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貪玩”父母給孩子更多親情(3)(1 / 3)

正好我們社區為了豐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安排了一個家庭比賽活動,活動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比賽。項目共有四個:第一個項目是讓孩子給大人穿上一套古代人穿的衣服;第二個項目是接力棒比賽;第三個項目是從球堆裏找小老鼠玩具;第四個項目是一人比畫一人猜。我決定帶領素素和一凡組成一個家庭小組去參賽。

第一輪穿衣比賽上場的是我和素素,但是,因為在參賽的孩子中素素年齡偏小,再加上她根本連見都沒有見過古代的服裝,所以結果是,我們輸掉了第一輪比賽。然後到了第二輪,我讓素素和一凡參加,結果我們還是輸給了其他家庭。這輪比賽結束後,素素哭了,說都是她跑得慢,害得我們家輸掉了比賽。

看到妹妹哭了,一凡馬上表現出大姐姐的風範,安慰妹妹:“素素,我們還有機會。”一凡還表示,會為妹妹贏回後麵的兩場比賽。最後經我們眾人相勸,才把素素哄好繼續參加比賽。

第三輪比賽項目是在球堆裏找小老鼠,我依舊讓素素和一凡參加。一開始,素素有點緊張,可能是急於想贏得這個回合的比賽,以致忙中生亂,根本沒找到幾隻老鼠。相反,一凡就很鎮定,不僅自己找了許多小老鼠,而且還摸索出了竅門,最後她倆一共找到了40隻老鼠,遙遙領先於其他家庭。素素看到結果後高興得笑了,給了姐姐一個大大的擁抱。

最後一輪比賽規定要有一個大人參加,於是我就和一凡搭配成一組參賽。比賽規定時間為一分鍾,猜出最多詞語的家庭就是贏家。在場上,由我比畫著,讓一凡來猜。當屏幕上顯示出西瓜時,我立即邊比畫邊說:“你最喜歡的水果,兩個字,不是蘋果,綠色的。”“西瓜。”一凡很快就猜中了。當出現“康乃馨”這個詞時,我又比畫著說:“一種花,母親節。”一凡也馬上猜出“康乃馨”……很快,一分鍾時間已到,我和一凡配合默契,共猜出了7個詞語,這一輪的勝利又是屬於我們的了。

整個比賽結束後,姐妹倆一人拿了一個獎品,興高采烈地走在回去的路上。這時,我故意大聲說:“唉,有個小孩竟然天天嚷著爸爸媽媽不愛她,姐姐不愛她,我們很生氣啊!”

素素知道是說她,也大聲地說:“爸爸媽媽愛我,姐姐也愛我。”聽了素素的話,老公笑著對她進行了表揚:“這就對了,今天要不是姐姐和媽媽幫你,你怎麼會拿到獎品呢?所以,小朋友要相互謙讓,做事情要相互商量相互幫助才對。”

“知道了。”這次素素回答得很痛快。看到素素的態度這麼好,我心想也沒有必要再開展我的長篇大論式的教育了。自從那次比賽以後,素素改變了對姐姐的看法,學會了和姐姐和睦相處,也不再認為我們對來做客的小朋友好就是不愛她的表現了。

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無疑成了家中名副其實的“掌上明珠”,“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又極容易讓孩子形成唯我獨尊、自私霸道等一係列不良性格。因此,當家中來了其他小孩後,孩子根本不知道謙讓,也不知道與客人分享。當雙方起了衝突,孩子遭到父母的斥責時,就會感覺受到了傷害,產生“爸爸、媽媽不愛我了”之類的想法。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將來走上社會後會麵對更多的競爭,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是他們必備的人生課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他們懂得與別人相處時應做出必要的謙讓等道理。

父母應該盡量多地給孩子們創造一起玩耍的機會,並且針對他們在玩的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引導孩子自己去處理解決。例如周末快到了,父母可以規劃一個小型的聚會,然後找孩子來一起商量,請哪些小朋友來參加,大家在聚會上玩什麼,等等。另外,現在一個孩子的家庭居多,相信你們麵臨的問題,也會是其他家長麵臨的問題,父母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跟與自己類似的家庭聯係,讓孩子們組成一個小組,經常聚在一起做遊戲,這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

我在糾正素素態度的過程中,有一個很大的感歎就是,現在的孩子獨占欲太強而且過於敏感,受了一點點委屈就說父母不愛他們。為了改變素素的想法,我讓她真正走進一些集體活動去感受合作的氛圍,體驗親情的溫暖。像那次我們參加的社區比賽,素素在比賽過程中就逐步發現了,她要想贏就得跟隊友配合好。後來,我又帶著素素去參加其他一些兒童聚會,結果是,她慢慢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即隻有跟別人好好合作,自己才能玩得順利玩得好。這樣一來,她也就不會產生其他的想法了。隻要孩子有了這種與人合作的意識,她就能慢慢了解到許多東西,比如合作愉快是需要一些基礎條件的,對別人應該大度、謙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