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娩的好處
婦女妊娠和分娩都是生理現象,懷孕40周左右,臨近要分娩時,母親的生殖器官和體內的各個係統都發生很大變化,這些變化屬於生理性的。
妊娠足月後,子宮肌肉有規律的收縮,子宮頸口漸漸擴張,胎兒從子宮裏出來,通過產道,來到人間。產後母親的生殖器官和全身其它器官相繼恢複原來的狀態,這也是一種自然規律。
如果違背自然規律,不采用自然分娩,在手術適應症不足的情況下施行手術是不好的。采用麻醉藥物、術後需要長時間的恢複、術後各係統器官可能發生的並發症、術後發生的腸粘連等這些無疑對母親的精神和肉體都是一個創傷。產後自然的生理恢複過程也會受到幹擾。所以,從長遠來看,應該順應自然規律,選擇自然分娩的方式,對母嬰都更有利。
當然,在待產過程中,如自然分娩困難,為了挽救母嬰,是需要施行手術結束分娩的。孕婦到了醫院,產程還沒開始,就要求剖宮產,這是很不足取的。
分娩三個時期
孕婦從有規律的子宮收縮開始,就表現為分娩開始了。由於分娩過程中產婦在不同階段的表現和反應具有不同特點,為了便於掌握分娩進程情況,可把分娩全過程分為三個時期。
子宮頸擴張期
這個階段是指從子宮有規律的收縮開始,到子宮口完全張開的階段。這個階段時間最長,初產婦需經12~16小時左右才能完成這個過程,經產婦隻需6~8小時左右。具體表現為:
一陣緊接一陣腹痛,子宮收縮漸漸加強,間隔縮短,由每隔5~6分鍾一次宮縮逐漸縮短為3~5分鍾一次,持續時間約一分鍾左右。與此同時,子宮頸口也逐漸開大,最後開口可達10厘米,叫宮口全開,胎兒的頭逐漸下降,宮縮時可見胎頭露出陰道口,這時胎兒就快出世了。應當注意的是,這時產婦要盡量忍住疼痛,以免消耗體力,產婦如果不能忍受疼痛而把體力消耗在腹部,或亂用力,反而會使分娩變慢,疼痛會更加厲害。
子宮頸口開大的速度不是直線進行的,在3厘米前進展較慢,初產婦約需要8小時;3厘米以後進展較快,從3厘米到10厘米(開全),初產婦僅需要4小時,經產婦更快。子宮頸口開大以後,胎膜破裂,叫“破水”。破水的時間有早有遲,有的臨產不久就破水,也有的要到了宮頸口開全後才破水。但是,如果在有規律宮縮前就發生破水,就應盡早住院,以免發生感染或臍帶脫垂導致胎兒宮內窘迫以及死產的發生。
在子宮頸口擴張期間,產婦感覺肚子發硬,不安和緊張,不少產婦由於頻繁的宮縮得不到充分休息,造成精力和體力消耗過大,待到胎兒娩出的關鍵時刻需要用力時卻不能夠充分的使勁,造成難產。為了積蓄體力,在宮頸擴張期,應盡可能多睡覺和吃一些容易消化和清淡的飲食,如牛奶、雞蛋、魚湯、飯菜等,但要少吃多餐。油膩的食物可在腹部用力時造成嘔吐。要是實在睡不著,也可以同其他人聊聊天,或看看書,放鬆一下。
同時,要有節律地深呼吸,在宮縮時深呼吸,之後完全放鬆,這樣可以減輕疲勞,並提高產婦血中的含氧量;另外還要按時大小便,否則脹大的直腸和膀胱會影響子宮收縮,影響腹壓和提肛肌的收縮,造成產力異常,影響胎兒先露部位的下降,延長產程,妨礙胎盤娩出。時間過長,還可引起膀胱炎、膀胱麻痹、出現排尿困難。直腸裏的大便過多,會在產時和胎兒同時排出,造成胎兒汙染和生殖器的炎症。一般在臨產前,除早破水、陰道出血或急產時不能進行灌腸外,其它正常情況均需做清潔灌腸,促使盡快排空大便,以免在分娩過程中出現上述現象。
胎兒娩出期
從產婦子宮頸口全開到胎兒娩出為止。這時,子宮頸口擴大到嬰兒可以完全通過的程度,隨著胎頭繼續下降,壓迫胎包,胎膜開始破裂,羊水流出。一般初產婦順利渡過胎兒娩出期,約需2小時,經產婦約需一小時。
這時子宮每隔2~3分鍾收縮一次,收縮更為強烈,每次持續一分鍾以上。由於胎頭壓迫直腸和肛門的原因,會有向下迸氣排便的感覺。
待宮口全開,陰道口充分撐開時,宮縮痛已減輕,主要有下墜感,產婦感到有一個很大的東西堵在那裏,這就是即將分娩的狀態。在這個時候,產婦一定要按照醫護人員的要求,像解大便一樣施加腹部壓力。用勁的方法是在宮縮發作時使勁,發作過去就放鬆。用力時,深吸一口氣弊住,均勻地向下使勁,使勁時要由小到大,即開始時憋住氣,慢慢地向下使勁,然後勁越使越大,直到這口氣用完。如果這時宮縮已過去,就可放鬆休息,養精蓄銳,如果宮縮還在繼續,就要深深吸一口氣再繼續做迸氣使勁的動作。用勁時,雙腿曲屈蹬實,雙手抓住床邊的把手,全身使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