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改革亟需全麵深化
宏觀經濟
作者:吳敬璉
經濟改革目標是讓市場在經濟活動中起決定作用,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係
摘要 經濟改革目標是讓市場在經濟活動中起決定作用,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係。1984年開始的全麵改革,事實上仍然保留著許多舊體製的因素,舊體製通常稱之為計劃經濟、統製經濟,實際隻是半市場經濟。憑借體製上缺陷,以尋租、權力獲得利益者,肯定會變成進一步改革的障礙。多年的體製缺陷和粗放式增長,使得經濟和社會積累很多矛盾和困難,隻有在經濟發展的條件下繼續推進改革,善於處理實際困難,才能使改革順利進行。
經濟改革目標是讓市場在經濟活動中起決定作用,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係。憑借體製上缺陷,以尋租、權力獲得利益者,肯定會變成進一步改革的障礙。
在新的曆史起點全麵深化改革,先要回顧下在何種曆史平台上開展新一輪改革。1984年是改革的一個起點,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建立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決議,開始全麵改革,其中經過上世紀80年代後期的曲折,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994年又是一個新的起點,這一輪改革到上世紀末期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構築了一個新的、更高的曆史平台,迎來了中國經濟的崛起、高速增長。
但是,這一體製仍然保留著許多舊體製的因素,舊體製通常稱之為計劃經濟、統製經濟,實際隻是半市場經濟。半統製經濟主要表現為兩方麵,國有經濟在經濟中占主體地位,政府對經濟活動有多方麵的幹預,抑製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主流觀點認為,經濟體製不完善需要進行經濟改革。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決議,明確指出經濟發展中還存在體製性障礙,要進一步推進改革,消除障礙。但是一些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所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研究了這些情況,決定全麵深化改革。在這一個曆史背景上,全麵深化改革的任務是從半市場、半統製的經濟向以法製為基礎的現代市場經濟轉型。
一、全麵深化改革元年
半市場、半統治的經濟是過渡性經濟,特點是既有過去經濟製度因素,又有未來經濟製度因素,存在是此漲彼消,還是此消彼漲問題。其存在兩種可能前途,一種前途是舊體製的統製經濟逐漸消除,政府從不應該起作用,主要是從微觀經濟領域退出,去提供公共服務,讓經濟體製逐漸完善起來,越來越接近以法製為基礎,或者說以法製支撐的現代市場經濟製度。
另一種前途是新的因素沒有得到發揚,而舊體製遺產變得越來越強勢,出現國家資本主義,或者政府所主導的經濟體製。這是很危險的道路,是很不好的一種可能前途。在中國的曆史條件和中國政治文化背景下,這種國家資本主義往往會變成權貴資本主義。
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議要求消除生產發展、經濟發展中的體製性障礙,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加完善。經過若幹年後來看,這個決議執行得不好。大多數人認為,當時人們陶醉於上世紀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認為沒有必要改革。要改革就要舍棄一些舊的因素,會影響到一部分人的利益。雖然當時有了決定,實際上沒有很好地執行,出現了改革的停頓,甚至在有些領域出現了倒退,原來由市場作用的領域,被政府的作用代替。
這樣一來,在經濟製度中舊的遺產不但沒有消亡而且強化了,原來體製中存在的兩個問題越來越嚴重。一個問題是增長模式或者經濟發展模式,即粗放的、主要依靠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在1995年製定的“九五”計劃中,要求從粗放經濟增長模式轉變到靠效率提高、技術進步推動經濟增長模式轉變。但是由於存在體製性障礙,這個轉變始終轉不過來。而粗放經濟增長模式造成的各種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從微觀經濟來看,是資源匱乏越來越嚴重,環境破壞越來越嚴重。從宏觀經濟來看,是貨幣超發、流動性過剩,資產負債表負債率越來越高,蘊藏著出現經濟危機、係統性危機的危險性。
另一個問題是腐敗。上世紀80年代後期,由於存在雙軌製,存在權力對經濟活動的幹預,一部分價格由行政控製,一部分價格由市場調節,有權力背景的人利用雙軌製尋租,出現了“官倒”現象。
到了本世紀,政府掌握的資源越來越多,這種腐敗的現象不但沒有消失,而且越來越猖獗。本世紀以後城市化加速,這本是好事,但是在產權製度下,特別是土地產權製度下,政府又掌握了一個非常重要而且規模巨大的資源土地。利用土地和土地抵押取得的資金大量掌握在政府手裏,政府用該資金支持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而因為政府有大量的資源,所以尋租的製度基礎變得非常大,腐敗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黨的十八大根據對形勢的分析、人民大眾的要求,包括學術界和廣大知識分子要求,提出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全麵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根據十八大方針決定,對怎麼進行全麵改革做出戰略部署,要求通過16方麵的336項改革,在2020年以前建立全會《決定》要求的體製。中國在今年迎來全麵深化改革元年。
二、核心是市場起決定作用
經濟體製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處理好是市場起決定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作用的問題。經濟改革的目標是讓市場在經濟活動中起決定作用,其中有5個概念非常重要。
其一,統一。過去由於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主導作用,而政府依靠條條塊塊進行管理,把市場和經濟之間的聯係切斷。本世紀初,很多經濟活動在市場進行,但是市場不是統一的,是條塊切割、碎片化的市場。經濟學認為,市場規模越大、效率越高,而建立統一市場要消除條塊分割。
其二,開放。過去市場不是對所有市場主體放開,而是分等級的,“國企在政策中,集體企業在附則裏,民營經濟雖然存在但往往被看成異類”。要建立所有主體平等對待、平等獲取生產要素、一體開放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