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雲南省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探析(3 / 3)

2、解決農業產業化的資金瓶頸

一是國家給予政策支持。政府還應把有限的資金集中支持重點項目。要改變農業投資分散的傾向,突出重點,集中財力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要在不改變投資渠道的前提下,各渠道的資金要向農業產業化項目傾斜。二是拓寬融資渠道。首先要調整和完善有關政策,改善投資環境,以優越的資源優勢吸引外部資金;其次要利用經濟和政策手段吸引本地農民以入股的方式投資,農民是產業化的投入主體,要積極引導農民群眾和農村集體把閑散資金更多地投入到農業產業化建設中來,特別是要鼓勵和扶持規模經營戶、專業大戶、個體工商戶興辦農業產業化項目,發揮其示範和帶動作用;最後是大力推進股份製,搞活資本經營,實行這種融資方式的關鍵在於轉變企業融資觀念,要摒棄靠政府辦企業、靠銀行投資的傳統觀念,強化資本運營意識,善於麵向社會解決資金困難。

3、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化市場服務體係

一是加強專業市場的建設。要根據雲南農業產業化區域布局,在現有的基礎上改造和完善這些專業市場,逐步增強它們的區域帶動力。另外,還要新建一批具有區域特色,帶動能力強的,能輻射和影響周邊區域乃至全國的大型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二是完善社會化服務組織。應該大力發展市場服務中介組織,積極培育農工商經濟聯合體、市場經紀人和經紀人聯合體、專業協會、研究會、農產品購銷公司、股份合作製企業這些連接農戶和市場的中介組織,發揮這些中介組織和農民經紀人在市場營銷中的主體作用,幫助農民進入市場,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4、轉變政府職能

一是重點支持主導產業的發展。在製定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和確定主導產業時,各級政府要按照現代市場經濟規律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運行規律以及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要求,遵循區域比較優勢的原則,從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的角度出發,對農業生產項目進行認真的篩選,抓住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來確定生產基地、龍頭企業和重點市場,並推進三者相互銜接,形成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機製來製定政策措施,從而真正做到明確發展方向,符合實際情況,整合資源優勢,確立產業導向,有效避免重複建設和無序競爭,從規劃上保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合理布局和健康發展。二是加強全方位組織協調能力。各級政府要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中發揮組織協調作用,迫切需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要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政府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發揮組織協調作用,決不是作為至高無上的發號施令者主宰一切,而是在充分發揮市場機製的基礎上,協調農業產業化經營各有關方麵的關係,組織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跨所有製的聯合,推動合力的形成。

(注:本文是2011年度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雲南省農業產業化路徑與模式研究”項目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向俊玲:關於雲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現狀的分析及發展建議[J].時代金融,2010(5).

[2] 賈玉娥:湘西民族地區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探索[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3] 丘海斌:欠發達地區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研究[D].貴州財經學院,2011.

[4] 李瓊:安徽省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研究[J].現代商業,2010(5).

[5] 孫曉霞:東北地區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8.

(責任編輯:張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