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爸爸、媽媽為什麼把我推給爺爺、奶奶?(3 / 3)

四、給父母支招

1.盡量親自撫養孩子

俗話說,“3歲看老”,教育家認為,3歲決定一生。也就是說,嬰幼兒及小學時期的養育狀況,將對人的一生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因此,對於年輕父母來說,第一位的選擇是自己直接撫養孩子,而不可輕易將責任推向祖輩或其他人,更不宜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父母。自然,送孩子進托兒所和幼兒園,也是父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種合理而有效的輔助形式。父母自己直接撫養孩子的做法,是天下第一合情合理的做法,也是最有益於親子雙方身心健康的做法。當然,對於許多終日忙碌的父母來說,選擇直接撫養孩子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時可以請老人或其他人適當協助自己。

2.撫養孩子需要資格

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神聖而複雜的職業,自然需要相當水平的資格。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做父母是需要“上崗執照”的。經過我們多年的研究認為,在當今社會,合格的父母需要具備5種素質,即現代的教育觀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諧的親子關係。這5種素質達到及格水平的父母即為合格父母,這5種素質達到優秀水平的父母即為優秀父母。因此,如果要將子女托給祖輩,首先要看老人是否具備資格以及身體狀況,基本符合條件才可以托付。不符合條件的人,應當經過培訓後才能上崗。總之,要堅守兒童利益優先的原則。

3.尊重老人經常交流

在前兩條都難以達到的情況下,許多年輕父母也隻能將孩子托給祖輩,這就需要做好心理準備。當產生矛盾時,年輕父母要特別注意不要當著孩子的麵和老人發生爭執,可以私下交流。對於老年人溺愛孩子,年輕父母可以在一旁提醒,請求老人配合。也可以提供機會讓老年人多讀些教育類書籍,多看看教育方麵的報刊雜誌,或這一類的電視專題節目,了解一些現代家庭教育基本知識與方法。也可以共同協商建立必要可行的規則,對雙方教育孩子都提出一定要求,從而保證教育的一致性。隻有兩代人統一認識、明確目標、步調一致,對孩子教育成功的把握性才能更大。

4永不放棄

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自然就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即使祖輩把孩子帶得再好,父母也不能放棄自己這一方麵的責任。首先,一定要擠出時間,經常與孩子玩耍、遊戲,保持直接的親情交流。其次,要給祖輩以更多更好的理解和支持,盡量減輕他們的負擔。祖輩父母有充裕的時間和豐富的育兒經驗,但常常缺乏現代的教育觀念和方法,這就需要年輕父母提供具體有效的幫助。比如,當孩子犯了較大的錯誤,年輕的父母要先與祖輩父母溝通,提出處理方法,並爭取老人的理解與配合。然後,兩代父母用同一原則心平氣和地與孩子談話,講道理,最後對孩子進行懲罰,如禁止周末出去玩或幾天不許看電視等。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自製能力,也讓孩子從中明白:爺爺、奶奶不是自己的保護傘.犯了錯就要承擔責任,接受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