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精記Ⅰ》以極其搞笑的方式揭開了青春期男生心中的秘密和欲望,《夢精記Ⅱ》走的是同樣的路線,不過這次陷入幻想的是高中的女生,電影中不時會出現代表女生們好奇心的冰淇淋、黃瓜等物品,女生們不遺餘力地讓自己變得性感再性感以達到誘惑目的,令人噴飯。
青春期性教育中,我們必須麵對的一個問題是:怎樣解決少男少女的性需要。這個問題看似大逆不道,但我認為實際上它是青春期性教育的核心。
在青春期,隨著男孩女孩身體上第一、第二性征的發育,以及同時性心理的發展,在這個由男孩、女孩向男人、女人轉變的過程中,他們產生性欲望,對性有需求是非常自然的事情。這是一個現實存在的自然規律,它與孩子的性別、品德無關;更不會因為有些家長和老師的刻意回避而消失。怎樣科學、人文、不與法律及社會道德倫理相違背地解決青少年的性需要,這是青春期性教育需要麵對的問題,更是必須承擔的責任。世界上的發達國家都在積極努力的尋找適合本國青少年的方法,我們也到了該行動起來的時候了。
宋代儒學領袖,大教育家朱熹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延續了數百年。這個思想或多或少一直延續至今,我們的老師和家長自覺不自覺地都在貫徹執行。
對於青少年來說,“天理”是什麼?當然是學習,而且要學習好。但是不是要無視、回避、甚至是消滅孩子的欲望,特別是性欲望?
事實證明,在如今以張現個性為時尚的青少年,試圖壓抑、限製、消滅他們的欲望,結果常常會讓家長老師們感到事與願違,而且有可能朝著更為極端,更不可控製得方向發展。
回到我們之前的問題,解決青少年性需要我把自己的經驗拿出來探討。
1.轉移,通過充實青少年的課餘時間,豐富他們的興趣愛好,轉移他們對自我性需要的關注;
2.淡化,通過科學、健康的性教育滿足性少年對性知識的好奇,淡化他們對性的關注程度;
3.釋放,通過體育運動,郊遊等方式最大限度的釋放青少年的性能量。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用自慰和性幻想的手段,但是要科學地同青少年探討。
新聞鏈接:加拿大統計局:少女懷孕率顯著下降
在過去的30年,加拿大的少女懷孕率顯著下降。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與孩子關於性的坦誠談話發揮著重要作用。
“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自從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加拿大的少女懷孕率下降了三分之一。在2001年,少女懷孕占所有懷孕的8%,而在1974年占到14%。
與此同時,30歲以上婦女所占的懷孕比例顯著上升,這也是少女懷孕率下降的一大原因。在70年代中期,30歲以上婦女僅占所有懷孕婦女的20%;到2001年,這個比例已增長了一倍多,達到43%。增長最多的年齡段在35~39歲。
在20歲以下年齡段,懷孕率已經下降到每1000人30例,而70年代中期是每1000人45例。一線工作者稱,數字並不值得慶賀,因為少女們仍然麵臨著性傳播疾病和意外懷孕的困擾。
但官員們認為,更方便的避孕措施,以及家長與孩子關於性的坦誠交流,正在使意外懷孕率下降。
一位官員稱,性在大眾媒體中無處不在,這為加拿大人在家裏坦誠談性提供了更多機會。二戰後出生,成長在性革命期間或之後的家長在談論性的話題時比他們的父輩更自在。
“我們看到,比起30年前,父母與孩子間關於性的談論更多了。”渥太華某家庭教育組織負責人說。同時,學校、社會以及家庭為少女們提供了更好的幫助和支持,這也使得少女懷孕率有所下降。研究顯示,在家裏有相對開放的空間討論性的年輕人,他們通常會延遲自己第一次性經曆的時間。
“加拿大統計”的數據並沒有給出少女懷孕率下降的原因,但2000年加拿大的一個官方報告稱,少女懷孕率的下降反映了避孕用品的推廣,以及人們對艾滋病危害的認識的提高。
“人們在避孕用品的選擇上比過去有更多的選擇,甚至比過去5年也有更多選擇。”一位在多倫多市開設青少年健康中心的專家說,“這使得婦女更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避孕方式。”
但在蒙特利爾某社區健康診所工作的路易斯說,她還是看到太多意外懷孕的女孩不知道從哪裏獲得避孕措施。預算的縮減使得學校裏的醫護人員減少。
“加拿大統計”關於懷孕的數據包括順產、早產、死產、人工流產等。
性教育中的方方麵麵
一、性教育的觀念要轉變
入園的通知單上清楚地寫著,女孩子需要帶一個小塑料盆,而男孩子不需要,我有點為男孩子打抱不平,清洗生殖器,男孩女孩同樣重要。很多男孩在一出生時,陰莖包皮過長,如果不清洗,小便後的汙垢堆積在冠狀溝處,容易形成粘連。這不僅容易造成感染,而且也為再次清洗增加難度。如果不清洗就會有異味,容易細菌感染,而且很不衛生。在家中,每天晚上睡覺前,為鵬兒清洗生殖器,是我們共同完成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我精心到經常拿棉棍沾生理鹽水為他清洗生殖器的地步。洗後還要塗抹消炎軟膏,防止感染粘連。
我們為鵬兒準備了小洗盆,我精心地交給他清洗生殖器的步驟。並認真講解這個部位是身體最重要的器官,要像五官一樣去愛護,甚至要更加愛護。他的爸爸說:“除了叫小雞雞以外,醫學上的名字叫陰莖,除了他的功能以外,不許別人動它,這裏……”他爸爸指著自己生殖器的部位,然後一攢拳頭,粗著嗓門說:“是男人的象征!”接著他爸爸衝鵬兒一擠眼睛,“你媽媽就沒有,因為她是女人,哈哈!”
