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程小永:《微信的營銷解密》(2 / 3)

試問,在我們這個大環境下,還有哪種機構和行為能達到這個境界?宗教!從傳教士讓原本不信教的人們成為教眾,再到這些教眾效忠於教主,最後每一個教眾都願意成為傳教士。在整個過程中,我們能體會其中的變化,每一個教眾能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體會教會給予自己的信息,而且沒有強迫感,就是潛移默化之中形成的,而微信營銷的威力也在於此。

更加重要的說法是,微信公眾平台的出現給予了企業實現這種教會化營銷的環境。

第三節 微“信”營銷重在“信”

信任不單單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還是企業開展營銷活動所追求的極高境界,更是通往營銷的最高境界——“仰”的最後一道坎。從企業品牌、產品的知曉、美譽到信任,最後做到品牌粉絲如流,新產品發布所有媒體緊跟其後,像宗教一樣的營銷才是最高深的營銷方式。而這一切最重要的坎就是信任的建立,讓目標客戶對你的產品有信任,對品牌有信任,對企業有信任,那接下來的事就好辦多了。

在《消費行為學》和《影響力》這兩本著作中有關於熟人間的推薦對銷量影響力的分析。

《消費者行為學》認為,消費者最願意接受的購買信息獲取渠道是朋友,朋友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消費者因為信任這個人,所以對他的購買建議接受度很高。《影響力》一書對朋友的推薦購買如何讓人感覺十分不適卻不得不買做了深入的分析,保健品銷售一般都采用朋友聚會的形式進行,在聚會中獲取銷量。在2011年,我們嚐試過一個社交購物社區,旨在通過熟人間的推薦,為消費者提供購買建議。盡管項目最終失敗,但是信任對企業品牌、產品銷量的促進作用讓我們加深了對它的認知和理解,而我們對在信任基礎上促進營銷的探索一直都沒有停滯過。終於,微信出現了。

建立在熟人通信工具基礎上、可以隨時隨地與人聯係的微信,擁有天然的信任氛圍,而溝通方式的私密性注定了信任的穩固性,牆裏說話牆外無人偷聽。它不像微博,認識不認識的都關注了。也不像SNS,盡管都認識,但溝通私密性沒法保證。

企業公眾賬號作為營銷的載體,它的巧妙性在於,在這個充滿信任關係的氛圍中,成功地打入了消費者內部,變成了目標人群中的一份子,讓營銷的最後一道坎得到了解決。你可以以一個權威教主的身份去推介自己的優點,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去推介自己的新產品,更能以一個知心大姐的身份聆聽目標用戶對自己企業產品的抱怨。微信的出現,讓F2F營銷成功實現。

既然微信營銷重在信,那應該如何做呢?

要多與粉絲互動。信任是建立在互動的基礎上的,沒有互動,不了解,如何實現信任?就像你被人拉進一個很熟悉、很私密的社交圈,別人讓你說話你不說,別人在說的時候你也不反饋,那別人根本沒法了解你。

記者采訪問答

《財經界》:什麼是真正的移動電商?

程小永:2014年6月,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調查顯示,我國網購用戶規模達3.32億,其中手機網購用戶規模為2.05億,半年度的增長率係網購市場整體規模增長速度的4.3倍。

就如同2013年的“微信營銷”一樣,2014年“移動電商”簡直炒紅了大半邊天。人人都在談移動互聯網。移動電商,每家企業都想通過移動電商來實現業績倍增。

但我認為,迄今為止,尚無真正的移動電商。

互聯網的作用在於連接,而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這個連接的範圍更加廣闊。眾所周知,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各種APP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移動端商城客戶端更是遍地開花。但最終悲戚地發現,APP的運營推廣成本實在不是一般地高,要想讓自己的APP客戶端長久生存於用戶的手機裏,更不是一般地難!我們發現99%的智能機用戶,常用的手機APP應用,除了微信、微博、QQ、百度手機搜索、appstore,其他的APP下載率和保有率都非常低,有企業老板跟我訴苦說,一段時間過去了,連自己公司內部的員工都悄悄卸載了自己公司的APP,更別提其他用戶了。

所以,這就形成一個窘態,一方麵大家都在瘋狂做“移動電商”;另一方麵,卻不知道這所謂的“移動電商”到底應該怎麼做,隻是知道移動電商的前景夏花般爛漫。

殊不知,我們都誤解了移動電商的實質。

《財經界》:移動電商的本質什麼?

程小永:在我們很多人看來,移動電商的本質是商務電子化,這與互聯網的本質其實是一個連接,讓信息和信息更快地連接,讓人和商品更快地連接,這也是互聯網帶給人們生活巨大改變的原因,也是整個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原因。但是,在PC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其實就是通過一個連接載體做的一個虛擬的連接,比如在淘寶、天貓上買東西時,大眾並不知道實際店鋪在哪裏,送貨到家之後,如果貨不好,我們跟對方通過網絡溝通也不知道對方長什麼樣子,包括我們在用新浪微博或是人人網這些社交軟件交流的時候,也不知道陌生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所有的一切都是虛擬的過程。

因為存在於這種虛擬的環境中,在我們看來,在PC互聯網時代,所有的一切都是虛擬的,電商是虛擬的,廣告也是虛擬的,一切都是通過一整串的數據做分析對比。但是整體的形式是什麼樣的?這個人的ID是什麼樣?整個企業的用戶關係是什麼樣?這都是無從知曉的。有個創業的朋友,在做線上商場的兒童遊戲,他的公司現在在全國有六十多家店,其中,在商場裏的攀岩遊戲方麵,他們正在開發一個APP,以期把控線上和線下整個的遊戲環節。

數據顯示,互聯網電子商務發展數十年,僅僅占據社會消費生產總值的8%,而零售業占社會銷售生產總值的92%。因為移動互聯網,接下來傳統零售業和純電子商務的界限也即將消亡,給我們發展移動電子商務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有了智能手機,有了微信、支付寶錢包、百度輕應用、易信等移動端流量入口,移動電子商務具有了天然的土壤。根據微信第三方數據顯示,商家和用戶最感興趣的產品模塊是移動商城,而真正對商家和用戶有價值的東西也是移動商城。微信海正如上麵兩個場景所述,隻有真正從線上到線下,或者從線下到線上的電子商務,才是實質意義上的移動電商,單純移動端線上的商城購買如果非要扣上移動電商的帽子,就如同留著辮子的八旗子弟穿了一身洋服就以為自己是民主派,隻能讓人忍俊不禁。

《財經界》:對企業來講,在終端做營銷或者在移動端做電商,應該如何做?

程小永:在我看來,整個移動互聯網連接起來之後,如果還要再去玩虛擬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兩年前,整個行業都在爭相做APP,企圖靠APP搶得高地。但是這種方式行不行?顯然是失敗的。這兩年看到整個互聯網創業環境效果,包括整個移動端廣告營銷效果的推廣。

在整個移動端上,整個移動互聯網廣告其實並沒有出現大多數人三年前曾設想會出現的爆發機會。從我做微信的實踐表明,微信電商並沒有隨著微信的火熱而火熱。微信在做電商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設想做了之後,對天貓、淘寶的衝擊會有多大,但事實讓人們清醒了。並沒有多少商家在微信開店,包括哎呀呀專門為天貓、淘寶提供客戶的,但也沒有多少客戶。究其原因,或許值得一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