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寫短文好
說到文章長短,不少人認為與使用的語言有關。其實不盡然,胡適曾舉過例子:“無能為力”是成語,也是文言文,用白話文,三個字就夠了:“做不了”。
文章長短應該說主要還是文風問題。古人講究簡約,說清楚就行,沒必要囉嗦,更不應“下筆千言,離題萬裏”。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連標題在內才481字。開篇第一句:“環滁皆山也”,五個字就將滁州的地理環境交代得清清楚楚。
諸葛亮的《隆中對》總共349個字,翻譯成現代白話文也不過500字,按現在標準文件的字體字號、字距行距打印,還不滿一頁A4紙。而就其內容來說,卻非常重要,也非常豐富:它不僅是當時相鄰各國的形勢分析報告,又是建設一個新國家的可行性報告,還是一個關於新國家軍事、政治、經濟發展戰略的建議報告。如果讓現在的智囊才子們去寫,沒有幾萬字可能下不來。
短文章難寫,難就難在需要字斟句酌,反複推敲,要有惜墨如金的精神。本人特別佩服五言詩寫得好的人,短短20個字,寫景、敘事、抒情就全包括在內了。有時甚至新聞五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果也一應俱全。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當然,毛主席也說過長文章不是不能寫。《資本論》、《紅樓夢》也很長,可那畢竟是經典著作,不好類比。而現在的很多長文章卻真的如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張勝友曾撰文批評說,現在的報告文學動不動一寫就是十幾萬字,甚而上百萬字。實際上是由於高科技互聯網讓我們搞材料比較容易,網上搜索、組合一下全有了。有些材料是可以無限地堆積起來,同時又可以無限地延伸下去的,可這已經不是文學了啊。
想來還是省省吧,盡量將文章寫得短些為好。
至
譽
無
譽
至譽無譽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這是《莊子·至樂》中的名言,意思是最大的快樂是沒有快樂,最高的榮譽是沒有榮譽。這充分反映了莊子“無為”、“不爭”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毫無疑問,榮譽感是必須要有的。沒有榮譽感就不會有鐵軍,所以西點軍校將“責任、榮譽、國家(Duty、Honor、Country)”作為校訓,並鐫刻在西點軍校的校徽上。
不過,有榮譽感不等於爭個人榮譽。這使我想起了“大樹將軍”馮異的故事。馮異是東漢初期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一員大將,立過不少赫赫戰功,是東漢的開國功臣之一。
史傳馮異為人處世謙虛退讓,不自誇。出行時與別的將軍相遇,會令人把馬車駛開避讓。光武帝手下將領有時互相在一起爭功,馮異則會獨自在大樹下小憩,不參與爭功邀賞,在軍中享有“大樹將軍”的美名。
不爭,看似謙卑甚至懦弱,實則是一種境界、胸懷,展示出不凡的人格魅力;不爭,易得部屬的信賴。“一將功成萬骨枯”,隻顧自己名利的統帥,沒有人會願意為他賣命。
與大樹將軍的高風亮節相比,很多人就顯得渺小了。前蘇共領袖勃列日涅夫,雖然從未立過顯赫戰功,但70歲生日時卻自授了元帥軍銜。雖然他連簡單發言稿都需要助手起草,但卻被授予蘇聯科學院的最高榮譽:一枚卡爾·馬克思金質獎章,“以表彰其對發展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理論作出的傑出貢獻。”他還因為自傳體作品《小地》等被授予列寧文學獎金,盡管所有人都知道這些作品完全是別人替其寫作的。勃列日涅夫就這樣自己為自己頒發了62枚各類勳章和獎章。(注:詳見姚海、劉長江著《當代俄國——強者的自我否定與超越》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
臧克家為紀念魯迅而作的詩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千秋功罪,自有後人評說。何苦自賣自誇,留下千古笑柄呢。
武則天預先給自己的陵墓——乾陵留下一塊無字碑,看來也是很有預見性的。
當然,本文強調的“不爭”隻是針對個人榮譽而言;至於集體榮譽,那得寫另一篇短文進行探討了。
隻
說
亮
點
隻說亮點
在體製內的人都應該會有這種感覺,無論是聽工作報告、述職述廉,還是聽座談彙報、年終總結,大多是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沒有亮點,令人味同嚼蠟,昏昏欲睡。
即便偶有亮點,也會被廢話庸言的海洋所淹沒。如同一小塊瘦肉,用來做一碗肉粥是美味可口的,但如果用來做一鍋肉粥的話,那就連一點肉味也沒有了。
其實,常規性的工作完全可以省略不說。如同看門老大爺說“我每天看大門”,掃馬路老大姐說“我每天掃大街”。這些事就是你不說,大家也都知道你幹了什麼,因為這是你的日常工作。
隻說亮點,可以節省大家的時間;隻說亮點,可以引導大家注重創新;隻說亮點,可以提高說話的藝術性。
毛主席他老人家一貫倡導領導幹部要自己動手寫講話稿,不要讓秘書代勞。他的講話稿也自己寫,雖然篇幅不長,但總有亮點。
不過,凡事無絕對。1956年黨的八大開幕詞,他就讓秘書代勞了一回,原因估計是他一時想不出亮點。
事情還得先從七大的閉幕詞說起。1945年6月25日,毛主席所致的七大閉幕詞,就是著名的《愚公移山》。這次講話中亮點紛呈,如愚公移山的典故,“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誓言,還有那段關於感動上帝的名言:“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真是字字擲地有聲、鏗鏘有力。
1956年黨的八大開幕前夕,毛主席自己曾寫過兩份開幕詞的稿子,但都不滿意,因此沒有寫完。他轉而讓陳伯達起草,但陳伯達拿出的稿子,毛主席也不滿意。於是又把這個重擔交給了年僅34歲的秘書田家英,並囑咐說:“不要寫得太長,有個稿子放在口袋裏,我就放心了。”
田家英熬了一個通宵,就趕寫出了開幕詞。這篇開幕詞全文4000字,毛主席隻加寫了符合他身份的三百多字。他拍著裝有開幕詞的衣袋說:“開幕詞落實了,我就放心了!”
結果,毛主席在八大開幕式上宣讀這份開幕詞時,竟34次被掌聲打斷。會後當代表們紛紛讚揚毛主席講得好時,老人家並未貪功,他對大家說:“開幕詞是誰寫的?是個年輕秀才寫的,此人是田家英。”
直到今天,開幕詞的最大亮點,那句“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還是人們時常提起的經典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