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為什麼今天的孩子總頂牛?(1 / 3)

我常聽到一些父母抱怨,說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你說東他往西,原本孝順、聽話的好孩子變成了整天和自己頂牛、對立的冤家。

其實,頂牛是孩子青春期情緒的必然反應,也稱逆反心理。既然是生理和心理的必經階段,父母大可不必過於驚恐。認真分析原因,采取正確方式就可以從容應對。

一、溺愛型逆反

一位母親曾在來信中向我講述了她的困惑:

我的兒子名叫宇飛,上小學三年級。從宇飛出生起,我和他爸爸就沒讓他吃過一點兒苦,雖說我們家經濟條件一般,可不管我們自己怎麼省吃儉用,都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我們常對宇飛說,隻要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事情都不用他管。兒子很爭氣.從小學習成績就好,我們一直以他為驕傲。可這段時間,我們發現孩子變了,變得越來越不懂事,還常和我們頂嘴。

兒子9歲生日那天,我們帶他到商場買禮物。剛進商場.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賽車專櫃前,挑了一輛300元的賽車。300元錢對於我們來說不是小數目,而且家裏已經有很多賽車,但我們不想掃孩子的興,咬咬牙還是滿足了他。正當我們付了錢要離開的時候,宇飛看到一個小朋友買了一輛更大更貴的賽車就不走了,非要再買一輛不可。我們當然拒絕了他,他不幹了,大哭起來,還賴在地上打滾。看到周圍人異樣的目光,我和他爸爸覺得很丟人,拗不過他,隻好趕快付了錢,拉著孩子逃離了商場。

從那以後,宇飛變得越來越任性,提的要求也越來越過分,稍不順。就弄口我們大吵大鬧。我真的很困惑,孩子為什麼會變得這麼自私、任性?

小字飛的表現屬於典型的溺愛型逆反。

現在城市中有很多“421家庭”,即家庭中有4個老人、一對父母和一個孩子。孩子是6個大人的生活重心,大人們對孩子寵愛有加,即使犯了錯誤,依然無原則地遷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錯覺,認為無論對錯,別人都會順從,進而變得自私自利、蠻橫無理。而當孩子的錯誤傾向嚴重而父母想管教時,不良習慣已經養成,自然會出現不服管和與父母對抗的狀況。

父母意識到孩子的這種逆反是由於溺愛所致,就要從糾正自身的問題做起。

1.關愛但不溺愛父母從物質上和精神上給予孩子關愛是必要的,但絕不能無限縱容,使孩子心中隻有自己,沒有別人。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卻未必會愛孩子。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非常有道理:“母親的心總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話,結果就會適得其反。”過分的溺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遭受適當挫折、困難的權利。這樣的孩子從小隻會享受,不知奉獻;隻關注自己,不體諒別人。

2.滿足要求要適度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所有要求一概來者不拒,甚至預先準備好一切。這種做法其實並不明智。它會讓孩子誤以為,所有的東西都是唾手可得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輕而易舉的。因而喪失自力的願望和能力。父母應該適當地延遲滿足孩子的某些需求,尤其在物質方麵,讓他明白來之不易的道理,學會珍惜和尊重。

3敢對孩子說“不”

對於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明確地拒絕,並告訴他拒絕的原因,否則他會利用父母情感上的弱點進行要挾。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耍賴、哭鬧,父母一定要態度堅決,絕對不能妥協。可以先低聲勸告,如果孩子依然任性,父母要狠下心拔腿就走,在孩子看不見又必經的出口等他。當孩子發現自己耍賴並不起作用時,自然會自己爬起來。有了這樣的經曆,孩子就會明白,耍賴無濟於事,父母做事是有原則的。

二、受挫型逆反

青春期的孩子脆弱而又敏感――學習上的困難,父母、老師的一句批評,同學之間的一點兒摩擦都可能影響他們的情緒,使他們灰心、沮喪,甚至覺得人格受到汙辱,自尊心受到傷害。這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安慰和開導,就容易產生恐慌,從而用警惕、懷疑、敵視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一切,對人充滿戒備和敵意,也容易和父母發生爭執。

一位母親曾給我講過她兒子的情況:

我的兒子名叫賢文,是個非常出色的弦子,他是少先隊大隊長,年年都是三好學生,老師、同學都很喜歡他。他在家裏也非常懂事,常幫我做家務,和我特別親。

但自從孩子上了初中後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變得不愛說話.脾氣也非常古怪。

一天我下班回家,習慣性地問了句:“作業做完了嗎?”沒想到我這隨口一問卻讓他急了,“什麼時候寫作業我自己知道!不用你操心!”

這還隻是開始。此後不久的一天,他很晚才回家,我擔心地問他去哪兒了,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來。他沒好氣地說:“晚又怎麼樣?不用你管!”我吃驚地看著兒子,覺得他很陌生。

幾天以後,我和孩子爆發了一次激烈的爭吵。那天我回家看到賢文在看動畫片,就說:“怎麼總看電視?多大了還看動畫片?作業寫完了再看!”說著就隨手把電源拔掉。不料他騰地一下從沙發上跳起來,大吼道:“插上電源!”“不許看!”我很強硬,“我就不寫!”我更生氣了,憤怒地瞪著他。不料他竟衝過來搶電源線,情急之下我打了他一耳光,結果他砰的一聲摔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