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寶寶的社交小技巧(3 / 3)

1

啟迪愛心

小時候寶寶最親近的夥伴是他的玩具娃娃,你可以引導寶寶用友善的態度來對待玩具娃娃,以此使寶寶的愛心萌發。如果寶寶亂丟玩具娃娃的話,你可以說:“娃娃摔痛了,快抱起來揉揉。”等寶寶長大一些後,還可以帶他親近動物和植物,告訴他動物和植物一樣是有生命的,一樣需要我們的愛護。2 溝通感情

要寶寶關愛他人,爸爸媽媽就要先給予寶寶充分的關愛。你應該多和寶寶進行感情交流,在和寶寶說話時要注意語調要溫柔體貼,尊重寶寶的感受,對有關寶寶的事應多和他商量,這些都是寶寶愛心成長的催化劑。

3 分擔家務

不要讓寶寶認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是理所當然的事,而應該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既能讓寶寶養成勤勞的好習慣,又能讓他明白任何收獲都是需要一定的付出,要想被別人關愛,就要先學會關愛別人。

4 學會分享

父母應為寶寶做出榜樣,好東西要分給家裏的每一個人,高興的事要說出來讓大家一起開心,別人有困難時要及時援助……在這樣的環境中,寶寶會把分享當成一種習慣,漸漸成為一個具有寬容心、謙讓心的人。

03 認真地與小朋友交往

對寶寶來說,友誼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通過這扇窗戶,他們不僅獲得心智的成長,而且還會學到將影響他們一生的社會技能。

小夥伴之間的真誠友誼給了寶寶成長的動力,心靈的蕩滌。他們開始獨立選擇朋友,學會負責任,開始關心人,懂得寬容與欣賞別人。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喜愛他人而喜愛自己,通過檢討他人而檢討自己,小朋友成了他的一麵鏡子,成了他最好的塗改液。

從某種意義上講,寶寶交一個好朋友,要比在其他方麵的很多學習和教育都更有意義,他們可以從中學到禮貌,學會體諒別人,學會與人合作。研究表明,交朋友的能力和胸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寶寶一生的發展。

小朋友們的欣賞和信任,將強化寶寶的信心與責任感,使他感到付出的快樂,集體的可愛,朋友的信賴。研究發現,友誼可以為幼兒園的寶寶們提供安全感和舒適感,使得他們在入園期間能夠適應與父母的分離。

幫助寶寶交朋友

寶寶非常喜歡交朋友,環境中隻要有別的小孩出現,他的注意力馬上被轉移過去;別的寶寶正在玩兒的,他也要玩兒一樣的;隻要有寶寶在的場合,他馬上情緒高亢,不過,繼之而來的,卻是許多媽媽的頭痛時間,比如自己的寶寶搶了別人的玩具,兩個小玩伴兒一下子就打起來等等,層出不窮的問題就像自己家中的小兄妹爭吵,似乎永遠沒有平靜的一天。麻煩的是,兩個自家人,抓過來一起罵一頓就解決了。這會兒,牽涉到另一個家庭的寶寶,該替他管教,還是找家長先評理溝通?怎麼做都是門大學問,寶寶交朋友的事還真是父母的必備功課之一。

家長們總是急於讓寶寶結交朋友、體驗友情的歡樂。然而當自己的寶寶“不合群”、不願分享玩具,或者和小朋友在公園裏的遊耍演化成“第三次世界大戰”時,家長們往往感到焦慮。

別著急,您的寶寶未來的生活中不會缺少朋友。但是您心目中所向往的那種友情並不是在幼兒期形成的。在這個年齡段,寶寶沒有開發出成年人的社交能力。他們還處在自我中心的階段,沒有足夠的同情心去替他人著想或與他人和平共處。對於大多數幼兒來說,唯一重要的人是“我”。在給予和獲取的平衡關係中,他們能夠理解的是“獲取”。唯一重要的需求是他們自己的。而且,他們對於正確和錯誤的理解尚未完全形成,缺乏任何社交風度,並且幾乎無法控製自己的衝動行為(對小朋友扔玩具、把別人的積木推倒、煩躁時掐伸手可及的胳膊等等)。然而,慢慢地,這些小獨行俠們將學會分享與合作,學會替他人著想,學會用語言而不是攻擊性行為解決衝突,總之,能學會交朋友。

