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有話要說:“我不是壞孩子”(2 / 3)

有人類就有愛情,有生活就有愛情。青年男女對性愛均有所求,這是生活中自然現象,也是人生的必經之途。我們既反對封建道學家們所謂“男女大防”的危言聳聽,也抵製資本主義社會中“性開放”、“性商品化”的錯誤傾向。掌握心理規律,普及科學的性知識,不僅能使廣大青少年正確對待性的問題,也有助於男孩女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由於青春男女性心理尚未成熟,如果過早戀愛,不僅影響學業、工作,而且由於缺乏正確的擇偶標準,往往不能保證終身幸福。因此,男孩女孩應在成年後再物色理想的愛人,在戀愛過程中互相尊重,用理智控製感情,保證愛情的純潔性,這才是青年應有的健康性心理。

了解到孩子不同階段的性心理,我們在進行性教育的時候就能夠有的放矢。作為一種性教育,瑞典性教育協會的解釋是:我們的任務是告知孩子必要的知識、利害關係、如何避開危害、如何贏得健康,而不是說教、訓斥、指手劃腳,這些知識可以幫助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引導孩子青春期的情感

一位年輕母親說:“我的兒子上小學二年級,有一天晚上認真地對我說:‘媽媽,我有女朋友了。’我問是誰,他回答:‘是芳芳,我們倆可好了。’‘你們好到什麼程度?’‘都親過嘴啦!’”這位母親述說這件事時,態度平靜。顯然,她認為這是孩子天真地模仿大人的表現,假如是一個小學高年級或初中孩子對母親說了同樣的話,父母肯定會非常生氣、緊張、焦慮。事實上,小學高年級或中學的孩子是不會對父母說這些話的,即使他有過“交朋友”的經曆。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係列問題:男孩、女孩該不該交往?父母應該怎樣進行教育指導?會不會發生早戀現象?影響了學習怎麼辦?

首先應該明確: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沒有交往,人不能發展;而交往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交往能力高低決定人的交往水平與質量。同性交往和異性交往對人都是重要的。交往能力應該從小培養,否則可能造成交往能力低下、交往萎縮,那樣,有百害而無一利。

其實,早戀是孩子早熟的一個表現之一,早熟本來是正常的自然現象,但由於有些做父母的缺乏知識而不能正確對待,或者由於疏忽,往往給自己和孩子們帶來很多的煩惱,至今,有些父母仍以自己的兒女早熟為恥,甚至對孩子另眼看待。

其實,孩子成熟得早晚完全是一種生理現象。如果你的兒女是早熟的話,應以正常的心情處之,切勿對他們的言行采取責怪的態度。這時最需要的是感情和生理性的教育,這種教育對早熟的孩子來說是最好的勸誡方式。

父母在孩子的早熟時期,應特別注意他們所交往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比兒女年長而又早熟的孩子,因為和這些孩子接觸很可能使你的兒女更加早熟。

一般說來,早熟的孩子往往比晚熟的孩子易誤入歧途,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於成熟與不成熟之間,很多似是而非的思想正充塞在他們的腦子裏,分不清理想和幻想,理智又弱,加之父母教導不當(不是嚴厲責罵,就是任其發展)孩子受到不健康文化娛樂內容的影響,容易產生對異性問題的好奇心,而父母卻諱莫如深,不給予適當的教育,這就增加了早熟兒女出現異常的可能性。

那麼,怎樣防止早熟兒女出現異常呢?這需要父母經常注意他們的行為舉止。如果孩子有下述現象:常說謊話,回家時間變晚,夜間經常借故外出,講話時的用語改變,喜歡用隱語,學習成績下降,非常注意裝飾,發怒、哭泣的次數增多等,就應引起注意。

當然,這些前兆並非條條都有,但做父母的應把這些放在心裏,以它為基點來觀察兒女的言行,有針對性地做好早熟兒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