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教育的基礎――習慣決定一生(3 / 3)

4.習慣貴在堅持

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就是說,一個習慣的形成,一定是一種行為能夠持續一段時間。當然,2l天是一個大致的概念。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不同,一般需要30至40天,而且時間越長習慣越穩固。

舉一個例子,訓練孩子洗手的習慣,不洗手就不能吃東西,隻要是吃東西就必須洗手。吃飯的時候洗手了嗎?我看看,經常問孩子,還不斷檢查,孩子慢慢就習慣了。一看到媽媽,就知道,“哦,我要洗手”,以後就不用提醒了。這就是習慣!養成了習慣就成了穩定的自動化行為。

孩子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孩子小的時候容易亂,早上起來,我的襪子呢?我的鞋呢?我的褲子呢?東找西找。這就是沒養成良好習慣。我建議父母采用一個辦法,晚上睡覺以前,讓孩子把衣服疊好,把鞋子擱好,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把書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開始不會,父母可以演示、指導.弄亂了讓孩子自己整理,孩子往往會很有興趣。

培養好習慣,關鍵在頭3天,決定在1個月。這是習慣培養專家周士淵先生的發現。培養習慣需要持之以恒,但關鍵是第一個月,重要的是要堅持21天。過了這一個月,孩子就能夠養成初步的習慣。

5.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

北京有一個媽媽,兒子上五年級,寫作業磨蹭。在教育專家的指導下,媽媽開始采取措施培養習慣。

一天,媽媽發現兒子寫1個小時的作業站起來7回,一會兒打開冰箱看看有什麼好吃的,一會兒打開電視看看動畫片開始了沒有……

媽媽於是對兒子說:“你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但是我剛才給你數了數,1個小時站起來了7回,是不是太多了?我看你寫1個小時的作業站起來3回就差不多了吧。”兒子一愣,說3回就3回。媽媽就說:“你如果1個小時內站起來不超過3回,當天晚上的動畫片隨便看。”兒子高興得不得了。有獎必有罰,媽媽又說:“先別開心,如果你1小時站起來超過了3回,電視就不能看,包括動畫片。”

結果5天下來,兒子有3天做到了,這3天他興高采烈地看了動畫片。但是有兩天忘了,不能看動畫片。這樣對孩子有很強的激勵,一想到1個小時隻能站起來3回,就會慢慢地去控製。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媽媽。從她的經驗中,可以總結出習慣培養的基本方法――加減法,也就是說,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你想讓孩子擁有什麼樣的好習慣,就千方百計讓他將好的行為不斷出現,出現的次數越多,好習慣越牢固。

用遞減法減去孩子的不良習慣,就像戒毒。有一年,我到阿姆斯特丹去訪問,在大街上發現有的店裏賣毒品。我很奇怪,全世界都在戒毒,你們怎麼賣毒品呢?荷蘭人說,我們是賣給那些戒毒人的,如果戒毒一下子戒不掉,我們允許他少量吸毒,憑證可以買一點兒,讓他逐漸減少。這就是遞減法。壞習慣和毒癮類似,要用遞減法去矯正,就是說他的壞行為比原來次數減少,就可以容許他,一次比一次少,直到完全改正。

日本的教育家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培養習慣雖然是慢功夫,卻是教育孩子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