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3 / 3)

“呃,敖姑娘。”

“這才對麼。”含笑邊說邊化出一個與桌上物品同樣材質的大匣子,將陰冥錄、執判筆和冥王印裝好,然後又取出同樣材質卻顏色不同的兩個葫蘆和兩個碗,也放了進去後,一起交到公孫策手裏,“陰冥錄是用來記錄案情的,真情實情能錄,假話虛情不顯。審案時,取紅葫蘆裏的水倒入紅色碗中,潤濕執判筆,便可在上麵記錄,色淡再潤筆就可。案件查實結案後,取紫葫蘆裏的水倒入紫色碗裏,沾濕冥王印,讓包大人在最後結案之頁印下,便算結案歸檔。包大人將左指中指之血滴在盒蓋和盒內的金蓮花上後,交給公孫先生收在他的書房就是。放心,天道明賜的東西,不是正主,碰不得也拿不走的。”

“那這磬鼓又該如何安置?”

“掛在開封府府門外掛燈籠的地方就是。記得逢年逢節和每月月圓之日的前三後三和當日一共七天不掛。”

“為何不掛?”

“陽人的節日,街上人比平時多,很容易出事,於府衙周圍的百姓不利。包大人張掛二物之前,記得去大相國寺再上柱香,等香盡得了另外幾物後,方可張掛。”

“是何物?”

“一為鎮鬼旗,一為護生塔,一為照冤鏡,一為業鏡,一為鎮妖幡;香湯沐浴,清香三柱,香盡後天道自會擇吉而立,自有神役執領看護諸物,包大人審冤鬼之時,這幾樣物事自會顯現。若想知有沒有,開封府外,掛燈籠處,金白紅黑四色四層的蓮花座顯現,便是諸物妥當,大人於蓮花寶座現後二十一日內擇吉依時張掛便是。張掛在那蓮花座下的白玉鉤兒上就是。掛好就不必再管了,該收時它自會隱去,該現時自會顯現。隻是卻要請大人暫緩行事,將近清明,不是張掛之時,大人還是清明後七日後再去求的好。”

“多謝恩,”

“嗯?”

“多謝姑娘告知,包拯記下了。”

“嗬,應該的,包大人不必謝我。我這還有幾物,也給了你們吧。籃中玉佩,開封府一眾官差仆役及家人,一人一枚,用各自右手中指指血點滴玉佩中的蓮花花心,然後永不離身的掛在腰間便是,隻要不離身,我保證開封府上下無人會被妖邪惡鬼欺淩;寶塔名為佛渡,內有佛舍利在,包大人以右手中指指血點染塔底蓮花花心後,安放在開封府大堂明鏡高懸牌匾後,可免開封府內生靈因沾染妖鬼之氣而成精為禍。兩個竹管,包大人、公孫先生一人一個,隨身貼身帶好,有事要我幫忙,或用口吹,或讓色深一端與五行之物接觸,我立刻便會知道,不管身在何處,最多一刻,必到。”

“多謝姑娘。”

“是包大人和諸位該得的,包大人不必謝我。時間不早,我還有事,便不在此多留了,這盒中之物,便給各位做見麵禮吧。”將東西放下,不理一旁的八賢王,躬身一禮便轉身向外行去。

“你要去哪裏?”見她走的急,八賢王邊問邊跟了上去。

“去相國寺上香。”知道他必會跟上,確實有事的敖淩瀟腳下不停,邊走邊答。

“等等,我跟你一起去。”確實不肯再讓她離開自己視線,八賢王腳下急行,忙忙的跟了上去。

“那就快點,再晚可就錯過了時辰了。”時間不早,受製於銀鏈,要顧及趙德芳,生怕趕不急的確實有事的敖淩瀟邊放慢腳步等他跟上,邊出聲催其快行。

“錯過時辰?上香也分時辰麼?”聽言展昭好奇的自語道。

“白天上香是上給天道,晚上上香是上給相公相婆,給天道是求助或問事,給相公相婆,是問事或役神。”一旁笑看二人走遠的王延齡聽語,笑著為他解惑道。

“從沒聽過還有這種分別。”聽言展昭奇道。

“於她方有此分別,於我等,卻無甚分別。她的事與我等無幹,本官現在最想知道的是她給你們的見麵禮會是什麼。”

“相爺請看。”聽言包拯打開盒子遞到他麵前。

一張物品清單,一張如何使用的詳注,幾本醫書,幾把寶劍,幾柄匕首,幾件軟甲,一套醫具,大盒子裏的物品不出所料的正合各人身份,將大木匣交還包拯,王延齡笑著邊說邊向府外行去,“嗬嗬,果然不出老夫所料,東西是給幾為為百姓辦事用的,不是要諸位進上的,幾位還是速速分了,各自收好的好。天色不早,老夫也告辭了。”

“王相慢走,包拯送您。”

“包大人留步,收拾了盒中物要緊,幾步路,不必送了。”

“如此,王相慢走。”

“好說,告辭,各位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