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美國最新的《美國人飲食生活指針》2010年版,2011年6月,美國農務省發表了新的飲食指針《我的餐盤——MyPlate》。
以直觀的方式,指導飲食生活,以期預防和改善肥胖及生活習慣病。
除美國以外,世界各國也公布了飲食生活指針。英國提出了《實現健康飲食生活8項指針》、法國提出了《健康7項秘訣》、澳大利亞提出了《國民飲食指針》、中國提出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等。雖然各國指針的內容有所不同,但在建議吃多種食物、不要過多攝取脂肪、不要過量飲酒等方麵,各國指針的內容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各國都麵臨著同樣的問題。
食育專欄⑤
糖的作用
糖和鹽一樣,都是最基本的調味劑。除了在做菜時起到甜味作用以外,糖還有許多其他特點。
點心中使用大量的糖,不僅是為了增加甜味,在食品中放糖還有其他作用。糖具有親水性和保水性,在燒肉時放些糖,糖與蛋白質(膠質)及水分結合後,肉會變軟。做點心時多放些糖,點心就不會變硬。做果醬或帶皮柑橘果醬時,將水果中的果膠固定成果凍狀,果膠變成果凍,需要用糖填充空隙,把水包含在裏麵。糖對澱粉還有保濕保軟作用,壽司飯裏加些糖,飯不會變硬。麵包等加些糖,可以使酵母菌更活躍,發酵得更好,做出的麵包味道更好。
糖還有許多其他特點。人的大腦比其他髒器消耗的能量要多,能夠作為能量的源泉隻有葡萄糖。糖也和米飯一樣,最終在體內轉化成葡萄糖,變為補充大腦和身體的能量。但是,糖比米飯及麵包更容易吸收,是一種能夠迅速恢複能量的速效性能源。減肥時糖被視為主要排斥對象,其實它與米飯及麵包、意粉同樣為碳水化合物,其熱量也是1g=4kcal。
糖還有很好的防腐作用。糖具有吸收食物中水分的性質,在抑製水分的同時,糖還有抑製微生物活動的效果。果醬及水果罐頭可以長期保存就是因為使用了糖。如果食品重量的一半以上是糖,則可以達到防腐效果。
還有,做肥皂泡時在肥皂水中放一小撮糖,肥皂泡就不容易裂開,可以吹出很大的泡。這是因為加了糖之後,肥皂水的黏度增加,強度增加,膜可以吹得很薄。
在花瓶內放一小勺糖,會使鮮花的顏色更加鮮亮,花期更長。
飲食習慣
孩子的飲食習慣被打亂後,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會影響心理健康。歐美從1980年左右就開始了“孩子進廚房”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從小就在廚房裏和家長一起體驗做飯的快樂,打下健康飲食生活的基礎。現在世界各國都在開展以孩子為對象的食育活動。下麵我們來看一看都有一些什麼樣的活動。
美國開展了“小組營養項目”。將提供午餐的專家、家長、學校以及社區的相關人員召集在一起,為提供既好吃又有營養的午餐、普及營養知識、推廣健康的飲食方法、開展體育活動等提供援助,以期改善孩子們的飲食習慣。
英國開展了“廚房巴士”活動,巴士裏有做飯的空間,有餐桌,有做飯參考書,以移動廚房的形式在全國開展巡回實習活動。
法國是最注重飲食的國家,開展了“味覺周”活動。把每年10月第3周定為“味覺周”,開展了讓孩子們學做飯、自己做飯的“做飯”活動,和家人及朋友一起快樂用餐的“宴會”活動,以及品嚐以前未吃過的飯菜的“品嚐”活動等,通過五感體驗吃的快樂。
其他國家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食育活動,比如德國開展了“好好吃,多多動,真簡單”活動;意大利開展了“學校菜園”活動;澳大利亞開展了“建設健康、充滿活力的澳大利亞”活動;新加坡開展了“鍛煉身體,健全自己”活動,等等。
為了使孩子在身心兩方麵健全地發育和成長,從嬰幼兒時期就需要打下正確飲食生活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