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關係孩子的智力發展
我國教育學和心理學專家在北京、山東、江蘇、廣西與新疆5省市區,對2100多名在校中小學生性格行為特征問卷調查分析後發現,父親的文化素質對子女的自製力、思維靈活性產生影響。一些研究還發現,父親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影響很大,尤其對男孩的影響更大。如果一個男孩在童年失去父親,則很容易智商偏低、認知模式女性化,這些不足將影響男孩的成長。相反,那些和父親相處時間較長的孩子,容易從父親那裏獲得更多的知識、經驗、想象力和創造意識,有利於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
父愛關係孩子性別角色的正常發展
家庭是孩子學習角色觀念、形成角色取向、模仿角色行為的重要場所,是一個人性別社會化的第一源泉,孩子最初是在家庭中模仿父母,進而模仿其他男女角色。父親提供一種男人的基本模式,男孩往往把父親看作是將來發展自己的男性特征最現實的“楷模”;女孩則從觀察父親如何對待母親的過程中,了解到男人應該如何對待女人,這對女孩成人以後的性別行為和婚姻關係有很重要的作用。相反,如果缺乏父愛,男孩容易變得軟弱、缺乏獨立性、自主性,甚至出現女性化的傾向,適應環境的應變能力差,長大以後難以成功地為人夫和為人父;而女孩到了青春期則常常表現出焦慮、羞怯、無所適從,甚至日後出現婚姻危機。
由此可見,父親在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實在是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據專家們的研究,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父母的分工及影響力有所不同:在嬰幼兒時期,以母親教育為主;上小學後父母責任各半;上中學以後以父親的教育為主,因為此時父親的影響力上升而母親的影響力下降。但是,現在許多父親卻認為自古以來都是男主外,女主內,教育孩子應當是女人的事情。也有的父親愛說“我實在是太忙了”。然而,難道一個“忙”字就可以使父親們理所當然地推掉了做父親的責任了嗎?工作是永遠也忙不完的,而孩子的成長是不能等待的。父母們希望孩子將來成為品德高尚、意誌頑強的孩子,那麼,請父親們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用父愛支撐孩子的成長。
三、給父親支招
1.多花時間陪孩子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2小時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後更懂得與異性交往。作為父親不要總以太忙為借口,把孩子推給母親管教,要隨時注意接近孩子,多和孩子交談,傾聽他的心裏話,堅持每天與孩子共度一段時光,如一起看電視、看球賽、遊戲等。孩子不僅從父親那裏享受到愛,也從中接受父親的氣質、情感、智力等方麵的影響,為自身的心理與智力發育補充養分。
2.關心孩子不在時間長短
做父親的首先要有責任意識,有了這種意識以後,就可以見縫插針教育孩子。比如,送孩子到學校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講一講路上的見聞;看電視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國家大事,讓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等等。
3.帶孩子冒險
父親也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帶孩子做一些例如跑步、爬山、滑冰等等母親很少做的活動,以彌補母親在教育方麵的不足。4.擁抱孩子父親應該學會表達對孩子的愛,不管工作多麼忙,下班回家也要先擁抱孩子,特別是在節日、孩子的生日或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最好用口頭或書麵語言表示祝賀與褒獎。5.對孩子多微笑有的父親會因為工作上的煩惱影響了對待孩子的態度,這是不應該的。應時刻把愛心獻給孩子,回到家應該以微笑麵對孩子,讓孩子在家裏感到寬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