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小約翰是個很調皮的孩子。他的母親為了使他聽話,就常用禁止他吃東西的辦法管教他。
有一天,小約翰和其他的小朋友在外麵玩了很久,天黑之後才回到家,錯過了吃飯的時間。
可能因為饑餓,小約翰一回家就跑進廚房,尋找他愛吃的食物。這時,他的母親出現在他的麵前。
“約翰,你在做什麼?”母親嚴厲地詢問。
“我在找吃的。”約翰回答道。
“你還想找吃的,你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來?”母親非常生氣,“誰讓你錯過了吃飯的時間,你成天在外麵玩,什麼都忘了,……你太不像話了。今天我絕不給你吃的,……你活該……”
說著,小約翰被母親揪著耳朵帶回了房間,並被鎖在了屋裏。
第二天,約翰的母親一早就給他送去了牛奶和可口的點心。可是,小約翰一點也不想吃。按他的說法,“我早就餓過頭了,現在一點饑餓感都沒有。”
自那以後,小約翰似乎失去了以前那種旺盛的食欲,每天隻吃很少的一點東西,有時甚至什麼都不吃。
那麼,他為什麼不想吃東西呢?原來那天晚上他夢見了很多好吃的東西,正當他開始吃的時候,母親忽然出現在他的麵前。母親的身邊有一條很大的狼狗,它惡狠狠地盯著自己的食物,好像馬上就要衝上來搶他的美味。後來,母親還狠狠地罵了他,並讓那條大狼狗咬了他。
自此,每當他想吃東西的時候就會想起那條凶惡的大狼狗,所以他根本不敢吃東西,後來就慢慢變得不想吃東西了。
顯然,小約翰是無辜的。無論孩子有多大的過錯,教育他的方法有很多,選擇禁止孩子吃喝這種方法的父母真是愚昧無知。因為我們知道,對待成年人都應該就事論事,何況孩子呢?用無知的教育方法對待孩子,不僅不能讓他很快地改正錯誤,嚴重的還會影響他在其他方麵的健康發展。
在吃飯之時,應盡力讓孩子愉快地進餐。讓孩子愉快進餐有利於促進孩子身心的全麵發展。有些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吃得太少、太多或者怕孩子不會吃,在就餐時用全副精力對付孩子,這不行,那不對,挑這樣,揀那樣,無形中就給孩子造成一種壓力。久而久之,孩子把吃飯當成一種負擔,這不僅給孩子進食帶來影響,還給父母帶來多餘的麻煩。
鼓勵孩子在吃方麵的獨立性,讓他覺得吃東西不僅是一件重要而愉快的事情,還是一件他想做和能做的輕鬆自然的事情。特別是在很小的時候,如果孩子覺得手指方便,即使用手抓著吃,大人也不必去指責和訓斥他。
因為隻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食物,他完全不會挨餓,這適用於所有的孩子。孩子愛吃什麼,喜歡把哪些食物放在一塊吃都可由他自由選擇。隻要孩子沒有挑食或貪吃的表現,父母應盡可能讓整個進餐過程和諧而愉快,對他采用多提醒少斥責的方法,逐步培養他良好的飲食習慣。
比如,孩子邊吃邊說話,一般不要幹預他。但是,如果孩子特別愛說話,邊吃邊說話邊比劃,不但吃得慢,還吃得不專心,長期如此,會對孩子身心發育不利。這時父母可以適當阻止他。當然不是斥責,過分的斥責會影響他的進餐興趣。勸他少說話就可以了,不必完全禁止。如果完全禁止他說話,會使整個進餐過程變得死氣沉沉,這會影響他的表達願望和能力。
另外,孩子那種“有機會就吃”的習慣,不是出於天性,更多的是由於父母給他創造了過多“吃的機會”。
有的母親,孩子一哭,馬上就給他吃東西。這個方法很不好。絕對不能讓孩子吃東西無定時。那樣做的結果,會使孩子長大後成為無節製的人。
吃得過多,有害於孩子的健康。許多母親給孩子吃的糖果是有損於孩子的胃口的。女孩子愛嚼口香糖也是不好的習慣。
有的人曾說:“不同的胃,可以使人成為樂天派或是厭世派。”胃病能使孩子憂悶、不愉快、不幸福,胃弱者絕對享受不到健康者的幸福。有一次,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在外散步,乞討者到他跟前伸出手說:“先生,請幫幫忙吧。”這時,國王給他一些金子,並說:“餓漢,我很羨慕你。”我們不可以把孩子變成路易十五那樣腦滿腸肥的人。
消化不良使大人難受,更讓孩子難受。為了預防消化不良,最好在吃飯時能愉快地吃。
有些父母為給孩子加強營養,隻要聽說有什麼食品能強身健體,就不惜一切地為孩子買,毫無節製地灌進孩子的胃裏。
作為父母應該非常注意這一點,不要讓孩子隨便吃點心、零食。應該有固定吃點心的時間,並對此有合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