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之一:“菜鳥”教育“老鳥”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過去是大人很神秘,很有權威性,孩子不了解大人;如今倒過來了,孩子很神秘,孩子知道的許多事情大人不清楚,大人不了解孩子。這就是信息時代帶來的變化。
以前,社會的進步主要靠經驗的傳遞。而經驗往往由長年累月的積蓄而來。因此,年齡越大,閱曆越豐富,正所謂“經多識廣”。所以父母長輩在孩子麵前擁有毋庸置疑的權威。父親的一句“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就能讓孩子心悅誠服、畢恭畢敬。那時的家庭中,孩子羨慕大人,大人的地位無可動搖。可是在信息時代,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高度發達,父母的經驗已經不再是孩子知識的主要來源。和接受新事物較慢的成年人相比,天性好奇的孩子在許多方麵掌握了比父母更多的信息。
孩子在信息世界裏的能力讓大人驚奇。日本政府一位高級官員說,他們很多要員都不太懂電腦,但孩子都會。英國首相布萊爾說,他女兒的電腦玩得好極了,他自愧不如。這種落伍,讓一向說一不二的父母多少有些尷尬。
2003年10月,團中央、中央電視台表彰了新一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那天晚上,我應邀和全國十佳隊員一起,和央視國際網站的網友聊天。我們成年人,包括領導、老師、專家,一般都不會操作電腦,或者打字速度很慢,很多人麵露難色,表示需要工作人員幫助。而這些孩子,卻個個如魚得水躍躍欲試,電腦操作相當嫻熟。當時我的第一感覺是,孩子們更適應信息時代,他們具有成年人無法相比的優勢。
早在1997年,國際社會就發現了這一變化。那年春天,我在巴黎出席“明日青少年與媒介”國際研討會,幾百位專家學者形成共識:在計算機時代,成年人心懷恐懼疑慮重重,而青少年無所畏懼滿懷欣喜地往前走。信息時代動搖了成年人的權威地位,這就拉開了大人和孩子之間的差距,漸漸地,大人反過來覺得孩子神秘,不知道他們擺弄的是什麼東西,腦袋裏是什麼想法,嘴裏冒出的話是什麼意思。
一個中學生告訴我,現在許多父母都是“菜鳥”(指在網絡上表現笨拙的人)。我問他你們是什麼鳥啊?他自信地說,我們當然是“老鳥”嘍。在某些方麵,孩子的信息的確比我們多,這就是信息時代出現的新問題――信息不對稱。那麼信息多的一方就可能歧視甚至欺騙信息少的一方。這就是父母管教孩子變得困難的原因之一――“菜鳥”教育“老鳥”。
有的孩子挨父母訓,急了就說:“你對你對,你們大人多對啊,你們還是‘蛋白質’呢。”父母往往聽不懂,“蛋白質?蛋白質不是好東西嗎?”這就是青少年的網絡語言,什麼叫“蛋白質”?蛋,是笨蛋的蛋;白,是白癡的白;質,是神經質的質。孩子不高興時用這種話來奚落父母,父母卻完全聽不懂。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特點。所以在當今,要做一個合格父母,應該保持一種年輕、好奇的心態,和時代一起進步,和孩子一起成長,相反盲目地固步自封,隻能喪失和孩子對話的能力,教育就更無從談起。
原因之二:隻有“醫生”沒有“護士”
今天的中國,有著9000多萬個獨生子女家庭,這是人類曆史上從未有過的。
很多父母常拿自己小時候和現在的孩子相比。覺得那時候父母好像並沒有費太多的心思教育孩子,但孩子往往成長得很順利――身體健康,人格健全,和父母也沒有太多矛盾。可今天呢,費的心血多,教育出的孩子問題也多。
其實,很多父母忽略了一個情況,那就是在多子女時代,孩子成長的許多問題往往不需要父母出麵,而是在兄弟姐妹之間就解決了。一位心理學家曾打過這樣的比方:“父母就像醫院裏的醫生,兄弟姐妹就像病房裏的護士。醫生隻在大問題上給你些幫助,而護士卻每天陪在你身邊。”那時的家庭關係是橫向的,兄弟姐妹之間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幫助相互影響相互學習也相互競爭,在很多問題上並不完全依賴於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