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小學英語課堂的調控策略
青春
作者:鍾玉萍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主陣地,有序地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保障。課堂秩序的好與壞並不取決於教師的威嚴,而是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調控能力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等特點。所以,小學英語課堂組織較難,教師教的辛苦。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有以下幾點做法,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1.課前“熱身”、“靜心”。促使學生盡快收心。在日常教學中,我利用英文chant和英文歌曲配上動作,預熱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的興趣。有時也根據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聽寫、編寫對話等內容讓學生很快安靜下來。投入到學習中來。
2.重組教材內容,合理安排時間,促使學生專心。有些教材中呈現的是很長的對話和課文。教師如果不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就隻能是照本宣科,這樣孩子們就很難坐得住了,沒有耐心,小動作也出來了。教師應該把對話中的要點提煉出來,把它改成“濃縮版”對話,讓孩子們練習。等他們練會了“濃縮”版。再讓他們去讀教材中的原文,那就會其義自現了。對長篇的課文教師可以運用多種媒體手段將短文變成具體、直觀的畫麵加句子。這樣會降低了教材的難度,突出了教材的重點。教師還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對教材進行增減。教師還可以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和反饋練習,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各有所得。教師還需要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和節奏,既不能在某個教學環節上用時過多,也不能走馬觀花。要做到花樣和實效相結合。這才利於增大課堂容量,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3.注重提問的藝術,引發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用心。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可以有許多種。如:舉手回答、開火車回答、連鎖回答等。但無論是哪種回答方式,教師的提問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還應以平等而寬容的態度為學生提供自由寬鬆的氛圍,不讓他們因回答錯問題而被責備和嘲笑。讓學生養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習慣。教師適時而巧妙的提問也會讓思想走神的同學回過神來,還能活躍課堂氣氛。
4.教師應該準確把握課堂紀律,做到收縮自如。紀律管理是課堂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課堂教學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幹擾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教師不可輕易認定是學生故意搗亂的,更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采取簡單化的嗬斥,趕出教室之類的處理辦法。這種辦法看似維持了課堂的教學秩序,但對課堂氣氛、師生情緒的影響很大,對教育教學效果也有直接和長遠的負麵影響。教師應該以平和、冷靜的態度去處理問題。假如在課堂上沒有時間,等下課後再去處理。麵對課堂的突發時間還要善於積累經驗把握機會,巧妙利用。在進行教學遊戲時,活躍的課堂中不免會有些許的喧鬧,教師可以用“one,two,three,”或“Look,Look,Listen”等旋律優美的口令讓學生盡快地安靜下來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該動就動,該靜就靜,嚴肅活潑的良好習慣。總之,教師要避免兩種極端的紀律觀:一種是獨裁主義的觀點,無視學生的天性和意願而強製學生,讓他們失去應有的童心。二是放任的觀點。對學生違反紀律的行為視而不見,不予製止。
5.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獎勵和競爭機製。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可以設立小組評比台。教師還可以將課堂紀律、聽寫情況、比賽結果等都納入評比的範圍內。每節課評出得分最高的小組為優秀小組。最終可以根據得分情況分層布置作業。教學實踐證明,公平、公正、合理的競爭學生是樂於接受和參與的。這樣既可以照顧整體,又可以兼顧個體,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這對調節課堂紀律有很大的作用。
6.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做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該把時間和學習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動起來。教師隻是一個課堂活動的設計者,指揮者。學生是參與者和實踐者。如:在教單詞時教師可以出示單詞,先不急於去教,而是看是否有會讀者,讓他們教給同學。若全班無人會教老師再教。在課文教學中,教師隻需出示相關的問題,讓他們在四人合作小組內朗讀和理解,並回答問題,教師隻核對答案。讓學生整節課都置身於忙碌的學習任務中,他們當然就沒有時間去打鬧和玩耍了。同時學生在解決問題和展示自我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學習帶給他的成功和喜悅。他們自然就會愛上學習。
教師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完善的課堂調控機製不僅能使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快樂。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和思維習慣,更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