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讀:讀書多的孩子智商高(1 / 3)

王乃慶是迄今為止台灣地區智商最高的兒童。他3歲便能讀報,8歲時已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天文、物理等自然科學方麵更顯得超群。眾多媒體廣泛報道過他的事跡。

王乃慶的父母其實是擺地攤、開餐館的普通人,但為什麼會培養出這麼聰明的孩子呢?他們的答案是:讓孩子自己讀書。孩子提一個問題,就幫他買一本書,讓他自己去找答案。

寶寶認字:從人口手開始。

寶寶不是天生就會讀書的,讀書先得從認字開始。怎麼教寶寶認字呢?

當孩子滿六個月時,父母可在他的房間四壁大約一米高的地方貼上厚厚的白紙,白紙上貼上用紅紙剪下的文字和數字。在白紙的另一塊地方,有秩序地貼上簡單的字,如:人、口、手、門、天等等。在另一處並列貼上從1到10的十行數字。因為嬰兒的聽覺比視覺發達,父母應該經常指著這些字或數字大聲念給孩子聽。

以後為了喚起寶寶識字的興趣,家長可以買來很多兒童書和畫冊,非常有趣地講給他聽,用一些鼓勵性的話語來激發他幼小的心靈,像“如果你能認字,這些書你都能明白”之類的話語。有時,你還可以幹脆就不講給他聽,故意對他說:“這個畫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現在很忙,沒有工夫給你講。”這樣一來,反而會激發和喚起孩子一定要識字的想法和心願。待到他有了這種強烈的識字欲望以後,你再開始教他識字。

家長還可以製作小卡片,在上麵畫上憨態可掬的小動物、房子、樹木等,在畫麵下標出漢字。你可以把這些卡片貼在餐廳、廚房、客廳和寶寶臥室的牆壁上,讓他可以常常看到,以加深印象。家長還可以利用這些卡片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編故事。每次出外散步,一旦看到什麼,馬車、教堂、河流等,就要孩子說出該怎麼念,怎麼寫。

學會認字以後,就應該教他如何讀書了。王乃慶父母這方麵很成功,下麵是他們的經驗,讀來很有啟發:

從心理學角度看,當你提出問題時,你一定很想知道答案,而我突然買一本書擺在你麵前,你當然會迫不及待地把這本書看完。看完之後,你所獲得的就真正是“事半功倍”了!而且永遠會印在腦子裏,永遠是最正確的答案。

因此,在兒童時期王乃慶就已經有三書櫃的書了。書的種類應有盡有,但仍以天文、自然科學方麵為最多,這些書是他從識字開始,不斷地購買、累積起來的。

大約在3歲8個月左右,王乃慶突然能看報紙;4歲左右,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常用中國字都會認了。

由於書櫃中書的累積過程和王乃慶求知的過程有著極密切的關聯,所以從他書籍難易層次的分類,可以看出求知過程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圖書、漫畫表達方式的讀物,以圖解科學文庫、東方少年科學叢書、自然科學園地等為代表,是他三四歲時知識的來源。

第二階段:有現代科學、宇宙的時代、中華兒童百科叢書等圖文並重的讀物,這是他四五歲時的知識寶庫。可以看出書的內容和層次都較第一階段為廣、為深了。

第三階段:電子的故事、愛因斯坦以及牛頓的故事雜誌的訂閱,已使他進入類似成人求知的模式了,此時約在六歲以後。

這三個階段的跳躍,比一般兒童快得多,所以在買書的過程中,曾經發生一些很有趣的事情。

王乃慶買書的習慣是:由他自己選書,我們付錢。

有一次,我們逛市場時,看到一套三本很不錯的《植物生態》,我和他媽媽覺得這套書不論印刷、字體和內容都很精美、充實,就幫他買了下來。誰曉得帶回家後,竟被他束之高閣,看也不看。

我們重視的是他對知識自然地喜愛,主動地接受,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自此以後,選書都尊重他的意見,不再自作主張買一些我們認為不錯、他卻沒有興趣的東西。

在他六歲以前,我們最常去的書店就是東方出版社。每次到那邊,他就往二樓自然科學叢書類跑去,一會兒拿了幾本書放在櫃台上說:“阿姨,我要買這些書,我媽媽付錢!”

因此,東方出版社的阿姨們都對他很有印象,叫他“小博士”或“小天才”。一直到6歲多一點時,有一次他去東方,阿姨們開玩笑地說:“王乃慶,怎麼辦?我們東方已經沒有你可以看的書了。”

那時他的求知已進入第三階段,東方出版社的兒童讀物的確已經很難再滿足他的求知領域了,因此我們另尋書源,找到了商務印書館。商務印書館是專賣大專用書及專門學科叢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