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教育的理念――子教三娘(3 / 3)

一天晚飯後,女兒照例嘴一抹便跑出去瘋玩。可那天不一會兒她便又跑回來對我說:“媽媽,胖弟弟家阿姨說買咱一把衣服撐子。”在我一愣神的工夫,女兒說起了她的推銷過程:“阿姨對叔叔說該買衣撐了。我說,阿姨,我家有,買我家的吧,阿姨說行。”

在我點頭後,女兒歡歡喜喜地拿著衣撐跑出家門,又歡歡喜喜地拿著5元錢跑回來,非常高興買賣的成功。

我心裏卻有點兒疙疙瘩瘩的,不大痛快。停了一會兒,終於還是對女兒說:“一會兒你把錢給阿姨送去。”

一向聽話、在外交上積極主動的女兒,這次卻頗不以為然,不高興地說:“媽媽,我不明白,阿姨要了你的撐子,你為什麼不要她的錢?”

這件事讓我想了許久,區區5元錢讓人不在乎,但如果是讓大人來處理的話,肯定是一方要給錢,另一方要推,在乎的都是怕因5元錢而被人說三道四。久而久之,你也這樣,他也這樣,人際交往中這便成為一種慣性,不這樣推讓一番倒顯得不正常了。就在這習以為常的推推讓讓中,孩子眼中簡單明了的事情在大人眼中心中變得複雜起來,使生活人為地又增加了一份疲累。

於是在這件事情之後,我試著用女兒處理問題的方式,來處理我生活中的問題,試著除掉一切不必要的包袱,在對得起自己不妨礙別人的基礎上,盡量隻就事論事,使事情簡化。一段時間後我發現,生活中許多事原本就沒有那麼複雜,原本就簡單明了,不值得費那麼多心思。盡可能直來直去,省事又省心。

當今的孩子麵對著一個五光十色的新環境,各類新異刺激層出不窮,加上認識手段日益豐富,使他們對新事物的感受能力空前增強。比起成人來,孩子們又更容易接觸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觀念,並且願意親自去嚐試,去實踐。所以,當大人們還在為某種新事物評頭論足的時候,這一新事物早已在孩子們中間流行開來。當大人們還在為某種新思想、新觀念的是非得失爭論不休時,這種新思想、新觀念對於孩子們已習以為常。

三、給父母支招

當成年人能心悅誠服地向孩子學習以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學。向孩子學習必須有科學的理念與方法。這裏,我提出5個原則:

1.真正地了解孩子

有個最常見的例子,大部分中小學生都喜歡卡通,而父母卻不明白其中奧妙何在,偷偷“檢查”孩子的卡通書,心中疑惑更大了,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比例不對,線條粗糙,對孩子有什麼益處?其實這正反映了兩代人的差異:成年人是在讀寫時代長大的,對文字情有獨鍾;孩子是在視聽時代長大的,鍾情於畫麵。父母較明智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欣賞卡通,一起探索未知的新事物。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孩子是一本內容極其豐富的書,每一位父母和教師隻有潛心研讀,才能理解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才能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當你這樣做了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心態年輕了,生活情趣增多了,知識麵寬闊了,自己也成長了。

2.由衷地欣賞孩子

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尚且成長中的孩子,缺點自然既多又不善掩飾。在這種情形下,談向孩子學習,很多大人心理上似乎難以接受。實際上,如何發現孩子的優缺點才是問題的關鍵。在充滿失敗語言的家庭或學校裏,是難以向孩子學習的。與此相反,優秀的父母與教師總是善於尋找孩子的長處,及時、熱情地欣賞孩子的優點。

3.真誠地學習孩子

有人主張賞識孩子可以“無中生有,無限擴大”,這是不值得提倡的。對孩子的欣賞應當到位,讓他們恰如其分地了解自己,將自信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不掌握實事求是的原則,“無中生有”的表揚,也會被孩子視為虛偽和廉價,起不到激勵作用。向孩子學習必須以真誠為本。例如,2005年底,新浪邀我開博客,我對這種媒體的理念、模式和技術全都很陌生,便老老實實向女兒請教。在女兒手把手地幫助下,博客開得有聲有色,10個月的訪問量達到80多萬人次。就我本人親身體驗而言,向孩子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決不僅僅是一個理念,更是一種生命曆程。

4.平等地看待孩子

父母要特別留意,當孩子威脅說“我不跟你好了”,這是一句你必須開始注意改善與孩子關係的“警告”;而當他進一步說“我再也不理你了”,這句話的分量,不亞於國與國之間的斷交警告。因此,盡可能多地與孩子一起活動,做平等的、受歡迎的一員,與孩子建立真摯深厚的感情,實在是特別重要的教子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