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你的孩子很聰明呀!他說的沒錯啊!隻是大人們無法接受這樣的話從孩子嘴裏說出來。現在的孩子成熟期大大提前,常常會說出一些意料不到的大人話,沒必要大驚小怪,更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維揣度孩子,甚至用道德的或政治的標準去做評價。這對孩子不客觀也不公平。”
還有一次,我到湖北講課。吃中午飯時,坐在我對麵的女老師幾次欲言又止,最後終於鼓起勇氣提了問題。她小聲說:
孫教授,您講課的時候說過,孩子從小要與父母分床睡覺,獨立睡覺對孩子的心理、生理發育都有好處。可我的孩子都9歲了,非要跟著我睡覺,手還非要放在某個位置。我跟他講了很多道理都不行。我先生有點兒不高興了,就找兒子談話:“兒子,你都9歲了,是男子漢了,男子漢應該自己睡覺。”我兒子眼睛突然一亮,指著爸爸說:“你更是男子漢,更應該自己睡覺了。”他爸爸一聽急了,說:“你懂什麼?這是我老婆!”兒子想了想說:“那我現在跟你老婆睡覺,將來你跟我老婆睡覺……”他爸爸一聽急了,這不是亂倫嗎?非要揍孩子。這可怎麼辦呢?乍一聽,父母們會覺得這個男孩思想道德有問題,其實不然。孩子說的這些話表明了兒童的一種推理方式,我把它叫做“頂針式”推理:你怎麼說過來的,我怎麼說過去。並沒有嚴謹縝密的思維,更沒有成熟的實踐經驗。所以,他們的見解會跟大人完全不同。不能隨意判斷,更不能冤枉孩子。
二、用孩子的方法解決孩子的問題
麵對孩子,必須用孩子的思維與他們說理,用孩子的語言與他們交談,否則,就可能毫無收效。有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一個中國小女孩,因為爸爸、媽媽在德國工作,她也一同去了德國,在當地的一所小學上學。沒想到這個班裏有一個德國男孩,突然有一天在班上宣布他愛上這個中國小女孩了。
這天小女孩生病了,沒來上課,德國男孩很難過,上著課就哭了。老師問明了原因,見一時勸導不了他,就讓他先回家休息。他回到家裏以後,媽媽看到他不開心的樣子,問他:“你怎麼了?”他說:“我很難受,我很想中國小女孩,我愛她,而且我還要和她結婚。”
這位媽媽聽了以後,不但沒有惱怒,反而笑了,“是嗎?你喜歡上一個中國的小女孩,很好啊,你要和她結婚,也很好啊。可是你知道嗎,如果要結婚的話,你要買房子啊,你得買汽車啊,咱們德國人結婚這些肯定都要有的。可你現在能掙堿嗎?不掙錢的話,你能買嗎?”
“我不能買。”兒子輕輕地回答。
“所以啊,你要想將來能娶她,你得好好學習,等你有了很多本領了,能夠掙很多錢了,你才可以向她求婚。”媽媽耐心地對孩子說。
小男孩一聽有道理,“對呀,現在真是什麼也沒有,我要好好學習呀。”小男孩的心情一下子就變得平靜了,又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了。
我覺得這個德國媽媽真是懂孩子的心,了解孩子的特點。她既沒有指責兒子早戀不好,也沒有嘲笑兒子要結婚的狂想,而是站在兒子的角度上,用兒子能理解的道理說服他,這種循循善誘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福建教育》請我評論一個現象:很多小學畢業生分別時寫下了“祝你當上大款,多包小蜜,早生貴子”一類的“贈言”,這讓許多父母、老師困惑不已大傷腦筋。在他們看來,孩子們小小年紀本該有純潔動人的語言,怎麼會喜歡成人的粗言俗語,還對那些風流世事津津樂道,這不是走到歪門邪道上去了嗎?
我在文章中分析說,父母和老師麵對孩子這樣的留言,大可不必驚慌失措。孩子並不是要真的“當大款”“包小蜜”,這隻是孩子遊戲的語言。兒童好奇心強,又有模仿的天性,於是把他們看到的新鮮、怪異的事情當作好玩的遊戲,嬉笑玩耍。很多時候,孩子們連自己“贈言”的真正含義都未必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