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青少年的素質教育(1 / 1)

淺談青少年的素質教育

青春

作者:張德祥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麵實施素質教育。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這是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新的動員令。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它以麵向全體學生,全麵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重視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麵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為基本特征。素質教育也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麵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和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素質教育要從青少年抓起,從基礎抓起。

一、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興趣培養人手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大多數人的童年時期都是從塗鴉開始對外部世界的表現欲望,這是興趣的開始,也是創造力的初級表現。美術教育是兒童的一本最佳“啟蒙書”。藝術學科有其自身的思維方式和思想習慣,它利用形象思維的方式把感覺、情感和理性相結合起來,通過表象去創造對象與完成作品解釋經驗,促進頓悟。美術教育能夠豐富並推動兒童的情感性學習,這是由於藝術表象最容易激起他們情感反應,增進學生對所學學科的興趣愛好,促進他們格外努力的去學習,孩子每創作出的一幅作品,不但是美術作品,又是一件教育作品。通過孩子的畫能看到他喜歡什麼,憎恨什麼,了解他們觀察創造想象的素質是怎樣自由的得到發展,從興趣人手,培養和鼓勵學生的想象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使他們能夠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中以一種良好的心態和正確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習其他門類必要知識技能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二、心理素質培養

在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現象,有的同學在生人麵前或在陌生環境中,表現出緊張、怕羞、膽小,對自己沒信心。這種現象看似小事,容易被老師及家長忽視。膽小,怕羞,不自信其實就是一種不良的心理素質。是學生自我意識差的表現。對這種現象老師要加以重視和引導,讓學生知道如果做事沒有信心就會影響他們的進步。引導學生要自我欣賞,自我納悅,對自己滿意,接納自己,對自己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啟發他們樂觀,向上,積極上進,有成功感,鍛煉自己的適應能力,幫助他們反複練習,逐步克服怕羞,怯場的現象。對他們出現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加以肯定,使他們逐步建立良好心態,提高心理素質。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建立也是心理素質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是互相聯係的。還要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很多同學寧肯放棄對興趣的追求,也不願意吃苦。這其實也是心理素質不高的表現,這種薄弱的意誌是適應不了社會環境的。因為在生活中會碰到種種困難,如果沒有堅強的毅力去克服就無法生存了。老師要針對這種現象主動做工作,愛護他們的興趣,鼓勵他們對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加以發展,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決心,引導學生主動克服困難,讓同學在戰勝困難的同時,增強毅力,使心理素質和專業水平同時得到提高。

三、人格的塑造

人格是人的素質的基礎,將決定個體包括心理、心理和社會文化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個人的人格形成時期,主要是從胎兒到青年前期。青年中後期仍有一定的可塑性。由此可見,一個人人格的形成期,大多是處於受教育期,對受教育者的人格進行整合和塑造,是教育義不容辭的任務。因此,把握好人格形成的最佳時機,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在全麵發展中,塑造健全的人格。曆史上著名的學者、偉人。絕大多數都是博聞多識、興趣廣泛,全麵發展而又各有專長的人。現在各級教育部門強令減輕小學生的課業負擔,為孩子們廣泛的興趣愛好提供發展空間,是支持素質教育的一個好舉措。

四、品德教育

對於少年兒童,要遵循少年兒童意識、情感形成的基本規律,著重灌輸培養他們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樸素感情,引導他們有愛心、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增強國家意識、勞動意識、道德意識和審美意識,要根據他們自我意識初步覺醒並逐漸增強、抽象總維逐漸形成的特點,培養他們對黨、社會主義更加清晰的認識,初步形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學習的理想,樹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個人成長發展融入國家發展進程的意識。

素質教育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多種多樣的教育形式,而其根本需從基礎抓起,從青少年抓起,這也是提高國民素質的根本途徑。所以我們要全麵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開展素質教育,不斷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鍛煉意誌品質,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