鵬兒也學著爸爸張著嘴,“哈!哈!媽媽沒有,你是女的。”看他們倆高興的樣子,鵬兒暫時忘記上全托幼兒園。我也跟著笑起來,並讚揚他是“三歲的男子漢”。接下來他的比喻著實讓我吃了一驚。“爸爸有大命根,我有小命根,我和爸爸是多數,你沒有是少數,你要聽我們倆的,對吧?爸爸?”我和先生立即明白他的意思,一起笑起來。他爸爸把他舉起來,一家人樂作一團。小孩的記憶力是一流的,為上幼兒園的事,鵬兒乞求我們別給他送全托。他傷心地流著眼淚,最後我隻得講“我們一家三口人,我和爸爸是多數,你一個人是少數,所以你需要聽我們的話。”當我問他爸爸時,他爸爸堅決地站在我這邊表示讚同。看著他無可奈何的樣子,我和先生內心懷著酸楚。盡情逗著他開心,我仍不解地笑著問他:“是誰告訴你自己的雞雞叫命根呢?”鵬兒像懂得很多似的認真地講:“電視劇中太監就叫命根!爸爸叫大命根,我的雞雞小叫小命根。”我和先生麵麵相覷,其實我們聽不慣這種稱呼,我們共同在外科多年,陰莖有很多通俗的叫法,醫學上的名稱是我們最習慣的、最標準的稱呼。孩子並沒有接受正確的名稱,一個電視劇中的情節和代替詞,他反而記得那樣清楚。(其實沒有必要讓孩子在幼兒園階段了解醫學術語:因為當時孩子記住了,未必理解。而且其他小朋友都叫小雞雞,會讓孩子顯得孤立)我曾經觀察過他,特別愛看電視連續劇,坐在電視機前,仔細、認真,聚精會神的樣子。像是能看懂似的,令我感到好笑:小大人似的,能看德得嗎?但是我的確錯了。我低估了鵬兒,性別——他能辨別出男性女性及兩者不同之處,形容性器官,他都能明白。我應該輕視他嗎?
