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就寢習慣非常重要,它不僅能使孩子的發育成長有一個健康的基礎,還能使家長逐步解放出來。當你要一個一歲的孩子上床的時候,應盡量在房間裏多呆一會兒,讀讀書或自己做一些相對安靜的活動。不過,呆在房間裏的時間應逐月減少。
一旦孩子開始說話、啼哭,就不再是為了抗拒睡覺而是為了表達有意識的反抗和要求。為了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或將它維持在可控製的範圍內,讓孩子養成按時睡覺的習慣就更為重要。
擁有良好的就寢習慣並不一定意味著每個晚上就寢時間都一樣。孩子並不是每晚都在相同的時間感到疲乏,相同的就寢時間也並不總是適合家庭的時間表。良好的就寢習慣主要意味著每天晚上保持基本相同的就寢程序,這會使清醒和睡眠間的轉換能夠平和而放鬆。
驅除噩夢:不要把孩子從夢中叫醒。
不滿周歲的兒童每天14個小時的睡眠中有40%的時間是在做夢,每天全部做夢的時間為5.6小時。相對地,21歲的人每天8個小時的睡眠中,隻有20%的時間在做夢,每天做夢的時間為1.6小時。
正常的、持續的肌體功能如果對生命的維持沒有作用就不會出現,那麼做夢的目的是什麼呢?為什麼做夢對嬰兒比對成年人重要得多?
普遍的理論是夢能夠幫助人們回憶白天所經曆的一切,尤其是嬰兒對此有強烈的需求。做夢的時候,大腦開始運用其情感和概念化功能,驗證它們探索生命的神秘性和模糊性的長處和短處。用這種方式,他們維持著自身的心理健康。
嬰兒剛剛開始發展個體的我,因此需要更為密集的做夢的時間。對於嬰兒而言,當生命的每一件事都還神秘和模糊不清的時候,做夢這種大腦的遊戲就特別新鮮,而且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在兒童所做的夢中,噩夢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無論兒童噩夢的原因是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麻煩問題或事件,噩夢自身的影響畢竟能導致情感上的煩亂不安。當你的孩子抱怨噩夢的時候,這裏有幾個步驟你可以采用,既可以減輕噩夢的影響,也可能消除其出現的原因:
(1)允許你的孩子自己醒過來,而不是強迫他中斷睡眠。
夢中被搖醒和噩夢本身一樣驚人,它可能會阻礙你的孩子做夢,這樣就無法達到大腦自己對噩夢“建設性”的解決。如果噩夢的強度足以使孩子呻吟或翻來覆去,那麼它一般會讓孩子蘇醒過來。
(2)不要堅持那噩夢不是真的。
對你的孩子而言,噩夢是非常真實的。正確的做法是,平靜並且理智地向你的孩子保證他是安全的,噩夢中發生的任何事情不會造成任何真正的傷害。比較一個噩夢和一個電視節目可能會有幫助-某些東西對孩子而言是“真實”的,但是和他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真實”是不同的。
(3)不要為了驅逐噩夢而玩幻想遊戲。
如果一個孩子相信邪惡的小人正蹲伏在床底下,不要假裝把它們驅趕走了。對於孩子們,這種技術隻能確保一時,但是並沒有用。邪惡的小人總是會來的,或者另外一個邪惡的小人會來占據它的位置。相反,那時應該讓孩子看清楚床下沒有這種怪物,既不暗示也不否認床下曾經有過這種怪物。
(4)鼓勵你的孩子盡可能詳細地描述他所做的噩夢。
一步一步地向孩子詢問噩夢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詢問你的孩子在做夢過程中感覺到了什麼,但不要告訴你的孩子你的評價或者判斷。如果你的孩子可以“把它大聲說出來”,噩夢就有可能失去它威脅的力量。另外,你可以更多地了解你的孩子的夢想是如何作用的,你的孩子缺些什麼;還有可能了解最初是什麼促使了噩夢的形成。
(5)要求你的孩子描述噩夢中令人驚駭的畫麵。
就像“說出”噩夢一樣,這個活動能使你的孩子把駭人的幻想外在化,這樣它們的威脅就減弱了。
(6)如果同樣的經曆再次發生了,要求你的孩子描述為了使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你能夠做些什麼。這個要求會誘導你的孩子有意識地或下意識地詳述應對的策略。
(7)采用合適的方法使你的孩子在夜晚感覺到情感上有保障。
如果你年幼的孩子因有做噩夢的可能性而害怕入睡,結果就會出現對身體和情感都沒什麼好處的失眠。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讓臥室的門半開著,或者亮著燈,或者讓收音機小聲地響著,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如果你的孩子從噩夢中驚醒,感到特別的心煩意亂,那一夜剩下的時間就要讓他和你一起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