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坤父親的飯店位於繁華地段,再加上那一手好手藝,生意就像著了火一般,旺得使人不敢相信。他的店麵不斷擴大,員工越來越多,利潤也在成倍地增長,到了1996年田坤第一次正式參加國際象棋比賽時,父親所有的資產加起來已經達到了100多萬元。
像許多追星族一樣,田坤也有自己的偶像。他的偶像是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軍謝軍。他把她作為自己成長的榜樣,不僅收集她的資料和照片,模仿她的一舉一動,還研究她的精彩戰局,並憧憬著有朝一日能像她那樣代表中國把所有老外都“斬”於馬下。
田坤由中國象棋改學國際象棋也是受了謝軍的影響。
大約是在1991年,田坤三四歲時,一天,他忽然抱著父親的腿,指著電視屏幕又嚷又叫:“爸爸買!爸爸買!”田坤的父親很奇怪,電視節目裏正播放著謝軍在參加國際象棋賽的新聞,能買什麼?最後他才弄明白,田坤想要買擺在謝軍麵前的那種高高矮矮的國際象棋。
那對國際象棋在中國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選手中還沒有一個中國人,國際象棋在中國的普及率非常低,相關的資料和書籍真如鳳毛麟角般難尋。父親跑遍西安的體育用品商店都沒有買到,最後隻在舊書店裏買到了一副舊棋,木頭製的,38元。
買到棋誰都不會。父親這個僅有小學文化的人隻好先自學,然後再教兒子,充當陪練。父子倆就像好朋友一樣沉浸在共同的愛好裏。
隨著謝軍的節節勝利,中國開始重視國際象棋。一年後,西安就出現了許多棋譜和有關書籍。
1996年底到1997年初,西安市舉辦了各種類型的棋賽,在國際象棋方麵,田坤每次都高居前三名。後來他被選拔到上海參加全國少年兒童國際象棋公開賽,從此走上了征戰各省的旅程。
一次,跟他對弈的是上海一位很有實力的種子選手,這位選手的母親當教練和裁判。當時她一看田坤一家人那西安老土的打扮,就很不屑地說:“西安人會下棋?”那種譏諷、輕蔑狀令父親很氣憤,兒子卻衝父親點點頭,什麼也沒說。
進入比賽,田坤沒幾招就打敗了對手。
初戰告捷,田坤嚐到了甜頭,他說:“爸爸,我想到各地去比賽,見識一下,看看各省的實力,同時提高自己的實戰水平。西北五省這方麵的運動還是個空白,我不滿足做西安棋王,我要像謝軍姐姐那樣將來當世界之王,為中國爭光。我想,拿冠軍得分四步走:第一步,在14歲以前拿到國家大師稱號;第二步,16歲以前拿到國家特級大師稱號;第三步,18歲以前拿到國際特級大師稱號;第四步是20歲時做世界冠軍。”
為了實現第一步目標,他放棄了小孩子應有的一切娛樂,每天一放學就鑽到國際象棋堆裏操練、演算,一旦遇上比他強的對手,他就纏著人家一直下,一直下,不把高招學到手,不把對手打敗,他就不放人家走。
田坤屬於進攻型選手,出招又快又狠,尤其擅長快棋,每有快棋賽別人都很難勝他。像很有前途的足球前鋒運動員一樣,田坤的優缺點明顯,他遇強則強,遇弱則弱。遇到實力相當或比他強的選手,他能沉著應戰,頑強到底,常出奇招擊敗對手;遇到實力不如他的選手就較容易輕敵“翻船”。
每到寒暑假,田坤就走南闖北,到各地去參加比賽。有時父親勸他玩個三五天,他都著急地說:“不行,14歲馬上就來了,我的第一步還未實現,謝軍姐姐像我這麼大的時候都是到全國各地去比賽的。”
從1997年春到2001年夏,田坤共跑了15個城市,參加各類比賽二十多次,如果把每次比賽的場數加起來,至少也有250場。田坤的成績時好時壞,很不穩定,心情也跟著時起時落。但正是這些比賽鍛煉了田坤的心理素質和實戰能力,他從這些比賽中成長起來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田坤終於在哈爾濱舉辦的“全國少年兒童國際象棋國家大師資格賽”中脫穎而出。剛滿13周歲的他,比他的偶像謝軍當年奪得國家大師稱號還早一年多呢。
第一步目標的提前實現,大大增添了田坤的信心,他鄭重地和父親商量,要求休學,全心攻研國際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