父母麵對一個三四歲的幼童的差異無需緊張。他們還沒有學會刨根問底,就所提出的問題家長們完全能應對回答和解決,無需複雜化和驚恐不安,因為我們是成年人。
二、性教育的挫折教育
幼兒園報到的日子,我們一家三口除了帶齊通知書上的物品外,還多帶了一個小塑料盆。幾個老師和藹可親,婉言拒絕我們的要求,告訴說:“男孩不需要洗屁股。”
我講了很多理由,說明男孩子清洗生殖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你對孩子所講的問題需要他重視,那麼你需要耐心舉出事例做比較說明,讓他有感性的認識和直觀的概念,這樣他會將你的話字字記住,不易忘記。
全托幼兒園免除男孩洗生殖器的權利,讓我們為孩子擔心。在這之前,我們已經訓練孩子自己清洗的步驟。我在給他講解生殖器的重要以及清潔衛生的必要性後,他很認真清洗,在鵬兒父親與老師據理力爭軟磨硬泡下,最後鵬兒是男孩中唯一得到特權批準允許自帶洗盆的孩子。
可是等到晚上洗漱時,我們沒有想到的麻煩事惹到孩子身上。睡覺前生活老師招手女孩子洗生殖器,隻有鵬兒一個男孩子跟著女孩子們拿著自己的小塑料盆,在老師的指導下,他獨自一人在角落裏做著女孩做的事情。女孩子們用手指羞著鵬兒,男孩們起著哄,由於我們的簡單,隻想到一個方麵而忽略了重要的另一方麵,讓鵬兒過早地品嚐到沒有麵子,被嘲笑的滋味。看來絕對的特權有時並不是一件好事。每位家長都希望為自己的孩子想得更周到,但往往事與願違。常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一定的壓力,造成難過與尷尬。
這件事情發生在幼兒園的中班,這是一個明顯的性問題。由於性別不同,享受的權利也不同,這容易告訴孩子一個信念:男孩子的生殖器的確不如女孩子的重要,實際上就是生殖器的衛生問題,男孩與女孩是平等的,甚至男孩比女孩更重要。就生殖器的外觀而言,因為那是男孩們很自豪的象征,是反映男子漢的陽剛之氣的關鍵器官。幼兒園裏的不平等是一種誤導,男孩在成長發育期,逐漸關注自己的生殖器,他們私下裏比較,在偷偷觀察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很多男孩子在比較中因為與別人的落差而缺乏自信,他們不願將痛苦說出口,怕失去男子漢的尊嚴,我經常接到男孩們谘詢有關生殖器的問題。
鵬兒上幼兒園沒多久,每星期把他接到家中都讓我們對他有新鮮的感覺,他的小嘴巴不停地向我們講述在幼兒園的經曆,看到,聽到及體驗到的事情。
當在被小朋友羞辱,起哄的時候,他的心裏很不好受。他說不理他們。而且在我麵前他顯出了無所謂的樣子,還安慰著自己:“他們不講衛生,就愛得病。我講衛生不得病。”一個星期後,大家都適應了,沒有人起哄,班上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唱歌、跳舞、詩朗誦,做著一切有意義的活動。每周他都能學到一些新的知識。幾位老師都非常喜歡他,誇他伶牙俐齒、思維活躍、聰明好學。當老師讓他給全班講故事時,他繪聲繪色。“連老師們都喜歡聽我的話”這是鵬兒回家後興奮的形容。他是那樣認真地給我講在幼兒園裏愉快地一麵,我在他麵前微笑的點頭很專注的當他的聽眾,他經常批評班上那位老師,又特別講到兩個年輕漂亮的女老師如何誇她,而其中一位老師漂亮的像電影明星,這個女老師趁大家睡覺時,照著小鏡子化妝,當他說到這裏我插話道:“你中午不睡覺嗎?”鵬兒有點情緒化而聲音也不那樣響亮了,“其他小朋友都在睡覺,隻有我把頭放在被子裏哭著想媽媽。”鵬兒的話無可置疑,他是一個心很沉的人。他說:“我是無意想透透氣把頭露出來看見的,我怕老師看見我不睡覺說我,我就這樣子,他眯著眼睛,把大腦袋伸到我眼前,他告訴我看到老師化妝時,園長來查班裏午休情況,結果那個老師挨了批評。這個老師就是潘婕,後來真當上了電影演員。鵬兒那樣小不光喜歡漂亮的女老師,還很在意班上那個女孩子對他好,讚揚他講的故事很好聽。小小年紀已經懂得並在意異性的欣賞,這讓我刮目相看。
三、性教育應該規範
在一般家庭中,我們經常用很多不規範的詞語形容我們排泄體內廢物的生理需求。幼兒園的老師們教給孩子用準確規範的詞語:“小便、大便”。而父母更容易告訴孩子:“撒尿、尿尿、花花,”父親容易吹口哨代替小便,排大便稱為“拉屎、拉粑粑、臭臭”等等。這樣的詞彙,容易影響孩子們對這些地方的理解。“尿”和“屎”字是指排泄物,但是我們好像並不把它與生殖器官相連,而在看到或講到小便這些標準規範的詞彙時,我們馬上就能與生殖器相聯係,認為這個便是一個肮髒的詞,可是這又是一個每天都離不開嘴的一個詞。更直接不規範的詞都能作為形容排泄的緩衝詞,而規範準確的詞彙卻看成是肮髒的,這就是觀念、意識和傳統。
鵬兒從幼兒園回到家中堅持規範的用語,這讓我們很高興,而且他還能就此與爸爸展開辯論,說服爸爸改用規範詞。鵬兒撅著嘴巴:“什麼拉粑粑?”“那應該怎麼說啊?”“叫大便!”“鵬鵬,尿尿了嗎?”“你怎麼不改啊?爸爸,應該叫小便”。孩子小大人似地糾正爸爸,讓我們很高興。每當這時,我們都支持他,表揚他,讓他堅信他是正確的。我想從那時起我們不再用土話、俗話對孩子講。我們從來不認為幼兒園會對孩子開展性教育,這就是幼兒園的性教育。性教育是什麼?有多複雜,有多難理解,性教育的初始就是這樣簡單、輕鬆、自然。從男孩女孩的性別開始,從準確地形容生殖器開始,從規範用語開始。
幼兒園裏的性話題,在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不分男女由老師帶著他們洗浴的時候。男孩、女孩互相觸摸身體、甚至觀望,或者問老師“男孩子為什麼有小雞雞?而女孩沒有?”“為什麼男孩子站著撒尿,女孩蹲著撒尿,”這樣的問題孩子們有時候是問家長,有時候是問老師。老師家長都把這種問題當作頭疼、難以啟齒、尷尬的問題。成年人經常被小孩們搞得很緊張,這應該是難以理解的,而我們的社會卻難以理解孩子們提出的原始生物本能的話題,是件非常遺憾的事。
我們能說明幼兒園裏不存在性話題或性教育嗎?
