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場秋點兵(1 / 3)

沙場秋點兵

不打無準備之仗

毛主席的《十大軍事原則》第5條,是“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

準備是指預先安排或者籌劃。作戰準備通常分為精神準備和物質準備,精神準備主要是思想教育、戰前動員、宣傳鼓動。物質準備主要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我軍戰時參謀長職責第1條就是“計劃工作、計算時間”,計劃工作即為作戰作準備。

在諾曼底戰役中,一戰成名的美軍將領李奇微在自己的戰地指揮部牆上掛著一副座右銘:“一個司令官唯一不可饒恕的錯誤,就是被敵人打了個措手不及。”

名將不是從來不打敗仗,而是無論勝敗進退,一切都在其運籌帷幄之中。當年毛主席轉戰陝北,就敢囑部屬樹“毛澤東由此向東”的標誌牌。東北戰場上,林彪率部四戰四平,雖然攻也沒攻下,守也沒守住;但撤退時井然有序,不慌不忙。連老對手、國民黨陸軍第7兵團司令陳明仁也不得不佩服地作出如此評價:“走得瀟灑,有大將風度!”

在朝鮮戰場上,李奇微更是在誌願軍的猛烈攻勢下撤出漢城時,還能從容地在自己辦公桌的軍毯上親手寫下這樣一行字:“美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向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指揮官致敬!”這既是對對手的尊重,也是對撤離行動成竹在胸、充滿自信的表現。

其實,不僅是打仗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亦同理。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好充分準備,辦事就順利;沒有準備,臨陣磨槍、臨時抱佛腳,事情就會辦砸了。成功永遠隻屬於有所準備的人。

可惜的是,不少人並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大會發言不作準備,信馬由韁,離題萬裏;做工作沒有預先計劃,腳踩西瓜皮——蹓到哪算哪。看來,這些人真該醒醒了。

不可奢望的平等

洋節中國化,這是一種潮流,也是一種無奈。看到大街小巷的聖誕樹、大商小販的聖誕玩偶,就知道聖誕節快到了。

耶穌和釋迦牟尼雖然屬於兩個不同精神世界的領袖,但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就是強調眾生平等。而2011年聖誕節前夕,最大的新聞熱點之一卻是19歲的美軍華裔士兵陳宇暉死於種族歧視。

聖誕平安夜前一天,我們從新聞媒體中得悉:1992年出生於紐約唐人街的陳宇暉,個人理想是在紐約當一名警察,並計劃在此之前先在軍隊服役幾年。

今年1月,正在紐約市立大學巴魯克學院讀大一的陳宇暉順利參軍。8月12日被派往阿富汗坎大哈省的一個哨所,軍階是列兵。

10月3日,陳宇暉被發現死於軍營內的一個瞭望塔內,一顆子彈從其下巴貫穿到後腦。此時距他來到阿富汗還不到兩個月。

陳宇暉的日記和他寫給親友的電子郵件顯示,在美國佐治亞州本寧堡接受新兵基本訓練時,他就已經遭到了虐待。在被派到阿富汗後,陳宇暉遭到的虐待升級,戰友們將他推在地上拖行,用石頭砸他,把他倒掛起來的同時還要求他嘴含液體。

12月21日,美國軍方宣布,將對涉嫌虐待陳宇暉的8名士兵和軍官提起訴訟。

陳宇暉是今年以來美國軍方公布的第二名因被同袍虐待而死的華裔美國士兵。今年4月2日晚,21歲的華裔海軍陸戰隊下士廖梓源在阿富汗自殺,暴露了軍隊中種族歧視的冰山一角。

當天,廖梓源在營區當班時,兩位下士命令廖梓源做俯臥撐等體能動作,其中一人用腳踩住他的腿,另外一人往他身上踢塵土。因不堪虐待,廖梓源當晚舉槍自盡。自殺前他在手臂上寫到:“關於自殺,也許現在有人會恨我,但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個正確選擇。對不起,我的媽媽有權知道真相。”

