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嬰兒常見病的食療(三)(3 / 3)

用於小便不利,尿頻不暢,大便秘結。亦可試用於嬰兒神經性尿頻症。

注意事項牽牛子粥隻能短暫食用,配合臨床治療,不可長久服食。對便溏脾弱者,不宜選用。用後如出現大便有粘液帶血,伴有腹痛時,則應停用。

竹葉燈芯粥

用料淡竹葉20~30克、燈芯草4紮、粳米30~60克。

製法服法先將竹葉、燈芯草用水煎液,去渣入粳米,煮成稀粥。

每日服2次。

功效淡竹葉甘淡而寒,可清熱利尿導心火;燈芯草亦屬甘淡性平之品,同樣可利尿導心火。與米煮粥,可起到清涼解熱,利尿的作用。

用於熱病口渴,小便澀痛,口腔糜爛。

注意事項本粥亦可作為夏天預防中暑用,嬰兒吃奶粉致便結口瘡時,亦可食用。煮粥宜稀薄。

綠豆前仁湯

用料綠豆60克、車前子30克。

製法服法將車前子用紗布包好,與綠豆加水同煎湯。可加糖調味。

隨時飲用。暑天可作飲料。

功效綠豆味甘性涼,能清熱除煩,利小便,解毒。車前子為清熱利尿的常用藥。兩藥配合,意在增強清熱、利尿和除濕的作用。

用於熱淋尿澀,小便不利;亦可用於濕熱腹瀉。

注意事項可試用於嬰兒神經性尿頻症,可緩解症狀。脾胃虛寒者不宜選用。

馬齒車前煎

用料鮮馬齒莧60~20克、車前草30克。

製法服法將馬齒莧洗淨,與車前草加水同煎汁。

隨時飲用,連用5~7天。

功效馬齒莧有除濕清熱,涼血解毒作用;車前草清熱利尿。兩物同用,起到清熱利尿,涼血止痛的功效。

用於小便短澀,尿色黃赤,或色紅有血,伴心煩不寐。

注意事項脾腎陽虛,水腫小便不利者不宜選用。

芡實粥

用料芡實60克。

製法服法將芡實米按常法煮成粥。日服2次。

功效芡實味甘、澀,性平,能補脾胃和澀精,止瀉作用。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及鈣、7、鐵等成分。

用於腎虛不固,小便頻數,或淋漓不盡,尿色無異常。也可用於嬰兒神經性尿頻症。

注意事項芡實收澀結便,因此,大便秘結不暢者不宜食用。

金櫻子粥

用料金櫻子30克、粳米30~60克。

製法服法將金櫻子洗淨,與米同煮成粥,可加糖調味。

日服2次。7~10天為1療程。

功效金櫻子味酸、澀,性平,能固精縮尿,澀腸止瀉。其含蘋果酸、枸櫞酸、鞣質、糖分、維生素C等。近代藥理研究其口服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能使腸粘膜收縮,分泌減少而止瀉,對流感病毒有較強的抑製作用;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有抑製作用。本粥能健脾固腎,縮尿止瀉。

用於腎虛尿頻,尿色清淡,頻頻入廁的嬰兒神經性尿頻症;也可用於脾腎兩虛的泄瀉。

注意事項膀胱濕熱的小便不利,大便秘結者不宜選用。

20.夜驚

嬰兒夜間驚哭,又稱為“夜啼”。以心、肝兩經蘊熱為多,一般多由喂養不當,食積有熱,或受驚嚇而引起。嬰兒為純陽之體,多易心、肝蘊熱。此症輕時失治,往往易成頑症,稱“夜啼郎”。如因各種疾病(如疳積、蟲症、營養不良等引起的夜啼症,則要治療原發病。一般治療以清泄心、肝積熱,安神鎮驚為主。可試用飲食療法配合治療。

蟬麥大棗湯

用料蟬蛻2克、浮小麥6克、鉤藤3克、大棗3枚、甘草2克。

製法服法上藥同置鍋中,加水適量煎成1小杯。

加白糖調服,每日1劑,分次服完。

功效蟬蛻甘平,疏風定驚,為嬰兒常用藥物;鉤藤、浮小麥平肝鎮驚,養心安神;配合大棗養血益脾;甘草清心火,調和諸藥。本湯起到平肝養心,鎮定安神的作用。

用於受驚後夜啼不止的嬰幼兒。

注意事項營養不良,脾虛有濕,大便如鴨糞,或有未消化奶瓣者不宜選用。

燈芯竹葉鉤藤飲

用料燈芯2紮、竹葉6克、鉤藤6克。

製法服法將上物加水同煎為1小杯。

每日1劑,分次服完,可加白糖。

功效燈芯草為清心火的常用藥,有清心安神,導火下行的作用;竹葉為甘淡利尿藥,清心利尿,可使心中積熱自小便中排除;鉤藤平肝息風,安神定誌。此飲有清心利尿,寧心安神的功效。

用於心肝積熱,夜啼不睡,唇赤舌幹,尿赤而短,大便幹結。

注意事項脾腎兩虛,小便清長,形體瘦弱,哭聲無力者忌用。

龍眼粥

用料龍眼肉10克、紅棗3枚、粳米50克。

製法服法將各物洗淨,同置沙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稀粥。

定時喂食,作輔助食品。

功效龍眼肉甘、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類,並能抑製使人衰老的一種酶的活性,所以中醫認為龍眼肉“主五髒邪氣,安誌,久服強魂魄,聰明”。為中藥補品中之上品。與大棗、粳米同用,起到安神定驚,和中理脾的作用。

