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坦然對孩子說明離婚真相
有的父母因害怕離婚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而不願意對孩子說實話。事實上,現代的孩子心理承受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父母完全不必多慮。從法律層麵說,他們有知道父母離婚事實的權利,也有表達個人想法和做出自己選擇的權利。作為家庭的一份子,孩子也應該有知情權,而且離婚後由哪方撫養孩子也應該征得孩子的同意。當然,這是一件困難的事,父母要講得自然一些、平靜一些、正麵一些。
孩子得知父母離婚時,可能會產生難過、生氣、失落、焦慮、無助等不良情緒。父親或母親應在生活上尤其在孩子的心靈上倍加體貼和關心,盡可能地抽出時間和孩子相處,交流感情,如有可能,和孩子出外旅行一次是不錯的選擇。要用溫和的語氣和態度告訴孩子,離婚是爸爸、媽媽解決自身的問題,不是孩子的錯,不應該責怪別人,也不需要自我懺悔。父母必須清楚地告訴孩子,雖然父母已經離婚了,但爸爸永遠是爸爸,媽媽永遠是媽媽,而且就算爸爸、媽媽無法複合,孩子還是可以同時喜歡自己的爸爸和媽媽,爸爸、媽媽仍都會像過去一樣愛他。還可以選擇一些父母離婚而孩子健康成長的例子,與孩子分享,讓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充滿希望。
3.允許孩子情緒出現反複
許多父母期待孩子能盡快適應生活上的轉變,而告訴孩子:“現在我們家和以前不一樣了,所以你要懂事一點兒、獨立一點兒!”但事實上,孩子也需要一段調適與療傷的時間,如果過分要求孩子在短期內急速成長,反而會造成孩子過大的壓力。因此,父母要給孩子一段時間適應。同時不管多麼忙碌,都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定期與孩子談談話,表達對孩子持續的關懷,讓孩子的心靈得到安慰。如果孩子感到委屈或鬱悶想吵想哭,應該讓他吵讓他哭,因為宣泄具有緩解壓力的療效,父親或母親不宜指責孩子。當孩子哭鬧夠了,應和他平靜地傾心交談,往往會有較好的溝通效果。
4.為孩子保持雙性化的成長環境
不要因為父母離婚,擔心孩子心靈上受到創傷,就百般袒護.溺愛孩子。有的單親家庭自認為用這種形式可以得到孩子的諒解或減輕自己的負疚感,殊不知,這樣會使孩子驕橫任性,使他們的個性得不到正常發展。特別要提醒的是,父母離婚後,不宜讓孩子生活在單一勝別的環境裏。實際上,離異的夫妻難免在教育中出現缺失。建議帶孩子的一方,必要時可采取選擇代理角色的做法,如選擇異性親戚或異性教練,使孩子生活在雙性別的環境裏。
5.不給孩子加壓
經曆離婚的雙方一般都需要一段時問平複情緒,這是很自然的,但有的父親或母親會在離婚後把子女當成自己的唯一希望,無形中加重了孩子的壓力。如有的單親會對孩子要求:“以後我全指望你了,你要好好學習,考大學,為我爭氣!”這樣的要求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從而產生恐慌。明智的父母不要表現出大難臨頭的樣子,誇大離婚對家庭生活的影響,應該平靜地對待幫助孩子調整好心態,正常地學習、生活。
6.及時和老師溝通
父母離婚,有可能遭至周邊對孩子的歧視甚至於攻擊。因此,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和老師溝通。特別在剛離婚時要盡快和老師取得聯係,說明情況,請求教師適當關照孩子,並隨時隨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如對於天性敏感、自尊心強的孩子,最好建議老師不要在同學麵前談論其父母離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隱私權,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這是家庭和學校都要遵守的原則。
7.單親家庭更需要注重性教育
之所以強調一個“更”字,是因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有更強烈的情感需求,他們發生早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應當及時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性教育。父母不必有畏難情緒,如果沒有教育經驗,可以買一本權威的性教育的書放在家裏。一般說來,青春期(10歲-20歲)的孩子非常需要一本性教育的書相伴。特別要注意的是,避免無意之中對孩子的性刺激,如不宜與青春期的孩子同床睡覺,父母洗澡或換衣服要避開孩子等等。對於孩子與同伴的交往,應當給予積極的支持和藝術的引導。父母要看到,單親家庭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時,父母婚姻失敗的教訓,或許能給孩子以刻骨銘心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