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貪玩”父母給孩子更多親情(3)(3 / 3)

“能。”兒子擦了擦臉上的汗,男子漢的勁頭出來了。

“好樣的,來,把手伸給我,讓老爸給你點力量。”兒子聽話地把手伸給我。

我握著兒子的手,突然對兒子產生了一種歉疚感,長時間以來,都是他媽媽在照顧他,我因為工作的緣故,與孩子聚少離多。看到兒子後來的變化,我都感覺自己這個做爸爸的很不稱職。

“兒子,要不要歇一歇?”我們爺兒倆手拉著手,這種情形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過了,說實話,當時我的鼻頭有點發酸。

“好的。”也許兒子終於堅持不住了。

“雖然累點,是不是也很舒服?”席地而坐後我問健健。

健健做了幾個跆拳道的姿勢後,坐下來說“是”。

“你知道嗎,老爸每次和那些叔叔一起站在山頂時,就有種征服了這座山的感覺,特別是看到山下的東西都變得那麼小,真是爽極了。”我邊說邊用手勢比畫著,“我之所以參加這個登山隊伍,一開始就是剛才要帶著你爬山的那個小李叔叔鼓動的。最初老爸我也有點犯怵,你說我一個大老爺們兒,如果爬到半山腰爬不動了豈不是很丟人?可沒想到,當我和他們一起登山了,卻絲毫沒有累的感覺,隻覺得特別快樂……”

兒子就這樣坐在我身旁,一邊聽,一邊笑。看到兒子在陽光下汗涔涔的小臉,我感覺自己的方法還是很有效的,心裏便暗暗決定要多找機會帶兒子來參加這樣的活動。

終於,我帶著健健爬到了山頂,而我那群隊友早已在山上開懷暢飲了。

“嘿,小子,不錯啊,和你老爸爬上來了。”

“小子,下周六還來嗎?”他們這個一言那個一語地紛紛向健健表示祝賀。

“還來。”健健信心滿滿地回答。

“好樣的,歡迎你成為我們隊伍中最小的隊員。”小李鼓著掌說。

兒子站在他們當中,開心地笑著。當天,就在回去的路上,健健對我說了句:“爸爸,我真高興。”不瞞大家說,當我聽了兒子這句話後,我這個大男人差點熱淚盈眶。

後來,兒子真就成了我們登山隊的隊員,每周一次的登山讓他漸漸變得開朗,在家裏跟他媽媽的交流也多了,和我更是成了無話不談的“哥們兒”。

7歲,對一個兒童的成長來說,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如果父母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已經有點古靈精怪了。隻是,這時的孩子很多都喜歡獨處,無論是運動、玩耍還是讀書,他們會用較長的時間來獨自完成。他們不像以前那樣喜歡被人照顧,而是自己悄悄地做一些事情。所以,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要說“你怎麼又在做這個”之類的話,這樣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抗。

針對孩子這個年齡段的特點,父母需要多和孩子交流,學會有耐心地傾聽,想辦法讓孩子對你暢所欲言。跟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

另外,在7歲孩子的心目中,“家庭”是很重要的,無論是男孩也好,女孩也好,在這個階段都會對爸爸充滿了崇拜。爸爸會成為他們心中的偶像,但現實中的爸爸們總是“太忙”,以至於沒有時間陪孩子玩。其實,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家庭教育,如果有父親的參與,將會對他們的性格塑造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做爸爸的就算再忙也要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父親的愛與力量。

在帶著兒子一起登山的活動中,我們最大的收獲就是健健逐漸變得開朗、積極,做別的事情也知道主動了。從兒子的變化中,我得出一個結論,孩子的教育是離不開父親的。現在,在很多的家庭裏,都是由媽媽獨立在完成對孩子的教育,而父親卻很少參與其中。

盡管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是比較依賴媽媽的,但當孩子長到了一定年齡,尤其是男孩子,就會跟媽媽變得不那麼親密了。如果這時候爸爸還不參與到教育中來,那孩子的教育就會出現相對空白,因為有時候他們寧肯把媽媽排斥在外而選擇一個人做自己的事情。

另外,我還發現一點:不管是女孩還是男孩,他們到了一定年齡階段,特別是上了小學之後,就特別喜歡和爸爸玩,跟爸爸說話。就像我們家健健那樣,有一段時間很不愛說話,老是躲在自己的世界裏,於是我就帶著他玩,結果一段時間下來,健健比以前開朗了不少。

所以,我的觀點是,爸爸們要多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中來,這樣有利於塑造孩子的性格,幫助他們形成“剛強”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