進行科學有效的性教育是多麼地必要和重要,認識不到性的問題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更認識不清每一個孩子都享有性教育的權利。

麵對我那已長成男子漢的兒子,留下更多的是遺憾,所以我盡量將遺憾彌補在對少男少女的谘詢工作中。

記得當我的第一本書《青澀時光》剛出版,北京電視台由著名主持人阿藝主持的《非常接觸》的編導請我和我的兒子做嘉賓接受采訪時,我兒子鵬兒很有感觸地說了一件小事,他和我都發自內心的感動,講起來記憶猶新。新書發表了,我倆都有種喘口氣的輕鬆感覺,我已記不清,有多久我們不曾一起上街逛商店或者一起去超市購物。先是兒子高興地說:“我們買了這樣多的好吃的,真爽!媽媽我真喜歡和你一起逛超市。”看見兒子滿臉喜悅的樣子,我也很是感慨,與兒子購物買東西我不光是大方,而且精神也爽,他還是一個好勞動力,的確是一個字形容:爽!但更讓我若有所思且發自內心的講了一句不搭幹的話:“如果讓我重新哺養孩子,那該有多好啊!”我的兒子並沒有感到莫名其妙,而是報以理解的微笑,摟著我的肩膀輕輕地說了句:“媽媽,我愛你!”我相信這句話是真誠的,和“兒子,媽媽愛你”同樣不容質疑!

是啊!假如時間能倒計時,假如可以重新哺育孩子,假如我們教育失誤能得到彌補,還假如父母與孩子,或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鴻溝有美麗彩虹的橋梁架起,該有多好啊!我想這樣的感慨不會隻發自我一個人的心底。

養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樣的感覺隻有當親身做母親的一刻才能真正體會到。

性教育從0歲開始,這種說法不是無稽之談。其實每個父母回想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曆程,那些點點滴滴的瑣事,無論甜酸苦澀,都凝集著珍貴美好的回憶,性的問題,性教育隨處可見,不對你的孩子直接講性話題,你可能做到,但不等於你與你的孩子能做到完全不涉及性。性的問題,性教育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無處不在,誰想回避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一對年輕的夫妻準備受孕要寶寶的時候就開始做好了充分準備,從夫妻願意按自己喜歡的性別角色期盼寶寶誕生,我們的性教育即開始了。

我得知自己懷孕了,最初有些不安的心情,隨著腹部一天天地隆起,感覺逐漸地越來越好,有喜悅還有些緊張,總是想寶寶是啥樣子,先生勤勞能幹,一切替我包辦,倍加嗬護,我享受著充分特權,他給我聽音樂、講笑話,陪我散步、看電影,好吃的東西應有盡有,還找來很多好看的寶寶畫像貼在牆壁上,讓我在房間四周都能看見。我希望懷的寶寶是個女孩,美麗聰明,先生希望懷的寶寶是個男孩,英俊強壯。但最終不管是男是女,都希望寶寶是個健康人。

我們並不刻意講性,但是我們隨時都在涉及性,我們期盼的男孩女孩,性別問題就是實實在在的性問題。1+1本來是等於2,可這人世間就是沒有絕對的事情,從另一個視覺看數字就把它變成1+1=3。

我們隔著肚皮聽著寶寶,經常與他說笑、比武、做遊戲,而腹內子宮中的寶寶從來不示弱,拳打腳踢地回應著。我們這對準父母甚至還給不曾見麵的寶寶計劃好了未來美好的憧憬,當然我們也能民主地聽聽寶寶的意見。那一刻,我和先生摟著寶寶發誓,無論如何我們不離不棄,永遠在一起,那感覺,那畫麵,那無比的幸福,至今都不能忘懷。

1982年兒子出生在一個悶熱的季節,陰雨連綿。很多時候我們都想順其自然,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輕鬆,就拿生孩子來講,自然產該有多好,預產期足月該有多好,但一些事情是不由自主地。我在妊宸後期,妊宸綜合症不留情麵地出現了,妊宸腎病,妊宸高血壓病,提前一個多月住院治療。竟然下了病危通知書,我自己全然不知,隻是父母和我先生都很著急,最後決定提前兩個多星期實行刨宮術,孩子從孕育他九個多月的子宮被我的同事們雙手抱出時,手術室裏的每個人都歡喜、驚奇,那是一個全身包括臉在內都布滿了密密麻麻又黑又長毛發的孩子,3600克身長57厘米,產房接生的護士高舉著毛孩,為的是讓手術室內所有的人都看清楚。大家高興的說:“多棒的小夥子,整個一個雄性激素旺盛,應該把這個毛孩送醫學科學研究院,讓科學家研究一下是否人類進入返祖階段了。”伴著話音,如同一股細小連綿不斷清澈的清泉噴灑在高舉毛孩的護士阿姨一臉一身,沒容她反應過來,大家歡呼把嘴張開,這才是真正的“童子尿”。有的還說:“瞧,這小子真有個性,用實際行動來證實他是最棒的男子漢。”