1

創設交友環境

多數寶寶是很樂意與同齡夥伴相處的,家長應鼓勵寶寶多結交朋友,帶領寶寶到親友、鄰居、同事家去做客,讓寶寶與同齡的夥伴一起遊戲。也可以請小夥伴到自己家裏做客,家長可在家裏提供遊戲場所,購置一些圖書、玩具,組織好寶寶們一起遊戲和活動。如果有條件,應讓寶寶盡早入幼兒園,結識更多的同伴。寶寶有了朋友,一起遊戲,共同歡樂,互相依戀,密切了關係,也就架起了友誼的橋梁。

2

規範寶寶的行為

現在的寶寶大都以“自我為中心”,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會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在與同伴交往中常常會“碰壁”。如到鄰居家玩,說話不懂禮貌,不聽鄰居家大人的話,還亂翻抽屜,引起夥伴反感,不願與其交往。這就需要規範寶寶的行為,督促他們改正壞毛病,告訴寶寶在交友中應該怎樣做和不應該怎樣做,並加以訓練和指導,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這樣,他才會受到夥伴的歡迎。

3

克服害羞

千萬不要輕視寶寶的害羞現象,這是他們交朋友的巨大障礙。而父母嚴肅的態度會使害羞的寶寶更加膽怯,說話結巴。這時父母如果強行糾正,寶寶的結巴會愈演愈烈。父母的不斷嘮叨或用高壓手段糾正寶寶,隻會使他更加恐慌。其實,任何威脅行為,如責罵、諷刺、挖苦或嘮叨不僅不會對寶寶有絲毫幫助,而且會使他更加退縮,使他從害羞轉入嚴重的心理障礙。

怎樣克服寶寶的害羞心理呢?父母循序漸進地帶寶寶去社交場所能夠幫助他解決膽怯心理。例如,媽媽可以把女兒帶到某個集會,或帶到公園,把她介紹給別的寶寶,並建議女兒把自己的玩具拿給對方看。你也可以讓寶寶在同伴中放鬆自己。先讓她認識一些人,或請幾個她可信賴的人——友善的鄰居、願意幫助人的叔叔,特別是朋友的寶寶,請他們慢慢接近你的寶寶。總之,父母應當給寶寶創造更多的機會。

4 讓寶寶珍惜、發展友誼

寶寶們在一起鬥嘴吵架是難免的,即使是好朋友也不例外。當寶寶間發生了爭吵,成人要保持冷靜的態度,不要為此而杜絕寶寶間往來,要采取勸解的辦法加以疏導,切不可袒護一方;要幫助寶寶多從自身尋找原因,如果是自己寶寶錯了,要讓寶寶主動去賠禮道歉,鼓勵寶寶與夥伴和好;還要教育寶寶多關心幫助夥伴,當寶寶的夥伴生病時,

提醒寶寶主動去關心探望。要讓寶寶將自己心愛的東西與同伴分享。教育寶寶尊重、體諒夥伴,交往中要不怕吃虧,不要處處占上風;還可鼓勵寶寶進行一些有意義的互贈禮品活動,如畫一幅美麗的畫,自製一個小玩具送給好朋友,從而不斷發展寶寶之間的友誼。

5 從一對一開始

多數幼兒適合於一次隻交一個朋友,所以家長應該挑選自己的寶寶最合得來的小朋友,安排他們短時間的聚會,並且提供足夠的玩具和活動。家長不要強迫自己的寶寶和多個陌生小朋友一起玩,也不要刻意追求讓寶寶具備十分優秀的社交能力。即使他隻有一兩個無拘無束的朋友,那也足夠了。

促進寶寶間的友誼

社會性的培養對寶寶的成長至關重要。社會性發展的基礎是寶寶的交友關係,也正是在交往中,寶寶才能增長見識,發展能力,了解人與人的關係,逐漸形成集體意識等。幼兒互相之間的交往,更能讓幼兒體驗到快樂,獲得友誼。這時家長應該怎樣指導寶寶正確地對待友誼呢?

