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教育的前提――蹲下來看孩子(1 / 3)

一、別用成年人的想法揣度孩子

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個報道,題目是《6歲男孩與4歲女孩模仿電視裏親熱鏡頭男孩被打得皮開肉綻》。

文章寫道:

夏天某日的晚上7點鍾左右,6歲的男孩山山(化名)見媽媽不在家,就像往常一樣騎著小童車來到小夥伴――4歲的小女孩蘭蘭(化名)家玩耍。當時,蘭蘭的父母都不在家,兩個孩子就模仿起電視上男女親熱的鏡頭,關掉屋內的燈光,摟抱在一起。

就在這時,小女孩的母親回到家中,聽到有人說話,便打開電燈,見到自己的女兒與小男孩山山光著身體摟抱在一起,大吃一驚,趕緊將他們嗬斥開。接著,周圍鄰居就聽到了山山撕心裂肺的哭喊聲。山山的姨媽趕到現場,卻被蘭蘭的媽媽攔在了屋外。晚上10時許,聞訊趕來的山山母親見到自己的兒子時,差點兒沒暈過去:孩子遍體鱗傷,屁股上留有血跡,耳朵也被擰得通紅。

在110民警的幹預下,次日3時左右,蘭蘭的父母才將山山交還給他的媽媽。但過了大約一個小時,蘭蘭的父親又來到山山家,威脅說要將山山再次送到蘭蘭家,等天亮後一起到醫院接受檢查。

後來,醫生診斷,山山全身軟組織嚴重挫裂傷,肛門黏膜破裂,傷勢十分嚴重。

蘭蘭的母親之所以對山山下此狠手,是因為她認定山山的舉動是流氓行為,破壞了女兒的貞潔。這恰恰反映了蘭蘭的母親對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缺乏基本的了解。

作為6歲的孩子,山山根本不具備產生流氓行為的動機,也沒有實施性侵犯的能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許多言行隻是一種外在的模仿。當他們從電視或生活中看到成人的親熱舉動後,自然而然會去模仿。兒童的這種模仿行為具有一定的遊戲性質,並不存在我們成人所擔心的思想、道德問題。所以不要把孩子的特點當成缺點,大可不必驚慌失措,應該用適當的方式加以引導。當然,山山的行為不是好的行為,父母應該用恰當的方式指出來,比如說他不禮貌,別人不喜歡,但絕不能說他是流氓,隨便從負麵給孩子貼標簽。明智的父母要教會孩子怎樣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對小夥伴、同學的愛,告訴他什麼人可以親吻、擁抱,什麼人不可以,用便於孩子接受的方式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蘭蘭母親或許沒有考慮到,她一時的粗暴舉動,後果是嚴重的,它會給兩個孩子的內心留下難以撫平的創傷,使他們產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礙。對山山來說,以後再看到女孩子時,可能會有一種犯罪感,因為小時候的遭遇在他心底留下這樣的聲音:“我是壞人!”對蘭蘭來說,可能會隱隱約約地覺得男孩都是不好的,和男孩交往是可恥的。很多從小有過類似經曆的孩子長大後在麵對愛情、婚姻時都會遇到心理並連帶到生理上的一係列問題,與異性相處時,會有障礙。

黃女士的女兒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她向我谘詢:

孫老師,我看過您的書,非常希望您能為我解答這個問題。我的女兒很優秀,醫科大學畢業以後當上了醫生,現在25歲了。她很漂亮,也很開朗,很多男孩喜歡她,想和她交朋友。可是我女兒有個很奇怪的特點,就是從來不和男孩單獨在一起,即使和追求她的男孩出去玩,也要叫上我陪她去。我覺得很別扭,年輕人談戀愛,我摻和進去幹什麼!

我告訴這位媽媽說,她女兒這樣的行為方式一定事出有因。這位媽媽點點頭確認道:

這背後的原因我女兒最近才告訴我。

原來,女兒上初二的時候,一天騎著自行車去上學,一個男人和她並行,那個男人趁機伸手摸了女兒的胸部。受到侵犯的女兒驚慌失措,她覺得這件事非常醜惡,非常肮髒。事後她和誰也沒說,一直藏在心裏。後來,女兒對男性非常戒備,從來不和男同學打交道。甚至上高中時,住校的女兒每個周末回家之前,都會打電話問媽媽是否在家,如果得知隻有爸爸一個人在家,她就在學校等,一直等到媽媽回來才肯回家。其實,她爸爸是位非常好的爸爸,女兒這麼做的原因是她曾受到過傷害,對所有男人都心懷戒備。一次性侵犯對她的傷害非常大,並且沒有及時接受治療,結果越來越嚴重,直到工作以後,仍然無法擺脫這一次經曆給她帶來的傷害。

有一次,我在河南講課的時候對台下的父母們說,孩子的特點是童言無忌,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後,一位年輕的母親找到我說:

怎麼能讓孩子童言無忌呢?我的兒子6歲,上小學一年級。上課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想想看,人的身體哪兒是對稱的?”小朋友一聽樂了,紛紛舉手,說了眼睛、鼻子、眉毛、耳朵、手、腳等等。我的兒子坐在後排,手舉得特別高,老師讓他說。他騰地站起來,大聲說:“老師,人的兩個屁股是對稱的,男孩的兩個小蛋蛋是對稱的,我媽媽的……”老師大怒,吼道:“你坐下!”同時,狠狠地瞪他一眼。下課後,老師馬上找到了我,激動地叮囑我:“你可得好好管管兒子,不得了啊!”我一聽急了,馬上找兒子訓話,說:“兒子,你上課怎麼能說這些呢?”兒子聽不懂我的話,答:“哼,他們都不知道,我才知道呢!”唉呀,孫教授,您說我兒子6歲就這麼亂七八糟,長大了會不會變成流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