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夜驚:用濕毛巾輕拍寶寶臉蛋。
與噩夢一樣,孩子的夜驚也常常令年輕的父母焦慮。這裏,我們給你們提供一些建議:
(1)不要期望你的孩子能夠聽到你所說的,或者感覺到你的存在。
孩子處於夜驚的痛苦掙紮中時,依舊處於深度睡眠的狀態,即使他的眼睛睜著,正在尖叫、說話,甚至到處遊蕩。確實,說明一個孩子正在經曆夜驚的最為有力的標誌,是他不能恰如其分地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即使看起來是清醒的。
(2)除非絕對需要,不要叫醒你的孩子。
一般來說,夜驚隻會持續幾分鍾,孩子很快就會在沒有任何負麵影響的情況下重新陷入正常的睡眠狀態中。因此,為了避免增加孩子的痛苦,最好是讓夜驚遵循自己的軌跡發展,而不是叫醒孩子。
記著,你的孩子並不知道你在那裏。如果你的孩子下床並四處遊蕩,跟著他,盡你所能阻止事故的發生。如果你的身體足夠強壯,不會遇到任何阻礙,那就抱起孩子,把他重新放到床上。
“不要叫醒”原則的一個例外是:一旦你的孩子的行動導致可能受到傷害的時候。當這一例外發生時,你毫無疑問要把你的孩子弄醒,但是要做得輕柔一些。如果可能,設法用浸過水的毛巾拍打你孩子的臉來弄醒他。
(3)不要期望你的孩子清醒後還能記著經曆過夜驚。
不要對你的孩子做無謂的擔心,根本不提這一幕是最好的,除非孩子自己提起。無論如何,對事件的回應,你的態度最好是平靜的,而不是不安的。
孩子不願睡,提前通知他。
剛學步的兒童(一歲到三歲)常常哭鬧不休不肯去睡覺,對此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
(1)如果能肯定幼兒並不是餓了或哪裏不舒服,就任由他哭去吧。忽視哭泣的幼兒是十分困難的,但你必須意識到他隻是用哭泣來緩解緊張-這是每個人必須獨自學會的事情,它會令孩子最終更好地麵對緊張。
(2)向幼兒走去,陪他一起呆在房中,並做一些撫慰性的舉動,直到他平靜下來,然後離開房間。一段時間後,孩子對就寢的恐懼將會消失。
實際上,每個父母都一定使用過這兩種方法,然後達成一個折中的方案。
這裏有一些建議:
(1)讓你的孩子知道什麼時候該準備上床睡覺。
在希望你的孩子上床睡覺前10到15分鍾,先通知他。這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僅可以知道就寢前需做些什麼或者需完成某些活動,而且使其進入“就寢時間”的意識狀態之中。
(2)確定你的孩子在晚上可能需要的任何東西都在他可接觸到的範圍內。
孩子常常通過索要他們“需要”的各種東西-一杯水、一個令人喜愛的玩具、一卷衛生紙-而拖延睡覺的時間。事先了解這些需求,並把它們放在床的周圍。
(3)在疲乏前,幫助你的孩子完成一係列明確的活動。
除洗浴和脫掉衣服上床之外,這些活動可能還包括把玩具歸置好,與家人和寵物說晚安。
(4)把上床睡覺的程序變成一個儀式。
比如,當你和你的孩子一起走到臥室的時候,一起唱一支隻有在那個時間才唱的歌曲。或者當你的孩子鑽進被子後點燃一支蠟燭,而在你最後道一聲晚安後熄滅它。這種儀式性的感受能夠使孩子更加嚴肅地看待就寢的時間。
(5)給你的孩子蓋上被子後,和他做一些特定的事情。
講故事或者讀故事都是理想的活動,因為它們能最為有效地使你的孩子變得平靜。但是你也可以玩一些安靜的遊戲,或者談談那天都發生了什麼。無論你們一起做什麼,這個程序最好都能開始和結束於一種不可預測的、容易做到的方式。如果你講故事,不要講兩個以上的故事。如果你做遊戲,那個遊戲應該有個固定的結尾。如果你談論那天發生了什麼,要依據某種問題的固定模式(比如:以“你上床前做了些什麼”,以及“你現在要做什麼”這樣的問題結束當天的談話)進行交談。
(6)說晚安時應遵循一定的規則。
到了你的孩子獨自一人睡覺的時間,應用預定的、“不可違背的”方式(比如,“晚安,明天見”)道聲晚安。盡可能地堅持這最後的約定語言,如果你的孩子試圖拖延就寢的時間,提請他注意你已經說過你特定的“晚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