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的媽媽采用了一個看似簡單的遊戲,但這個遊戲不僅讓妞妞克服了困難,更重要的是,它使父母陪伴著孩子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周末,讓孩子感覺到,父母不會因為她的成績不好而不再愛她。
一般來講,親子關係最和諧的時段主要是在孩子0~7歲之間,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比較“聽話”。當孩子上了小學、中學乃至大學時,就會出現親子關係比較淡漠的情況,這其實與父母跟孩子之間的感情基礎有關。在有些家庭,即使孩子上了大學也都願意和父母說些悄悄話,這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比較注意陪伴孩子,善於和孩子去“玩”,去溝通。
我們做這個遊戲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感到高興,感受到我們對她的愛,其次才是提高她的數學運算能力。我認為,在做遊戲的過程中,父母要記住一點,就是隨時觀察孩子的表現。例如,有沒有露出“不願意做了”的樣子,然後根據孩子的情緒反應適當地增加或降低難度。比如,在買賣遊戲的過程中,當我們發現妞妞已經掌握了簡單數字的加減之後,我們就會適當加大數字,然後再告訴她怎麼去計算。等過一段時間她掌握了這些內容,我們就再增加一些乘除之類的運算內容。
愛遊戲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的觀點就是利用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成長。
在家庭比賽中體驗親情的溫暖
父母的真愛是一粒粒飽滿的種子,撒在孩子們稚嫩的心田裏,以真愛育真情,用真情換真愛。良好的親子關係正是在這種以愛育愛的過程中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教育科學研究專家 孫雲曉
案 例
過去有段時間,弟弟家的孩子一凡曾來我家過暑假,對於姐姐一凡的到來,女兒素素自然充滿了期盼。但是,當小姐妹倆真碰到一起時,很快就發生了矛盾。
事情是這樣的:在看電視時,姐妹倆有了分歧,一個要看電視劇《西遊記》,一個要看動畫片《羊羊運動會》,就這樣,兩個人誰也不讓誰,都相互指責說對方霸占著遙控器,說不公平。
看到兩個孩子的鬥爭,我心想,現在基本上是一個家庭一個孩子,很少有兩個孩子一起生活的機會。當家庭生活中隻有一個孩子的時候,就沒有了所謂兒童間的競爭,有什麼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都是他一個人的,所以,當兩個孩子或者更多的孩子生活到一起時,就會出現矛盾,比如說互相爭電視遙控器。
那天,我讓她們玩剪子包袱錘,比畫三次,勝兩局的那個有權利選擇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兩個孩子接受了我的建議,最後,一凡贏了,於是兩人一塊看《西遊記》。但素素很不高興,以前家裏的電視都是她霸占著,她說了算,這次姐姐來了之後剝奪了她的權利,她感覺受到了外來的侵犯。
晚上,素素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姐姐了。”對於素素的話我感到很好笑,這個4歲的小女生提出了抗議。我告訴她說:“采用剪子包袱錘的方式來決定看誰喜歡的頻道,這也是你同意的,既然你輸了,就要有輸的氣度。”素素一聽從我這裏得不到支持,便又跑到她爸爸那裏去告狀。不過,她爸爸向來和我站在統一戰線上,對於素素的抗議,他耐心地解釋道:“寶貝,姐姐來到咱家就是客人,你應該讓著她才對,而且姐姐還教給你不少知識呢。禮貌待客,這是一個好孩子起碼的素質。另外,看電視意見不統一的話,你可以和姐姐商量商量,讓她看一集《西遊記》,然後你再看一集《羊羊運動會》,或者,今晚看姐姐喜歡的節目,明晚看你喜歡的節目……”
素素大概覺得因為姐姐的到來,爸爸媽媽都不支持她了,她覺得受到了傷害,於是,在第二天吃飯的時候,素素就把自己的不滿發泄了出來。她把屬於一凡姐姐的那份飯菜也拉到自己麵前,不讓她姐姐吃。
我見狀立刻對素素的行為進行了斥責,誰料想,素素竟然大哭起來,說我們不愛她了。對於素素的指責,我感覺哭笑不得,但也不得不承認素素的感覺並不是毫無道理的。一直以來,她都是家裏唯一的孩子,所有的玩具都是屬於她一個人的,可能在她的意識裏,想當然地認為家裏的所有東西都是她的,現在突然有一個孩子也要來分享,她感覺受到了侵害。雖然,前兩次她都妥協了,但那都是在大人的要求下做出的讓步,所以,出於治本的考慮,我們決定想辦法糾正她的這種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