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特長生父母是怎樣培養孩子的(3)(1 / 2)

父親一直認為下棋作為一項業餘愛好,偶爾玩玩也就罷了,但如今田坤卻要以此為主,放棄正常的學業。父親很擔心,沒有文化將來怎麼生存?再說田坤的文化課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數學特別出色,也許是下棋鍛煉了他的邏輯運算能力,他的口算非常快,幾乎比得上電子計算器。半途而廢豈不可惜?

這時田坤又拿出謝軍作為擋箭牌,他說:“你看謝軍當年就是先放棄學業,拿到世界冠軍後再補習文化課的。以我這顆下棋的好腦袋,去學哪一種知識不是小菜一碟?再說中國並不缺一兩個普普通通的學生,卻需要我這樣有前途的國際象棋好選手。爸爸,隻要你肯培養我,將來我給你的回報絕對大於一個普通大學生。”

就這樣,田坤告別父親,遠赴河北進了專業國際象棋學校,接受正規培訓。

特別能力是孩子獨到的競爭力,有特長的孩子在日後的社會競爭中必能脫穎而出。因此,培養孩子的特長能力,是每個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

包如婷:媽媽支持下的遊泳小健將

孩二子的興趣,需要父母的發現和培養,當孩子對某些事物表現出愛好的苗頭時,父母一定要加以愛護和引導。因為興趣是孩子成長的最好向導,倘若抓住和引導孩子的興趣,說不定還能夠摸索出一條事半功倍的讓孩子成才之路。

有一個女孩,活潑愛笑、愛遊泳。愛笑的女孩總是美麗的,愛遊泳的女孩更是健康的。可以這樣說,是遊泳磨煉了她的意誌,是遊泳帶給了她快樂,是遊泳伴隨了她成長。她是上海市“育苗杯”遊泳比賽女子個人全能第二名,小小年紀已經成為了國家一級運動員。她的名字叫包如婷,是就讀於上海市昆明學校的一名初中三年級學生。

世事奇妙,許多看似必然的結果卻都源於偶然。在包如婷5歲半的時候,一天在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她手拿一張報名表,高興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遊泳,教練選中我了。”媽媽看了看她手中的報名表,這是一張幼兒遊泳培訓報名表。媽媽笑著說:“遊泳是一項體育運動,一項非常苦的運動,你行嗎?”

“我不怕苦,我要去。”在她的軟磨硬泡下,終於,媽媽點頭了,小婷婷也笑了。

從此,包如婷開始了她學習遊泳的早期培訓。

當初媽媽的確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幫她報的名。媽媽當然知道學習遊泳是很辛苦的,得從屏氣、悶水、打腿開始練,而且一年四季從不間斷。媽媽以為從小靈巧但嬌弱的婷婷,嚐到學技能的苦後是堅持不了多久的,她自己定會改主意的。

沒想到在教練的精心輔導下,小婷婷不僅克服了最初對水的恐懼和訓練帶來的苦痛,咬著牙堅持下來了,還進步很快。第二年她就在上海市“六一”娃娃遊泳比賽中奪得仰泳打腿第二名、自由泳打腿第三名。這年9月,她被楊浦區遊泳學校正式錄取,開始了專業的訓練。

起步時的順利,給她帶來了喜悅和歡樂。可是,要想將遊泳當作一項追求人生價值、實現最高理想的事業來從事的話,要付出的是常人無法想像的艱辛。

自從選擇遊泳,包如婷就沒有休息日了。夏天,在驕陽似火的太陽下訓練,身上的皮膚曬焦、灼痛,蛻了一層又一層皮;冬天,許多成年人都想賴一會兒床,她卻早早地自覺地參加晨跑,頂著刺骨的寒風跳進冰冷的水中,她從沒有退縮過。媽媽從女兒始終掛在臉上的笑容裏讀到了放心。

遊泳是一項技巧加力量的運動。基本功的訓練是無數次的簡單重複,枯燥而單調。力量訓練更是超負荷的運動,繁重而辛苦。可包如婷明白這是取得好成績的保障,她刻苦而努力。教練說她水感好,悟性也很強,惟獨缺少力量。

為了提高她的力度,教練每次都要給她加大運動量,別人練2小時,她要練3小時,但她從沒有怨言,總是默默地完成教練布置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