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民主型家庭成才率高
父母應給孩子一定自由的發展空間,時常與孩子討論對各種事情的看法,不斷肯定孩子的各種努力,鼓勵孩子走向成功。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自我接納程度較高,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較強,容易練就敢想敢問敢幹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別在孩子麵前扮演“全能”角色
有的父母為了樹立權威,讓孩子從小絕對服從於自己的決定;有的父母擔心孩子出錯,於是事事包辦,幾乎像個超人。其實,父母這樣做又累又不明智。教育家陳鶴琴說得好:“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能做的決定,大人不要替他去做。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就是成長。”
四、叛逆型逆反
情緒不穩定、衝動、叛逆、動蕩不安是青春期孩子典型的情緒特征。
他們時刻希望通過自己另類的言行引起周圍人的關注。為了顯示自己的獨立,他們喜歡對任何事情都采取批判、否定的態度,尤其麵對父母的管教,他們會用尖銳、刻薄的反駁來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如果父母在同伴或異性麵前管教他們,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加強烈。有些孩子還彼此較著勁,“我在我們家特有地位,我爸我媽管不了我!”。成為很多孩子在同伴麵前誇耀的資本。孩子的種種怪異表現看似不可思議,卻是青春期的特點,父母要理解和寬容,也要學會應對。
我們看看範女士的經曆,她的做法非常值得廣大父母學習:
星期六早上,兒子起床後來吃早飯,可是他上身赤膊,下身隻穿了一條短褲衩。我老公一看就有點兒生氣,冷著臉說:“天還不熱,幹嗎隻穿短褲,難看死了,快去穿上外套。”兒子一聽就跳了起來,“我就喜歡這麼穿,不冷,很舒服!”老公急了,說:“你這小子怎麼父母的話一句都不聽?”責備的語氣明顯加重了。兒子漲紅著臉,一邊跺著腳往樓上房間裏走,一邊不服氣地叫喊:“我穿,我穿,你們煩死了。什麼都要管,我就沒點兒自由嗎?”
聽了這樣的話,我們都感覺到做父母的威信受到了挑戰。老公首先臉色一沉,有些火了,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也會跳起來追上去教訓兒子一頓。可是理智告訴我,一時的衝動隻能發泄心中的不滿,隻會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使他越來越叛逆,孩子不但沒教育好,反而使他與父母敵對。於是我急忙阻止了老公,說:“他總算還是聽話的,你看他不是上去穿了嘛,等他下來,我會跟他說說的。”
兒子穿好衣服下來了,我馬上輕鬆地說:“看我們家的小夥子,穿好衣服的樣子就是不一樣,比較有教養了,比剛才好看多了,不再像一條光溜溜的泥鰍了。”兒子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看到他情緒已經穩定,就對他說:“剛才你跺腳的樣子真的不好看,你是小大人了,要像個樣子了。爸爸、媽媽覺得你傷了我們的心,我們好。讓你去穿衣服,一是為了你的身體健康著想,二是認為你長大了,隻穿短褲衩感覺別扭,不好看,不文明。也許我和你爸爸說話口氣生硬了點兒,但你也應該懂得爸爸、媽媽的心呀。”看他在聽著,並無反感情緒,我接著說:“媽媽前幾天心情不好.為了點兒小事與你爸不開心,你還開導過媽媽,告訴我不必為這些小事傷了家庭的和氣。媽媽覺得你說得有道理,就聽你的.沒再和爸爸鬧別扭了。今天爸爸、媽媽要你穿外套是不是很小的一件事?你發那麼大的脾氣,難道就沒傷和氣嗎?”兒子聽了.明顯覺得自己有過錯,於是說:“你們有道理,我也聽。”
就這樣,一場本來有點兒火藥味的家庭衝突就在開心的交流中得到了解決。
誰家有個青春期的孩子,似乎有了一顆定時炸彈,稍不留神,就會把全家炸得雞飛狗跳。範女士之所以明智,是因為她用輕柔之手拆除了引線,而不是引爆炸彈。當孩子出現一砦“不稱父母心”的表現時,父母應該在當“法官”前,先給孩子當“律師”,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這麼做的理由,有哪些值得理解的地方,並采取積極有效的辦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引導孩子進行心理梳理,讓他們主動認識事情的對與錯。
頂牛的孩子身上往往有很突出的優點,如自我意識強、個性鮮明等,如果引導得好,可以發展成為良好的品質,如自強、堅毅、講道理等。當孩子頂牛時,父母不宜和孩子鬥氣,更不必強爭高低,不妨先主動掛出免戰牌,大度地一笑,或優雅地擺擺手,這種低姿態反而可能給孩子深刻的觸動。
如果能與孩子敞開心扉談一談是最好的,但很多父母焦慮地發現,雖然自己做好了傾聽孩子心聲的準備,孩子依然很少說話,甚至總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即使是這樣,父母也切忌嘮叨,嘮叨在孩子那裏隻能成為青春期的噪音。如果必要,父母可以適時地給孩子寫封信,推心置腹地分析,往往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提醒一句,寫了信不必去催問看了沒有,也不必詢問他有什麼想法。信,孩子肯定會看,看了之後即使不說,也會悄悄地消化。
頂牛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隻要父母積極引導,一定能幫助孩子安全地度過心理的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