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子女為什麼難教育?(3 / 3)

原因之三:白楊身上摘鬆子

代溝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它是指一代人和另一代人之間在思想觀念上存在的衝突和矛盾。其實,代溝最初的定義是指青年與父輩的矛盾,一般指18歲到25歲的年輕人,與父輩之間的相互不理解。後來,代溝在年齡上出現了一次明顯下移,下移到了高中生和父母之間。而發展到今天,代溝已經下移到了初中生甚至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和他們父母之間。

導致代溝下移最直接的原因是學習壓力的下移。

2005年9月,我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進行了“中國中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現狀與期望調查”。調查發現中小學生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與現實可能性嚴重脫節。83.6%的中學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試成績要在前15名,91.7%的父母希望孩子獲得大專以上學曆,其中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讀到博士學位。看到這樣的數字,我不寒而栗。別說54.9%,就是5.49%的孩子讀到博士都不現實。

過高的期望使得大多數父母把孩子的學習視為重中之重。要想考上好的大學就要讓孩子上好的高中,想上好的高中就得上好的初中,依次類推,必須上好的小學,甚至上名牌幼兒園。由此過分剝奪孩子的玩耍和睡眠時間,忽視孩子的遊戲天性,也就必然導致雙方發生越來越大的矛盾。

有一次,我參加一個校友會。一個老同學訴苦說:“哎呀,我兒子現在可倔了,我一讓他學習他就跟我瞪眼。他現在正準備公共英語二級的考試,可是還整天惦記著玩兒。”我知道他的孩子在讀小學四年級,而公共英語二級是高中畢業的水平,讓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去參加為高中畢業生設計的考試,難度可想而知,這怎麼能怪孩子反抗呢?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啊!老同學告訴我,他的孩子整天叫苦不迭:“爸爸呀,我真的不想學了,太難了,我根本看不懂啊!”可是按照北京的行情,沒有公共英語二級的證書,孩子想進名校連門都沒有!為了孩子的前途,他隻能逼著孩子當苦行僧。

為了達到父母的期望,孩子們不得不過早地背負起沉重的學習負擔,天性被扭曲_『,願望被剝奪了。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地激化了。

了解了當今孩子教育難的原因,聰明的父母會發現,這三大難題都是客觀存在。因此,當你在教育孩子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無故指責孩子,也不要盲目批評自己,隻要能調整心態,對症下藥,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是充滿希望的。

給父母支招

1.在信息社會當逃兵是不聰明的,最好的選擇就是把教育孩子的過程變成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如果你與孩子一起上網,一起看動畫片,一起接受各種各樣的新事物,你的心會變得年輕,你的生活會變得豐富多彩。你甚至會發現,你的孩子不但健康成長,還成了引領你走向神奇世界的天使。

2.父親母親不光要當好監護人,還要做獨生子女的兄弟姐妹。尤其是在孩子10歲以前,父母應成為孩子的第一夥伴。但是,要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合於成長的正常環境。如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說,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大人不要替他去做。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就是成長。

3.教子要有平常心,“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教育家陶行知語)。建議父母們品味孩子的心聲:“因為我是菊花,所以請別讓我在夏天開花;因為我是白楊,所以請別指望從我身上摘下鬆子。”適合的與自願的才是最好的。明智的父母善於發現孩子的潛能特點和夢想心願,並鼓勵和引導孩子走自己選擇的並適合自己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