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父母一定要告訴女孩暴力行為的法律責任。根據我國《刑法》第14條規定,未成年人年滿14周歲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一旦被受害者起訴,將根據情節輕重調查,最高刑期高達5年。這既可以震懾暴力,又可以教人如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建議三、引導女孩避免成為暴力的受害者
許多女孩是稀裏糊塗的成為暴力的受害者的。怎麼樣避免成為暴力的受害者呢?北京慧源心理與教育研究中心谘詢師肖峰的三點建議值得父母們借鑒:
首先,注意不要冒犯別人的自尊和隱私。幾乎每一個人都會有一些軟弱的敏感區,危險的避諱區,此區域好像是一片布雷區,是主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小心嗬護的地方。
其次,要注意和他人特別是與自己可能有矛盾的人及時溝通。應當經常主動地同他談論學習和生活,使他有陳述自己想法的機會。
最後,對那些有攻擊或潛在攻擊傾向的人,平時最好敬而遠之,實在躲不開時,須注意言行舉止不卑不亢,不要擺出一副傲慢或過於害怕的樣子。當受到暴力攻擊時,切忌用激烈的言辭激怒對方,可用表示順從或先答應對方條件的“緩兵之計”來脫離險境再說。
建議四、不要“以暴製暴”
暴力行為往往是惡性循環的結果,許多暴力女生往往也同時是暴力的受害者。比如,從小就受到父母的毆打,或者受到同伴的欺負和毆打,使她們最終學會“以暴製暴”,把暴力作為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用暴力來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要通過其它更有智慧、更文化的手段來處理親子衝突以及人際衝突,為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千萬不要鼓勵或變相支持“以暴製暴”,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尋找暴力之外的問題解決途徑,比如協商談判等等,以此培養孩子冷靜處理問題、協調人際關係以及抗挫折等方麵的能力。
建議五、把暴力傷害降低到最低
如果暴力侵害真的發生了,麵對暴力,女孩該怎麼辦?父母在平時就要讓女孩知道:第一,生命是最珍貴的,生命隻有一次,在遭受侵害時,生命的價值大於其它一切價值。第二,盡量保持冷靜,看是否有逃脫的機會。第三,不要進一步激怒施暴者,以免傷害變本加厲。第四,一旦逃脫,迅速報警,以利警方在第一時間抓住施暴者。
如果暴力侵害真的發生了,該如何安慰遭受暴力侵害後的女孩?
父母要做到如下幾點:第一,告訴她現在安全了,時刻陪伴在她身邊;第二,鑒於遭受暴力侵害的女孩容易出現自責心理??認為自己的不當言行導致了對方的暴力行為,父母不能指責她,而要慢慢引導她,反複地明確告訴她“這不是你的錯”。第三,除非必要(如警方詢問,不要讓她去回憶暴力侵害的場景,以免二次傷害。第四,如受害女孩產生較為強烈的心理反應,且持續時間過長,建議去進行專業的心理谘詢。
當暴力侵害發生時,父母一定要堅定地站在孩子一邊。暴力行為是一種嚴重的傷害性行為,往往是以多欺少,以強淩弱,受侵害者幾乎沒有能力自行解決問題,因此需要父母的介入,父母應該把保護孩子免受暴力侵害當作自己的責任。父母的選擇很多,既可以帶孩子去找那些暴力實施者,告訴他們你的態度和他們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還可以去找暴力實施者的父母進行溝通協商,平靜但很嚴肅地告訴對方父母事件的過程和結果,講明自己的態度,取得對方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當然父母還可以與孩子所在學校的管理人員和老師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持與幫助。
知識鏈接:受到暴力怎麼辦?
如果遭遇暴力威脅或侵害,該怎麼辦呢?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卜衛給出了她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