四、性教育中孩子的尋根心理
我曾經接到過一個家長的電話,他很著急地對我說:“鄧老師,我的兒子在幼兒園大班,5歲,他這樣小的年紀就挺複雜,老是把我叫去,說他在幼兒園裏摟著一個女孩就親!我批評了他,他好像還無所謂,結果過了兩天,他又親了那個女孩子。女孩子告訴了老師。老師批評了我的兒子,結果我兒子對老師說:他喜歡那個女生為什麼不能親?電視劇裏就是這樣的。”老師對這位家長接著說:“你們管管孩子,好好教育他,亂七八糟的電視劇別讓他看,不學好。”最後老師不客氣地說:“如果他再這樣你就把他接回去。別讓他來幼兒園了。省得把我們的孩子都帶壞了。”這個家長聽了老師後麵的話,急了!對我說:“鄧老師,我怎麼教育孩子啊?他才5歲,怎麼就這樣放縱?誰也沒教他這樣啊?您說老師真不讓他上幼兒園,我可怎麼辦啊?”
這位家長的話讓我想起了早幾年的一件事,我陪同事一起去一個電視台做節目。電視台請了留美博士,在美國從事青少年性教育的中年專家,還有國內從事青少年教育的專家,和我的同事在台上做嘉賓。而直播的話題是“如何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我在聽眾席上與觀眾坐在一起,觀眾有不少是幼兒園和小學的老師,還有家長。而老師們困惑的問題很多。他們在處理孩子們的學習等問題很有經驗,但很難麵對的是孩子們提出的性問題。一個老師就提出上述那樣的例子。“每當孩子們問我這樣的問題,我都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回答。請問專家們我應該如何回答這樣的問題呢?”
台上的專家們,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人直接回答。其中一個問這位老師:“那你是如何為孩子做的解釋?”老師說:“我真不知道應該怎樣回答,我想孩子這樣小,我回答深不是淺不是。最後我對孩子說:‘回家問你媽媽去吧。’那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問我媽了,她說讓我問老師去。’”
那位老師最後結束說:“最終我也不知道怎樣給他解釋。這孩子滿腦子複雜。”
還有一個既是家長又是幼兒園老師的人提問:“我四歲的女兒問我她是從哪裏出來的?因為我是做的剖腹產,所以我在女兒麵前沒顧慮,告訴她:‘你是從媽媽的肚子裏出來的。’並且讓她看了我肚子上的傷疤。很容易糊弄過去了。可是在幼兒園裏,經常有小朋友問我這樣的問題,我就不知道如何講了,他們不可能都是剖腹產。”
老師遇到難回答的問題就愛說:“回家問家長”,家長回答不出來就對孩子講:“老師會給你們講。”他們在互相踢皮球,就是不注意孩子們的感受。更多的家長會說:“你是從馬路邊撿來的”、“你是從石頭縫裏長出來的”或者“垃桶裏掏出來的等等”。而老師們會說:“你媽都說你是撿來的,就是唄。”好幾個老師都向台上的專家求助,而台上的專家每個人都發言“你們就直白地講,不能誤導。性教育不能掩蓋要直麵。”可是怎樣“直白”、怎樣“不掩蓋”、怎樣“不誤導”,沒人能講清楚。這不能不說是留下遺憾。從另一個角度這也說明,性教育是有內涵,且實質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