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3)

“公孫先生?如此,倒要麻煩公孫先生,煩請先生回自己住處仔細看看,可有多出什麼沒有。”猜想那幾樣東西必然也在開封的敖淩瀟出言相請道。

“若有,多出的該是何物?”不知多出的該是何物,不知要如何查看的公孫策問道。

“若有,該在先生書案之上,陰寒之氣很重,當是很顯眼。”

“如此,還請稍等,我去去就來。”聽言,公孫策轉身離去,片刻後果托著一個大托盤回轉。

“這就對了。這才是真齊全了。”看到托盤中的東西,知道此物出現原由,之前沒看到這幾件東西,還有些擔心的敖淩瀟舒了口氣,終於完全放下心來。

“怎麼說。”見她終於不再擔心,不知眼前諸物為何物的包拯好奇的出聲詢問原由。

“嗬嗬,包大人手中之物幾位便是敲到手痛,也聽不見響。”

“為何?”

“磬為報冤鼓名求渡,它是給鬼敲的。鬼敲人聽,是助冤鬼報冤求渡之物。托盤中的東西,冊為陰冥錄,筆為執判,印是冥王印,包大人審鬼時方用得著它們。隻是,收下它們,開封府一眾,日後怕是再難有能完全清靜之時了。”

“這些物事要如何用?”

“包大人三思啊。”

“還請告知。”

“包大人,此物一旦使用,可就再無反悔的佘地了,包大人三思啊。”

“包拯不悔,請告知使用之法。”

“包大人真不悔?”

“包拯不悔。”

“諸位也不悔麼?收下此物,諸位以後可少不得要和鬼怪打交道了,那些鬼怪,可沒多少善類而且長相也多是嚇人的很呢。”

“我等不悔。”

“掛上此物,諸位可就再難有清靜之時了,諸位真不悔麼?”

“包大人不悔,我等也不悔。”

“諸位,此物一經使用,諸位可是再無反悔佘地,且,此物一用,諸位以後行事便不可有半分為惡為私之心,諸位真的不悔麼?”

“我等不悔。”

三問不改其心,聽言,敖淩瀟起身離座,對著開封府一眾先是躬身一禮,然後更是肅容下拜,跪在了包拯麵前,口稱多謝。

“恩公快起身,拜不得啊。”被她的大禮驚到的包拯連忙相攙,邊急聲勸阻道。

“拜得的,我拜的是大人的慈心。”

“這是何說,恩公快起來說話。”

“王相快扶包大人歸座,容我拜過,自然起身。”

“包大人安座,她既然如此行事,必有其理由在,包大人自是受得的,還是等禮畢再問因由吧。”知道她如此行事必然有因,依吩咐硬按著包拯坐著受了她的禮,等行禮人起身放才鬆手。

三肅三叩三拜,行的是下位星神叩見上位星主之禮,叩的是濟世慈心願為鬼洗冤的星主,叩的是為張正義不辭勞苦的大人,謝的是寧願自己清閑難得,也要天下再難有冤魂難渡的府尹;三躬三謝,行的是冤鬼謝渡之禮,謝的是不辭辛勞願意為他們奔波的義舉,謝的是明知其難卻甘願受累的慈心,謝的是明知形容難看卻不懼不怕不嫌的無差別的平等相待之心。

“恩公如此,包拯此心難安。”

“你們當得的。”

“怎麼說,如此大禮,總有個說法吧?”聽言王延齡好奇道。

“為他們肯為冤鬼伸冤,就憑他們肯受這份勞苦,就憑他們三問不改初心,這禮我行的心甘情願,他們受的理所當然。”

“若隻為此,恩公禮重了。”

“大人言重,禮不重。幾位不知冤鬼之苦之害,方說禮重。”

“冤鬼很苦麼?這害又何說?”聽言王延齡好奇的問道。

“冤鬼之冤不伸,便永難投胎,又怎麼不苦?冤鬼之冤不伸,會滋生出一股怨氣,成為怨鬼,若仍不得伸冤,時間久了,便會因怨氣重而成為厲鬼;冤鬼好渡,怨鬼難渡,厲鬼是禍,要渡更難。包大人肯受這磬鼓,肯為冤鬼伸冤大開方便之門,開封府眾位肯為冤鬼奔波勞碌,使世間能少些怨鬼和厲鬼,我怎能不謝不拜?諸位的這份慈悲之心,便受得了我的禮了,又何來的禮重之說?”

“恩公高義,包拯感佩。”

“大人言重。比不得大人慈心。不說這些了,大人既然肯接這磬鼓,便由我來為大人收拾了這些物件吧。”

“多勞恩公。”

“說好了不叫恩公的,怎麼又叫起恩公來?包大人成心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