哺養孩子,提倡母乳喂養,遺憾的是鵬兒是喂牛奶長大的,前兩個星期什麼樣的辦法都用遍了,作為母親真是無能,婆婆生我的氣,總認為,我不該在月子裏整天洗澡,我不該穿著短褲短衫,吃涼水果罐頭,不該讓電風扇四處旋轉,更不該在月子裏到外麵的水管子洗尿布,所以沒有奶水,婆婆很長時間不能原諒我。

至今我並不認為那些做法是沒有奶水的絕對原因,但是孩子在嬰兒期缺乏母乳喂養的確是件非常遺憾的大事情。慶幸的是我的兒子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他聰明、智慧、個性張揚、活潑開朗、興趣廣泛、助人為樂、身心健康。

六、性教育中的確立自我保護意識

上幼兒園的準備工作除教鵬兒洗生殖器,還有一項比較重要的事情,是告訴孩子生殖器是除父母和自己以外,別人不能觸摸的,麵對一個幼兒園的孩子,家長很難對他(她)講性的話題,但恰恰是這個被家長認為很“複雜”的問題,確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隻告訴他這樣做不能,那樣做不行,是遠遠不夠的,要加上為什麼。重點問題應該是反複說,學會珍愛身體,保護自己的身體。鵬兒要問:“怎麼保護呢?”我的先生是很有方法的,也是別出心裁的。下麵是父親和兒子的一段表演。

父親拿好姿勢,右腿在前,左腿在後,走著步子,右手遮麵,左手擋著生殖器,為雙手握拳,父親喊著口號,讓兒子學著他的樣子,一步換一步,協調地換著手。這是幹什麼?我也有點納悶,鵬兒非常嚴肅認真地做著,父親告訴鵬兒:“如果有大於你,高於你,強壯於你的任何人襲擊你,你都要這樣子,上麵的手是用於擋住麵部保護你的五官,下麵的是保護生殖器,這上下兩處是不能讓人碰撞的部位,這非常重要。我暗自好笑,會發生什麼呢?鵬兒是那樣的弱小,什麼都不會管用的,一旦遇上強欺弱,他自己怎能保護自己?開玩笑!父親反複強調,“鵬兒,你看到足球運動員了嗎?對方罰任意球時,球員站在一排,手都是這個樣子。

父親站直兩腿略分開,雙手依次放在生殖器的部位擋住,兒子立刻邊學著父親的動作,邊說:“沒錯!我看見他們就是這樣。”鵬兒的父親有一對很重要的啞鈴,他給鵬兒買了一對小啞鈴,說是練手臂的力量。

我在與我先生交流此事時,重新改變了父親教兒子練習一些簡單防護身體動作時沒必要的觀念。現在回想起來好處有幾點:

1.來自於父親的“保護身體”式的教導是力量型的。

2.直接的動作更能強化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3.從另一個側麵講到鍛煉身體的好作用。

4.在遊戲的傳教中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親在兒子心目中樹立了堅強男子漢的人格魅力,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有非同小可的作用。

而來自母親的教導是,要去幼兒園了,感覺離開父母,總是舍不得,擔心孩子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總要一一囑咐。我的同事們經常對我說:“你的是男孩子,你很省心,我們女孩子的家長——”可從兒子一降生,我從來也沒覺得省心,在看護上。在教育上男孩女孩是平等的,包括在性教育中也不存在重點次重點,責任上他們是相同的。可最容易被人們誤導的是,認為女孩要重點防範,而男孩無大礙,這絕對是錯誤的觀點。

我告訴兒子:“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神聖的,爸爸媽媽很好地保護你,珍愛你。去幼兒園了,你要學會自我保護好,洗生殖器時,不需要別人幫助,包括老師和小朋友,自己的事自己做,我們反複練習好了,你能行!”兒子認真地聽著,不住地點頭,我又對他說:“你的小夥伴們誰請你幫助洗生殖器,也是要拒絕的,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去完成,別人的身體你是不能碰撞,不能觸摸的,包括好朋友邀請你幫助觸摸都要拒絕,這樣做是懂禮貌、尊重人。鵬兒能做好對嗎?”兒子高興地說:“對!媽媽。誰要摸我,我不讓,誰要讓我摸,我不摸,要是他們不跟我好了,我就不跟他們好,對吧?”我笑著對孩子說:“鵬兒真聰明,說得真好。但是能具體說清楚不許觸摸的部位嗎?”兒子指著部位認真說:“這裏,小雞雞。”我說:“一點都不錯,可怎樣才能更安全呢?”鵬兒想一想,“不光小雞雞,還有肛門的地方。”我是沒有想到,他是這樣周全,他接著說:“叫生殖器的部位是陰莖、肛門、生殖器。”鵬兒在上全托幼兒園時就能區別得清清楚楚,各器官的作用及正確的名稱,他明明白白。醫學人體生理解剖的一些知識名稱,他掌握得快,有興趣。

