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濟改革亟需全麵深化(3 / 3)

現在雖然經濟增長速度下降了,但是就業情況並沒有惡化。我認為隻要能保就業,增長速度高一點或低一點,關係並不大。

采取放鬆銀根增加投資的刺激政策弊大於利,其好處是能夠提高GDP增長,壞處是妨礙經濟發展模式轉型,並使債務進一步積累。流通中的貨幣量已經是GDP的200%了,債務率不能再提高了,繼續提高杠杆率的比例,將對中長期造成更大的風險。

有人認為現在貨幣政策總量已經過緊,其實是不對的。去年廣義貨幣增長13.1%。按照7.5%的DGP增長率,再加上2個百分點的通貨膨脹率就是9.5%,和13.1%比多出3.6%的貨幣超發。正確的方法是在保持國民經濟不至於發生係統性危機的條件下,著力推進改革,隻有改革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困難。

要防止發生係統性危機應該做一些什麼?第一,要防止風險積累,盡量釋放現存風險。要停止沒有回報的無效投資。有人說基礎建設投資沒有問題,東西已經存在。這種想法完全不符合經濟學的思考方式,資源是稀缺的,應該盡量放在有效的、能夠有回報的地方,避免做無效投資。

第二,對僵屍企業停止輸血。現在有一部分企業實際上已經是“僵屍”了,而且無望起死回生,但還是用銀行貸款和政府補貼來維持。

第三,動用國有資本償還政府或有負債。或有負債是指政府有負債,但是在負債表上看不見,如社保基金就有缺口,有些單位認為中長期沒有問題,有的單位認為有缺口且缺口不小。這就應該用政府資本還了,降低國家負債表的杠杆率。

上海前年把上海家化賣了去補充社保基金,老工業城市養老基金往往會有很大的缺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明確規定要撥付一部分國有資本去充實社保基金,這對國家經濟穩定大有好處,對於職工社保體係建立和國有企業的改革都有好處。

第四,對資不抵債的企業實施破產重組,以釋放風險,化大震為小震。對於負債率太高的企業也要進行資產重整。把小的風險釋放出來,不要讓其積累起來,不至於引起整個係統震蕩。

第五,盤活“曬太陽”開發區等資產存量,征了地但是沒有企業進來的開發區很多,個別省有上百個開發區,大部分都存在這種狀態,需要盤活資產存量。

第六,輔之以靈活的宏觀經濟政策,就有可能避免係統性風險,如信貸政策、貨幣政策。當某些地方出現資金鏈斷裂或者可能引起係統性風險時,短期政策也是需要用的,但是我不認為全麵的刺激政策是好政策。

六、改革方能求變

這種方針是不是會有效?是不是對發展和改革更有利?從第一季度的經濟情況可以得到一些印證。

第一季度GDP增速為7.4%,2013年中國經濟進入增速下降通道,但是2013年的就業情況相當好。2013年計劃新增就業900萬人,實際新增就業1310萬人,完成計劃的145%。今年第一季度GDP的增速繼續下降,就業的情況比去年稍好。

這和經濟增長結構變化有關,最顯著的變化是第三產業加速發展。2005年、2006年國家在總結“十五”計劃時,由於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沒有取得效果,提出“十一五”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需要采取的措施。其中有四個主要的措施,第一是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市民的轉化。第二是製造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第三是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伸展性服務業。第四是用信息化改造國民經濟。其中有兩條與服務業相關,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是指製造業中的服務部分,要提高它的比重。

現在的製造業和過去的製造業較大區別是服務化,產業鏈拉長了,前後兩端變成最有活力、附加值最高、盈利性最強的部分。前端是研發、設計,後端是渠道管理、售後服務。前後兩端在傳統意義上都是服務業。

國家製定“十一五”規劃時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效率,很重要的一點是發展服務業。從2006年開始國家強調要發展服務業,但是七八年都沒有發展起來。直到前年開始有改變,去年第一次第三產業占比超過第二產業。服務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比製造業強得多。因為經濟結構變化了,所以雖然GDP增速下降了,但是就業情況不但沒有惡化還有改善。

為什麼這兩年服務業發展發生了變化?是因為改革。促成服務業加速發展的是兩個小改革。一個改革是從2012年1月開始在上海推行的“營改增”,2013年全國大麵積推廣“營改增”。有人認為“營改增”其實沒有減少多少稅,有的行業還增加了稅,需要進一步調整增值稅稅率,這是從靜態看的。經濟學界非常支持“營改增”,是從動態來看的。營業稅是對營業額全額征稅,存在重複征稅,從動態看其阻礙分工的深化。

有觀點認為,經濟發展效率提高的主要推動力是分工深化,這一點在服務業表現最明顯。如,網購分化出快遞、結算、廣告、設計等。“營改增”促進了分工深化,把一個企業的一個環節變成了五個環節,而稅並沒有增加。

另一個是2012年從深圳開始推行的工商登記簡化、便利化。本屆政府簡政放權很重要的一個內容是工商登記的便利化,降低登記的門檻。去年,很多地方新登記的工商企業數目增加了70%,主要是服務業的小企業。這隻是改革的前奏曲,而小改革就能起這樣的作用。

當前改革的推進,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到現在已經一個多季度了,需要總結怎麼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係,認定必要的因素,由政府和大眾合力推進改革。政府認為現在困難是可控的,建議利用可控的時間,盡量完善體製,從根本上消除使經濟社會存在困難矛盾的根源因素,這樣中國經濟就可以走出一條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