1

強化幼兒的“友愛”意識

幼兒時期的交往,較多地帶有“自我中心”傾向,父母要幫助寶寶,從自我中解脫出來,懂得謙讓,體驗給予的快樂,體驗關心與被關心的快樂。團結友愛的兒歌、故事,都是對寶寶進行友愛教育的好材料。當然,父母本身的言行,會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另外,父母不要限製孩子的交往,可適當讓孩子去好朋友家串串門,或熱情歡迎別的小朋友來做客。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提醒他們友好、謙讓,這樣才能玩得更加開心。

2 幫助寶寶學會辨別是非

幼兒期的寶寶模仿能力很強,但辨別是非能力弱。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幫助孩子分辨好壞,提高識別能力,正常交友。

3 正確處理幼兒交往中的糾紛

寶寶們的交往中總要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父母不必大驚小怪,也不要如同法官似地審問、裁決,更不可在成人間引起矛盾。寶寶之間有矛盾不是壞事,在發生矛盾與解決矛盾中,幼兒可獲得多方麵的鍛煉發展。父母隻要給予必要的提醒和暗示,讓幼兒學會處理一些自己能處理的矛盾。

4 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寶寶思想單純、不穩定,愛犯冷熱病。有時,幾個寶寶在一起好得不得了,一轉眼卻因一點小事反目成仇。對他人的評介也常常一好百好,一壞全壞。這時,家長應不失時機地告訴寶寶一些待人接物的準則和道理,幫助寶寶和朋友和睦相處。

04 讓小朋友更喜歡你[訓練]

訓練目標 幫助寶寶樹立自信心,並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讓寶寶在交往時更輕鬆。

訓練分析 寶寶在交往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挫折,如害羞而不敢去找朋友、沒有小朋友和他玩、和朋友發生矛盾等等。這時你要做的就是幫助寶寶樹立自信心,並交給他一些交往的技巧。對於交際能力有待提高的寶寶,應幫助他消除害羞心理,培養他的交往意識;對於已經有一定交際能力的寶寶,可以培養他的競爭意識。

適3歲宜以年上齡

訓練方法1

開火車

寶寶在遊戲開始前,每個人說出一個地名,作為自己的代號,如第一個寶寶代表北京,第二個寶寶代表上海……但要注意地點不能重複。遊戲開始後,第一個寶寶說:“開呀開呀開火車,北京的火車要開了。”大家一起問:“往哪開?”第一個寶寶說:“往上海開”。代表上海的寶寶就要馬上接著說:“上海的火車要開了。”然後大家一起問:“往哪開?”再由這個寶寶選擇其他的遊戲對象說:“往某某地方開。”如果對方稍有遲疑或沒有反應過來就算輸了。

適4歲宜以年上齡

訓練方法2 扮時鍾

媽媽在地上畫一個大圓兒,然後將時鍾的刻度標識出來,做成一個時鍾模型;由3個寶寶分別扮演時鍾的秒針、分針和時針,在時鍾前麵站成一列,媽媽任意說出一個時刻,如現在是3小時45分15秒,要求3個分別扮演不同指針的寶寶迅速跑到正確的位置,出錯或動作最慢的寶寶就被罰下去,由其他寶寶替補。

這兩個遊戲都有助於增進寶寶之間的感情,既訓練了寶寶的社交技能,同時也提升了寶寶的反應能力,對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也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