這點,我很感激我先生發揮的作用,在他們之間,在家庭中,我們沒有不好說出口的事情。我們講性的話題,孩子在場,我們沒有尷尬,孩子從小愛問問題,我們高興他提問題,我們願意幫助他解決他所困擾的問題,他處理不了的問題。學齡前,幫助孩子認識生殖器官是個較重要的責任。

七、性教育需要直麵不要回避

一個周六下午,我去接鵬兒,從幼兒園走到車站要有一段距離,鵬兒像有大事似的要告訴我,但是要我保證不告訴別人,我問他:“能告訴爸爸嗎?”他想了想說:“最好別告訴,嗯,不過告訴他也沒關係。”我裝作著急的樣子:“快說吧!”他滔滔不絕講起來。他在中班,每周三是洗澡時間,洗澡是男女小朋友都在一起洗,老師跟我們一塊兒洗,張萌(化名)老師特別喜歡我,他對別的老師說:“我認鵬為幹兒子。”看見鵬兒興奮的樣子,我想這是讓孩子夠高興的事了,小孩子依賴老師,能討老師喜歡,的確是最有榮譽感也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我想這件事,鵬兒如此高興,為什麼不讓別人甚至爸爸知道呢?正當我不解時,鵬兒眯著眼睛笑著說:“張萌老師正幫我洗頭時,我們班上的一個男生特別討厭。”“咦?上全托幼兒園沒多久,回來也用口頭語了!”“媽媽,李然(化名),就是討厭,老師說的討厭還算好聽呢。”“為什麼老師說他討厭呢?”鵬兒說:“李然在浴室裏亂摸,他趁人不注意,摸小朋友的生殖器,他摸了好幾個人的,有男孩有女孩的,他摸陳娜(化名)的生殖器,陳娜不讓摸,他還說:“王立(化名)都讓我摸了,你還不讓,後來陳娜就同意他摸了。”

我不動聲色地問:“你是聽說的?還是看見的?”“我是看見的,好多小朋友都看見了。”“你當時是什麼感覺呢?”我再問鵬兒,看他如何處理這樣的事。鵬兒說:“我捂著生殖器,離他遠點。”我立即衝他伸著大拇指,同時蹲下身去親吻他的臉頰說:“你真棒,也真聰明。媽媽對你說的話,你不但記住了,而且做得那樣好,真讓我感動。我想我該獎勵你。”看著兒子那高興又得意的樣子,我還想著剛才沒有說完的話題,於是接著問他“沒有人將那個小朋友的做法告訴老師嗎?”“沒等告訴老師呢,新老師就看見了,批評他,張萌老師也批評他,說他搗亂,思想複雜,很討厭,兩個老師說‘說他討厭還是好聽的’。後來讓他站到一邊去了,如果表現不好,下次就不讓他洗澡。新老師還說,要不然找他爸爸揍他!”

我說:“李然站一邊就沒人搗亂了吧?”鵬兒說:“又出了一個畢葉,他個子比較高,愛玩解放軍打仗的遊戲,他老是當軍長,讓我當他的警衛員。”“那你幹嗎?”鵬兒有點低聲無奈地說:“我不想幹,他說不帶我玩了。”“如果要是不玩就不玩了,行嗎?”鵬兒趕忙連連說:“不行!不行!我願意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我就當他的警衛員。”我想這個孩子到了幼兒園適應得還不錯,知道與小朋友如何相處,小小年紀知道如何搞好人際關係,他平和,為此,他能懂得委曲求全,這也是顧大局呀。

我鼓勵鵬兒:“你去幼兒園真是有很大進步。”鵬兒高興地邊走邊與我聊著天。“畢葉也被老師罰站了。”“為什麼呢?他也像李然摸其他小朋友嗎?”“沒有。”“那為什麼呢?”鵬兒說:“不好意思說。”於是我小聲說:“我不告訴別人,連你爸爸也不告訴好嗎?”鵬兒說:“畢葉跟其他小朋友說‘張萌老師的生殖器那長了許多小毛毛,咱們就沒有。’畢葉讓我去問老師,……”我有點緊張,連忙問到“為什麼讓你去問老師呢?”“他是我的大軍長,我是他的警衛員,所以我得聽他的唄!”說到這裏,我看的出來鵬兒顯得有點無可奈何的樣子,我有些同情兒子說:“畢葉讓你做的事情,你不願意是可以不做的。”鵬兒說:“如果不聽他的話,他會叫許多小朋友都不理睬我,那次入園時我洗屁股,大家哄我就是他起的作用。”我想還是先聽聽兒子把下麵的事情講一講吧。我輕聲問:“有那麼多的小毛毛,你們怎麼沒有啊?”他說完還笑,“張老師本來給我們幾個小朋友邊洗澡,邊開玩笑,讓他這樣一說非常生氣,一轉身離開了我們。”“後來呢?”我問,“後來,也讓他站著去了,一共3個老師說我們是好孩子,長大後是棵大樹,說李然和畢葉不是好孩子,說他們很複雜,長大以後,是堆劈柴。”

懸崖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