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競爭。這是市場的靈魂,由於行政權力的幹預和各種有行政背景壟斷的出現,市場缺乏足夠的競爭性。和權力的關係不同,市場中不同主體的力量就不同,因此要建立競爭性的市場。
其四,有序。市場有各種權利的幹預,是無序的,缺乏法製,而不是在統一的規則基礎上進行相關活動。有序的市場就是體係建立在規則、法製的基礎上。
其五,市場體係。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對市場的理解往往局限在商品市場,資本市場等不對所有主體開放,要圍繞要求,進行各項改革。
這5項要求切中中國當前經濟體製時弊,要圍繞上述要求推進改革,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係。
三、既得利益者阻礙改革
中國在新的起點上走向改革新征程,有很多艱難險阻要跨越,主要有三個方麵。第一是來自意識形態的障礙。中國曾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這是從前蘇聯學來的一套經濟體製,而反映著這套經濟社會體製的意識形態影響了幾代人。這套意識形態有延續性,也沒有經過認真的清理,雖然後來出現了新的思想,但是新舊思想往往不那麼和平共處,很容易在新征程上妨礙進一步改革。此外,意識形態方麵的前蘇聯模式影響在逐漸消退。但有很多利益上的障礙往往打著意識形態的旗幟。
第二是既得利益的阻力。改革開放30多年來,絕大多數人都得到了利益。有人認為多數人沒有得到利益,隻是極少數人得到利益。我不這麼認為。可以和農民工談談過去是什麼生活,現在是什麼生活。有的人在新體製下靠努力,不管是勤於勞動還是善於經營得到了利益,這種利益不會成為進一步改革的障礙。另外有一種人獲得的利益,是因為體製上的缺陷,以尋租、權力獲得,是特殊既得利益。這種靠權力發財致富的特殊既得利益肯定會變成進一步改革的障礙。
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權力正是這部分人致富的基礎,他們是不願意放棄的。本世紀以來,尋租活動的製度基礎變得越來越廣大,代表這種利益的人,勢力也變得更為強大。進一步改革一定會碰到這種特殊既得利益的阻力。
第三是在舊體製和粗放發展方式下積累起來的矛盾和困難。
要在新征程實現全麵深化改革的任務,需要攻堅克難。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來全麵深化改革,毫不動搖地捍衛改革的偉大旗幟,克服意識形態的障礙,克服既得利益的障礙。另外,解決這些問題,要有很高的專業素養,同時還要有巧妙的運作藝術。
四、積累矛盾待解
多年的體製缺陷和粗放式增長,使得經濟和社會積累很多矛盾和困難,隻有在經濟發展的條件下繼續推進改革,善於處理實際困難,才能使改革順利進行。這些矛盾有哪些呢?
第一,粗放增長方式下大量耗費資源,造成資源嚴重短缺,很多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的進口依存度變得非常高。這種粗放的增長模式,造成高耗能也帶來高汙染,使環境越來越惡化。最突出的表現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土地、空氣、水受到了破壞。
第二,出現需求乏力、增速下降的現象。一方麵貨幣流通總量過大,2001年貨幣流通總量才10多萬億元,現在110萬億元了;另一方麵很多環節表現為需求不足,增速下降。
第三,產能過剩,企業經營困難。大量投資造成兩方麵問題,一方麵是大量投資造成產能增加很快;另一方麵是投資率太高、消費率太低,最終需求不足,現在主要產品幾乎都出現產能過剩。
1958年大煉鋼鐵,年產量從535萬噸增長到1070萬噸,現在鋼的生產能力是10億噸。一個唐山鋼廠的生產能力超過歐洲各國的總量,但是銷不掉,鋼廠普遍虧損,經營困難。鋼鐵剩餘的產能大概為2億噸,有人認為隻要多投資沒有絕對的過剩,其實這種邏輯就是“麵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麵”,結果就是將造成大災難。流動量膨脹得那麼厲害,還繼續膨脹,會造成係統性危機。這在中國曆史上和其他國家曆史上,都發生了不止一次。靠投資驅動一定會造成產能過剩,最好不要發生這種情況,但是發生了就要處理,應該通過市場和競爭的力量消除產能過剩,讓政府起一些輔助的作用。
在宏觀經濟上最突出的問題是國家資產負債表的負債率(杠杆率)太高了,主要是國有企業負債和地方政府負債。根據去年的統計,國民資產負債表或者國家負債表的負債率超過GDP的200%。一般認為200%是一個警戒線,存在出現係統性風險的可能性。係統性風險就是市場突然崩潰,因為某些環節上的困難傳導到比較大的領域就會造成整個經濟係統的崩潰。
五、全麵投資刺激不可取
現在業內對經濟發展有不同的意見,兩種主要的意見是,一種認為應該采取救市的政策,即刺激經濟增長。另一種認為不應該采取像2009年的強刺激政策。2009年的4萬億元投資和10萬億元貸款造成的負麵影響到現在還沒有消化掉。
2009年刺激政策造成的後果現在還有待消化,2009年以後也采取過幾次全麵的刺激政策,強度沒有2009年大。2012年5月曾進行過經濟刺激,去年在很短時間主要靠城建投資希望拉升經濟增長速度。但是從2012年和2013年的刺激政策來看,效果越來越差。在經濟學上,1956年討論增長模式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索洛提出,如果是靠投資來拉動增長的話,投資的回報一定是遞減的。而根據美國上世紀前49年數據,他發現美國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美國不是靠投資來拉動增長的,所以沒有出現遞減。從中國2009年、2012年、2013年的刺激政策來看,確實投資刺激的效果是衰退的。
李克強總理在“兩會”期間提出“穩增長”的目的是保就業。經濟增長速度高低對於大眾的直接影響是就業。通常有這種看法,就業和增長之間是線性的關係,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就業增長就能增長多少個百分點,有一種固定的比例關係。實際上情況並不是這樣,增長存在結構問題,在舊的增長模式下,投資主要在重化工業,這些行業就業彈性很低。從各個產業來說,什麼樣的產業就業彈性高?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