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教育的根本――孩子更需要尊重(2 / 3)

5.用自己小時候的行為來判斷孩子的行為

“我小時候從來沒有穿過這麼好的衣服,瞧你們現在!”“我們上學的時候男女生都不說話,你們怎麼可以那樣!”一句“我們那時候”,忽略了時代的變遷,這是父母用自己的意識取代孩子的想法,是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的現代的人來看待。

6.跟蹤孩子

7.包辦代替

8.偷聽電話、偷看日記

三、尊重孩子到底有多難

我主編的期刊《少年兒童研究》曾刊登了一位母親的講述,題目是《尊重孩子到底有多難》。她這樣寫道:

小時候,我曾經夢想自己是一名作家、警察、新聞記者,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是一名售貨員。12年學海生涯,我沒睡過懶覺,沒有過星期天,甚至不曾逛過街、看電影。可是在高三這關鍵的一年裏,家裏卻要我拋棄十幾年的理想與奮鬥,去做一份自己不願意做的工作,要我拿著初中畢業證去報名,參加商場的招工考試。那張初中畢業證,不就意味著我高中3年的學業都白費了嗎?為此,我哭腫了眼睛,喊啞了嗓子,得到的答案卻是:父母都是為了你好。當時的我不明白,父母既然是為了我好,為什麼不放開手,讓我自己選擇生活的道路?他們為什麼包辦一切?難道還要替我吃飯、替我上廁所不成?

後來,我早早結婚生子了。幾年後,我們隨父親一起從青海回到內地。回來後,因為文化水平低,隻能在一家工廠當倉庫保管員。後來,保管員也要求有高中文憑,我就下崗了。

自從有了兒子,我就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為此,我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他可以什麼事情都不做,但必須把學習搞好。我給兒子報了奧校升級培訓班、智力開發培訓班、小學生作文跳級班、英語口語訓練班。剛下崗的時候,我還忙著找工作,後來工作也不找了,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教育兒子上,隻要兒子考上大學,就算大功告成。

可是,我的做法卻讓兒子很不高興,他總說自己太累,經常賴著不去學習。當時我想,小孩懂得什麼叫累?都是報紙上老替孩子呼籲這個、呼籲那個鬧的。誰知道,有一天,他給我寫了個紙條,突然出走了。條子上寫著:

“媽媽,你總是怪自己命不好,連保管員也做不成。你說那是姥姥、姥爺不尊重你的結果。可是你知道嗎,我也希望被尊重!我不想學的東西,你為什麼非逼我學?我覺得太累了,快爆炸了。所以我想離開家,到遙遠的地方去。你不要找我了,請姥姥、姥爺、爸爸、媽媽放心,我不會自殺的。”

當時我嚇壞了,哭著跑到我愛人單位去了。他也急了,罵我:“活該,誰讓你整天折磨兒子來著!”後來,我們還是找回了兒子,他躲到同學家去了,人家的父母把他送了回來。通過這件事,我醒悟了,是啊,既然自己當初吃了不被尊重的苦,為什麼又要去逼迫兒子呢?想想“尊重”二字,真的覺得分量很重。讓我們尊重長輩容易,可尊重孩子就不那麼容易了,總覺得孩子是自己的,自己又不是在害他,怎麼就不尊重孩子了?其實,許多人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下犯了錯誤還不自知。

最近這段時間,我感覺和兒子相處很好。我和兒子約定,不勉強他去做事,想做什麼的時候先和他商量,如果他不同意,我們就辯論,誰勝了就聽誰的。現在,我覺得兒子反而比以前更愛學習了,這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心理學家在對成長期孩子的研究中發現,一個人如果從小得不到尊重,會對他的未來有很大的負麵影響,其中之一就是長大以後不會尊重別人,特別是不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這一點被這位母親的經曆再次印證。看來,任何事情從小留下的記憶是深刻而難以忘卻的。在孩子的心靈世界中播下尊重的種子,會使他長大成人後終生受益。

黃啟珩女士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在談到教育子女的經驗時,她的最大體會是要多陪孩子做孩子喜歡的事情。

我的兩個兒女現在都在美國讀博士後,別人都問我怎樣才能把孩子教育得這樣優秀,其實我所做的隻是尊重孩子個性的發展,並多陪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情。有兩件小事,我至今記得。

一件事是,女兒小時候很喜歡天文,對星座特別感興趣,常常半夜要我陪她出去看星星。麵對這樣的請求,也許很多父母會很自然地說,這麼晚了還不睡覺,看什麼星星!可我知道,如果父母這樣一潑冷水,孩子的興趣很有可能從此被澆滅,才氣也可能從此被扼殺。所以,不管我有多困,都一定會陪女兒出去看星星。直到今日,女兒對這些事情還是回味無窮,偶爾還會撒嬌地讓我陪她去看星星。後來女兒拿到高能物理博士,我想這和她從小的興趣一定有關吧!

另一件事,是關於我兒子的。兒子到美國念地球物理專業後,雖然我們不在一起,我還是經常想辦法做一些孩子喜歡的事情,想方設法讓兒子感覺到我的支持。每當我看到報紙雜誌上有關於地球物理的報道時,就剪下來,傳真或者寄給孩子。兒子很感動,把這些資料都貼在寢室四周的牆上,同學們問資料是哪兒來的?兒子總是驕傲地說,是媽媽寄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