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非常喜歡跟小夥伴交往,即使是很小的寶寶在一起,也會互相摸抓,以示親熱;隨著年齡的增加,寶寶們有了共同的樂趣和能夠相互溝通的語言,更能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但是寶寶還很缺乏交往的技巧,如剛剛還很要好的寶寶,一轉眼可能就在地上扭成一團。
如何才能讓寶寶學會交往呢?對於這一點,父母對寶寶的教育方式起著決定性的因素。正確的教育方式應該是民主型的,尊重寶寶,有關寶寶的事情要和他商量,聽聽寶寶的想法,即使隻是一個形式,也能讓寶寶感覺到大人與小孩是平等的,遇到事情應該互相商量。反之,如果父母對寶寶的教育方式不得當,如溺愛、專製、忽略等,則會導致寶寶從中學習到負麵的交往方式。
媽媽的困惑
丫丫剛滿4歲,現在在幼兒園上中班。她所在的幼兒園有一個有趣的規定:如果寶寶們把自己的玩具帶到幼兒園,就應該優先給其他寶寶玩,理由是帶玩具的寶寶回家以後可以玩。丫丫倒是每天都願意帶東西去,有時候是玩具,有時候是一些零食。但卻堅決不願意和小朋友分享。晚上睡覺時還會說夢話:“我不給你。”而且丫丫平時隻喜歡跟父母、外婆、姐姐等熟悉的人玩耍,不喜歡跟外人接觸玩耍,包括她的同班同學。
其實丫丫並不是一個“自私”的寶寶,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分享就意味著合作。而合作的意願,是很難勉強達成的。隻有在尊重寶寶意願的基礎上,讓他慢慢地去體會,這樣寶寶會發現通過交換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在經過漫長的摸索後寶寶才能學會分享和合作。
另外,寶寶的交往方式和爸媽的言傳身教有密切的關係。有的家長自視清高,寶寶自然也目空一切,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也看不到別人的優點,無法和其他寶寶合作,不僅不會關愛他人,更談不上尊重別人、幫助別人了。久而久之,寶寶就會覺得自己比其他小朋友優越,其他寶寶也不會喜歡跟他玩,最終導致寶寶不合群、性格孤僻。有的家長不想讓寶寶吃虧,於是教寶寶怎麼霸道,暫時是不吃虧了,可長久以往隻會讓寶寶陷入被其他寶寶“孤立”的境地,得不到來自其他寶寶的友愛之情,因此從長遠看“霸道”的寶寶吃虧更大。
怎樣才能讓寶寶受歡迎呢?這不僅要爸爸媽媽向寶寶示範交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放手讓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演練,指導寶寶運用這些方法來解決交往中的困擾。
1
分享
不懂分享的寶寶在生活和遊戲中都很難找到合適的夥伴。作為家長,首先應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榜樣,並創造機會讓寶寶嚐試一下,同時對寶寶的日常行為要給予積極的引導。比如,當寶寶和一個小朋友為了某件玩具發生爭吵時,你可以啟發他自己想辦法解決矛盾,要麼兩人輪流玩,要麼大家一起玩,關鍵是小夥伴在一塊兒要友好相處。
2 耐心等待
當其他小朋友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時,當自己喜歡的東西還不能立刻擁有時,寶寶應耐心等待。不要在此時此刻比高低、爭輸贏,家長可幫助他們逐漸理解社會生活中的秩序,學會“依次”辦事。
3 遵守規則
首先是在家庭內,年輕父母與寶寶遊戲時,要給寶寶講清遊戲應有的規則,以及大家為什麼要遵守;執行時要盡量嚴格,不能隨意遷就寶寶。如果寶寶僅僅是為了取勝而破壞規則,你完全可以停止遊戲,避免滋長他的自我優越感。當寶寶養成了遵守遊戲規則的好習慣,他在與家庭外成員交往時,也就容易運用普遍的行為準則來約束自己。
4 學會溝通