由於廖梓源的表舅媽是美國聯邦華裔參議員趙美心,他的自殺引起了美國社會和趙美心本人的高度關注。而針對廖梓源案的兩個調查報告才剛剛完成,又有華裔士兵因遭受種族歧視虐待倒下。這說明即使是標榜最重視人權、平等的美國,也有許多看不清的黑洞。我們國內雖然也有很多不平等的事情,但起碼不會有來自種族歧視方麵的不平等。

馬克思說過:“工人沒有祖國。”那是就一個階級而言,而每個人卻是有祖國的。要想在別人的祖國獲得平等是不現實的,盡管陳宇暉還是出生在美國的華裔。

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於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他為實現這個目標終生奮鬥,被刺身亡時年僅39歲。

不過,即使馬丁先生九泉之下有知,我還是不得不遺憾地告訴您:您半個世紀前的美好夢想,還隻能是夢想,因為那是不可奢望的平等。

廣東男籃輸得不冤

2011—2012年中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CBA),衛冕冠軍廣東隊在總決賽負於北京隊。北京男籃成為繼八一、上海、廣東之後,CBA曆史上第4支奪冠隊伍。

其實,7局4勝製的總決賽,今年打到第4場已知總冠軍花落誰家。因為CBA曆史上還從沒有過0∶2落後、1∶3落後的球隊能夠最後翻盤的。

說實話,本人雖然是廣東人,15歲就入選肇慶地區少年男子籃球隊,出席在江門市舉行的廣東省少年籃球賽,但卻希望本屆能由北京隊奪冠。其一是因為廣東隊已經“八年七冠”,加上八一隊是“八冠王”,十多年來“中職籃”的冠軍基本上就這兩個隊包了(隻有當年姚明領銜的上海隊拿過一次總冠軍),這不利於中國籃球的發展。其二是因為廣東隊太追求大型化,犯了八一隊當年的錯誤,遇到小個明星球員則一籌莫展。

被譽為“國家隊防守悍將”的周鵬,對馬布裏的防守限製是很不成功的。身為昔日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NBA)的小個子巨星,“馬政委”的身高比周鵬矮了20公分。但在總決賽的5場比賽中,場均得分高達近40分。

在總決賽的最後一戰中,廣東隊更是一度用身高207米的周鵬,去防守身高僅173米的李學林,很搞笑。身高差30多公分,身體重心、擺動頻幅、啟動速度、變向移動、瞬間停止等差距都會很大。“換蘇偉”成了北京主場球迷調侃廣東隊的口號,因為蘇偉比周鵬身材還高大。

總決賽最後一戰要了廣東隊命的,正是北京隊的“雙小”:馬布裏和李學林。

在本賽季“中職籃”中,進入季後賽的8支球隊裏,有4支球隊各有1名身高不到175米的小個子主力隊員:北京隊的李學林(台灣人)、東莞隊的洪至善(台灣人)、福建隊的羅意庭(廣東籍香港人)、山西隊的呂曉明。

呂曉明在季後賽能打出場均“兩雙”(10分、10次助攻)的明星級球員數據,洪至善有單場攻下26分的強大能力,李學林更是幫助球隊在總決賽中奪得了冠軍。

籃球運動固然是高個子占便宜,所謂“一寸長一寸強”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但如果隻注重空中優勢,而忽視下三路,也會吃大虧,所以說廣東男籃輸得不冤。

附記:北京時間2012年11月21日,在當天進行的一場美國男子籃球三級聯盟(NCAA)的比賽中,格林內爾學院隊身高178米的後衛傑克·泰勒,個人獨得138分。他全場出手108次,命中52球。其中3分球71投27中,罰球10罰7中。而完成這一壯舉他僅用了36分鍾的上場時間,最終率領格林內爾學院隊以179—104戰勝對手。泰勒138分的個人單場得分,也創下了美國男子籃球三大聯盟的曆史得分紀錄。

這也再次印證了我的籃球啟蒙教練的名言:“籃球場上真正防不住的是小個子球員。”

將軍趕路,不逐小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