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為什麼今天的孩子總頂牛?(2 / 3)

之後,賢文的脾氣越來越大,我都不知道怎麼和他說話了。一批評他,他就說:“隨你怎麼說,反正我就這樣了。”

我該怎麼辦呢?

後來我了解到,賢文就讀的中學是全市的重點中學,到了這個強手如林的新環境,他已不再是數一數二的好學生,成績隻能排班級10名左右,而且一直當大隊長的他,最近在班幹部競選中失敗了。這使得賢文越來越失落、自卑,而父母、老師也沒有察覺到他情緒的變化。內心的壓力無處宣泄,他變得越來越急躁,稍不順心就和父母對著幹。

對待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關注。對於孩子的急躁情緒,父母千萬要冷靜,以柔克剛才是上策。父母應該做到:

1.關注孩子的情緒

雖然孩子自認為已經長大獨立,很多話不願和父母說,但他的內心往往非常脆弱,一旦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就會背負起巨人的心理壓力,如同一隻驚弓之鳥。尤其在麵臨轉學、升學時,環境的變化、學習方法的改變、競爭壓力的加大,都可能使孩子無法適應新情況。父母最應該關心的不是孩子的成績,而是他的情緒,溫馨、寬鬆的家庭氛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緩解壓力。

2.傾聽是一種愛

教育孩子不但需要用嘴巴,更需要用耳朵。當發現孩子情緒反常時,父母要尋找適當的時機與孩子談心,以親切友善的態度傾聽他的心聲。對於受到挫折的孩子,最好的幫助是讓他宣泄,讓他在父母關切的傾聽中,把事情的經過和心中的委屈充分傾訴出來。做到這一步,問題就解決了一半,另一半在於父母的分析和引導。充分訴說後,孩子一般會產生尋求幫助的心理期待,這是教育的黃金時機,父母的分析和引導不可完全迎合孩子,而要實事求是、合情合理,這是教子成功的關鍵。

3.永遠不把孩子稱為“壞孩子”

有的孩子隻因學習成績不好或比較頑皮,就被老師、同學冠以“壞孩子”的稱謂,這對孩子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孩子一旦背上這個黑名,很容易自暴自棄,長期受到這種歧視會使他內心充滿挫敗感,非常不利於他的成長。當父母發現孩子被稱為“壞孩子”時,應及時和學校、老師溝通,不但要共同為孩子正名,還要為孩子創造成功的體驗,多給孩子表揚和鼓勵。如果某一學校確實不適合孩子的發展,父母要對孩子負起責任,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學校。

三、壓抑型逆反

孩子頂牛實際上是在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這種方式很極端,但很真實。父母應該從中解讀出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然而,中國『父母最怕孩子反抗,對孩子最常說的就是“聽話”,殊不知孩子“聽話”背後可能潛藏著巨大的危機,太聽話的兒童可能是問題兒童。

“聽話”的孩子和父母之間看似風平浪靜,而問題卻恰恰掩蓋在未說出的“話”中。孩子全盤接受父母的安排,從不違抗父母的意願,但不反抗並不意味著沒有矛盾,他們隻是把矛盾埋藏在心裏。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越來越渴望成為自己的主人,往往會因此不顧一切地反抗父母的獨斷專行,激烈的代際衝

下麵是一位父親的痛苦懺悔:

我30多歲時才有了孩子,當然對他施予厚愛,希望他出人頭地,兒子繼承了我優質的遺傳基因,再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他的智力水平和學習成績從小就出類拔萃。我判斷兒子有當科學家的潛質,因此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用在培養孩子上。心想如果自己的人生價值能在兒子身上得到體現,那是多麼令人欣的事啊。

於是,我成功地實施了我的教育計劃:兒子5歲半就上小學一年級,二年級結束時直升五年級,初中、高中兒子一路遙遙領先,不到14歲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全國重點大學,之後留學美國。

一年後,我驕傲地去美國探親。誰料想,見到兒子的當天,我們倆就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吵。兒子說:“我早就想告訴你了,我決不會從事學術研究,也不想當什麼科學家,我隻想平靜地、有所作為地生活。”我簡直不敢相信這麼沒出息的話竟然出自兒子之口,盛怒之下我狠狠地摑了他一掌。兒子驚呆了,他衝出房門,駕車離去。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情緒激動的兒子發生了車禍,年輕的生命消逝在異國的土地上。

我一直在想,如果孩子小時候,我認真地和他討論他的理想,或者他在不滿意我的安排時能向我反抗,可能最後的結局就不會這樣悲慘。

引發這場悲劇的正是因為孩子壓抑已久的不滿情緒沒有得到正確的疏導。我們應該從中得到什麼教訓呢?

1.選擇是孩子的權利

父母遇到與孩子相關的事情時,一定要和孩子商量,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千萬不要代替孩子決定,更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上麵案例中的父親,從未問起過孩子的真實意願,想當然地替孩子做主,為孩子設計成長道路,不知不覺埋下了悲劇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