平時家長應該鼓勵寶寶說出他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果寶寶能學會溝通,盡量用平靜的語氣與人交流想法,這會為他贏得更多的朋友。這樣,當他想玩兒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時,他就會說:“能不能讓我玩兒玩你剛才玩兒的玩具?”而不是粗暴地把玩具從別人手中奪過來。
5 讚賞
鼓勵你的寶寶讚賞對方。當其他小朋友做了好事時,要由衷地讚揚他們。除了通過語言外,也可以用擁抱、牽手之類的友好舉動表達對小夥伴的好感。如果一個寶寶能經常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別人,他自然就能獲得他人的接受。
6
自信
有一位母親曾對寶寶說:“如果你不會遊泳,別人就不會邀請你到遊泳池玩兒。”這位母親說得很有道理。如果寶寶有某方麵的特長,他們的信心便可以建立起來,並能利用這種特長結交朋友。如果你的寶寶朋友不多的話,你可以培養他某種愛好幫助他贏得更多的朋友。
7 寬容
在玩鬧、遊戲的過程中,寶寶們難免會有身體碰撞,碰疼、碰倒都很正常。這時,家長要告訴寶寶:“那個小朋友不是故意碰你的,他是不小心。媽媽知道你有點疼,但你很堅強,對不對?”在家長的引導下,寶寶就會逐漸懂得寬容待人的道理。
8 儀表整潔
一個儀表整潔、舉止得體的寶寶更容易得到別人的接納,因此家長請注意讓你的寶寶養成禮貌、整潔的習慣。一個寶寶穿著肮髒的衣服,這可能是他父母的責任,而不是他的過錯,但這會極大地影響他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因此,年輕的父母請不要忽視了讓寶寶學會注意自己的外表,要知道“外表美”與“內在美”原本就是統一的。
01 讓寶寶表現自己
☆行為示例 蓉蓉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寶寶,但她有一個缺點,就是在大家麵前特別膽小。春節期間家裏來客人了,媽媽要她在大家麵前唱一首歌,她卻一聲不吭,小臉漲得紅紅的,一個勁兒地往媽媽身後躲;到親朋好友家拜年,如果讓她跳個舞或講個故事,她也是低下頭,緊張得半天開不了口;偶爾與小區的小朋友一起玩兒,她永遠是聽別的小朋友的安排,不會發表自己的意見。麵對蓉蓉表現出來的種種被動、退縮的行為,爸爸媽媽非常著急,迫切希望改變這種狀況,但是經過了無數次的教育,蓉蓉的情況仍然沒有得到改觀。
☆寶寶的想法 有那麼多人看著我,如果出錯的話,真是太丟臉了,大家都會看不起我的。
☆你的誤區 寶寶的表現欲主要受性格影響。通常性格外向的寶寶膽子比較大,愛表現;而內向的寶寶則通常比較膽怯、不善表現。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大多數寶寶在陌生的場景或遇見陌生的人,都會表現出一些緊張和不安,因此父母不必操之過急,隻要多多鼓勵寶寶,寶寶害羞的情況就會得到改善。
☆解決辦法 表現欲是因兒童自我意識的萌發而產生的,且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而發展,是一種情感反應,寶寶越高興,表現欲就越強烈。父母應根據寶寶的個性特點對其進行適宜的訓練和培養,讓寶寶在不斷的自我表現中發展並完善自己。對內向、膽怯的寶寶,家長應創造機會,激發其表現欲,鼓勵其大膽嚐試表現自己的優勢,讓寶寶在此過程中體驗自我表現的樂趣,增強表現欲。如爸爸媽媽可以經常為寶寶舉辦“講故事”、“唱歌”和“藝術表演”等活動,增強寶寶的參與意識;外出時,可以讓寶寶問路、購物,讓寶寶熟悉與陌生人接觸,提高寶寶表現自己的能力。
九招改變害羞寶寶
1
讓寶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經常帶你的寶寶走出家門,讓他多和其他人接觸,告訴寶寶和他人一起玩耍是很愉快的事情。你可以帶他去公園的人群中看小朋友們放風箏,看爺爺奶奶打太極拳……參加一些年輕媽媽的俱樂部,和小朋友一起用餐,一起滑滑梯,一起玩兒積木等。帶寶寶去參加唱歌、跳舞、講故事等比賽,讓寶寶克服害羞的心理,盡情地展現自己。多帶寶寶去生活中充滿樂趣充滿歡快的地方,寶寶會情不自禁地喜歡上它,慢慢地,害羞就會自動消退。
2 寬容寶寶的害羞表現
一個害羞的寶寶可能在麵對陌生人時會顯得有些笨拙。作為父母,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認為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如果寶寶執意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父母也不要一個勁兒地要求寶寶做,更不要經常對寶寶說“你真是個害羞的寶寶”,甚至拿他和其他寶寶做比較,比如“你看某某小朋友多好,多有禮貌,你為什麼不是這樣?你真不乖!”如果父母長期將“害羞”這個詞定格在寶寶身上,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寶寶就會認為自己就是害羞的人,覺得自己和周圍的小朋友格格不入,是一個怪物,不受歡迎,他會更加封閉自己也會更害羞。
3給寶寶充足的時間做準備
對於害羞的寶寶,父母要多花一些時間陪他說話,讓他適應和別人的交往。每次帶寶寶和其他小朋友玩兒之前,不要一再催促寶寶“今天你可要記得和別人打招呼呀”之類的。這樣不但會加重寶寶的心理負擔,還會使他產生逆反心理。如果臨走前寶寶不願意說再見,你可以對寶寶這樣說:“媽媽知道你還沒有準備好說再見,是嗎?沒關係,我們下次再說。”這樣會減緩寶寶緊張的心理。
4循序漸進地表揚
每當寶寶在社交方麵有所進步時,父母都應當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應當注意的是:表揚應該循序漸進,言語要盡量自然親切。過多的表揚隻會加重寶寶的心理負擔,引起他不必要的畏懼情緒,使他忌諱外出。
5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每個人都不是一出生就會與他人相處的,社交經驗需要一點點地積累。當寶寶不再拒絕和他人交往的時候,父母應該進一步鼓勵寶寶,並告訴他最基本的社交禮儀,如打招呼時聲音要清晰,眼睛要看著對方等等。父母是寶寶最好的老師,以身作則才能培養出禮貌、大方的好寶寶。
6和其他寶寶一起玩兒
如果附近有幼兒園或者有寶寶聚集玩耍的地方,父母不妨多帶自己的寶寶一起加入。這能讓寶寶充分感受和其他同齡小夥伴玩耍的樂趣。開始寶寶可能會寸步不離地跟著你,慢慢地他就會試著加入寶寶們的隊伍。不過如果寶寶想走,一定不要勉強他繼續呆下去,讓寶寶感覺輕鬆自然,有利於緩解他的羞澀。
7和寶寶溝通害羞的原因
有時大人們認為很正常的事情,對於寶寶來說卻是另外一回事。比如,有些很漂亮的小女孩很不喜歡被大人們親來親去,父母卻認為這是親戚朋友對自己寶寶表達喜愛之情的一種方式。但是你們想過寶寶的感受嗎?如果寶寶拒絕接受這種親吻,並不代表他害羞,僅僅是他不喜歡。還有的寶寶在家裏很活潑,一出門就變得很害羞,這往往是因為麵對社交場合寶寶不知道如何去做,從而產生恐懼的心理。因此,多和寶寶交流是很必要的。如果他表現出害羞的行為,要多聽聽寶寶的想法,分析寶寶是不是真的害羞。
8多做社交遊戲
這種遊戲很方便,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寶寶一起玩耍。比如,你們可以模擬一次購物,你做店主,寶寶做顧客。反過來也可以。或者做警察和行人問路的遊戲。這一類遊戲,可以讓寶寶熟悉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社交場景,寶寶也能學到更多社交禮儀,從而變得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