用於慢性疾病引起的夜啼不睡,心脾兩虛,受驚導致的夜睡不寧等。

注意事項心肝蘊熱,大便燥結的不宜選用。

三七燉雞

用料田七6克、雞肉100克。

製法服法將雞肉洗淨切塊,田七即三七)切片,同置瓷盅內,加少量水。隔水文火燉2~4小時,待雞肉及田七均熟爛,湯液起膠粘狀時,調味即成。

晚餐後食用,每周1次或2次,連服3~5次。乳兒則喝湯汁。

功效雞肉味甘微溫,能溫中補脾,益氣養血,含豐富的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田七性味甘、微苦,溫,主要是用於散瘀止血,消腫定痛。近年對三七的功效,更有用於抗衰老、強體魄方麵的研究,認為三七在保健防病方麵有很大潛力。雞與三七燉爛後,能產生許多粘稠膠質,內含多種營養素和膠性纖維,較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充分發揮其療效。本膳可收益氣養血,定驚熄風的功效。

用於心肝蘊熱日久,夜啼經數月不愈,嬰兒煩躁,易發脾氣,青筋隱現者。

注意事項脾虛便溏,夜尿清長不宜用。

百合粥

用料百合50克、蓮子帶芯30克、糯米100克、紅糖適量。

製法服法將百合、蓮子洗淨,同置鍋中,加水適量,與糯米同煮成粥。粥成加紅糖稍煮沸即成。

睡前食粥。或分早午晚食用。

功效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其含澱粉、蛋白質、脂肪、多種生物堿、鈣、7、鐵等成分。與粳米同煮作粥,則有潤肺清心,安神和中的功效。

用於心陰不足,心煩夜啼之症。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大便滑瀉者不宜選用。

21.熱暑煩渴

口渴是常見症狀,暑天及熱病後口渴,飲水不得盡解,往往飲後又索飲者,統稱為暑熱煩渴。嬰兒體屬純陽,暑天不知避熱趨涼,玩耍活動較多,消耗水分相對較大;熱病後也因陰液消耗過多,更易出現煩渴引飲的症候。一般來說,因病而致煩渴的,醫生用藥都會加以兼顧。但以口渴為主的“上消”症,是“消渴”病的一種症型,則不屬本文範疇,但也可應用下麵介紹的方法配合治療。解決口渴的根本辦法,是去除導致口渴的原因。在治療過程中,配合食療,對改善症狀,加速病愈有很好的效果。

香菇菊花飲

用料香菇100克、全脂奶粉60克、白菊花100克、白糖200克。

製法服法將香菇、菊花用冷水浸泡15分鍾,洗淨泥沙,剪去菇腳。把洗淨後的香菇、菊花及濾去泥沙的浸液倒入鍋內,加冷水約1500克,煮沸20分鍾。另用1000克水衝化奶粉,倒入鍋中,同時加入白糖,煮沸1分鍾。

放通風處自然冷卻,裝瓶隨時飲用。亦可放入電冰箱中冷藏後飲用。

功效香菇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含有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粗纖維、維生素B1、B2、C、B5及鈣、7、鐵等成分。香菇中的麥角醇無論日光或紫外線照射,皆可轉變為維生素D2,故為抗佝僂病的食物之一。白菊花味甘、微苦,性涼,有清熱解暑,清肝明目的作用。本飲富有營養,香甜可口,可起健脾益氣、清熱解暑的作用。

用於夏季暑熱煩渴難止,亦可用於熱病後傷陰口幹。

注意事項由於嬰兒隻知可口味鮮,每次飲用,飲量不要過多,尤其是冷藏後,以免反致損傷脾胃。

麥梅湯

用料麥冬60克、烏梅30克、白糖100克。

製法服法將麥冬、烏梅洗淨後加水1000克,煎煮20分鍾,去渣留汁,加白糖,稍沸後即可。

冷卻後或冷藏後隨時飲用。

功效麥冬甘寒,能滋陰清熱;烏梅生津止渴,故流傳有“望梅止渴”的典故。本湯生津止渴,清心除煩。

用於熱病後傷陰,煩渴不止。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不宜飲用。

花粉淮地湯

用料天花粉15克、淮山30克、生地15克。

製法服法將三藥洗淨後,加水2000克煎水,煎約40分鍾。

代茶頻頻飲服。

功效天花粉味苦,微甘,性寒,能清熱生津,消腫排膿,用於肺燥胃熱,熱病後期,餘熱未清,煩熱口渴;淮山健脾益胃陰;生地滋陰清熱。淮山、生地均有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者可多用。本湯可健脾生津,除煩止渴。

用於熱病後餘熱未清,心煩口渴者。亦可用於糖尿病的輔助治療,以及瘡瘍煩渴者。

注意事項脾弱便溏,陽虛尿清長者不宜選用。

冬瓜粥

用料冬瓜(帶皮、瓤仁)1000克、苡米90克、粳米適量、鮮荷葉1張。

製法服法冬瓜洗淨切塊,加入苡米、粳米、荷葉同煮成粥,放少許鹽調味。

分次服食。

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微寒,能清熱化痰,除煩止渴。苡米味甘、淡,性微寒,能健脾清熱除濕。荷葉為清暑去濕的常用藥。本粥解暑清熱,和中除煩。

用於暑夏汗多納差,小便短赤,煩渴難解;或發熱後口幹飲食不進。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陽氣不足,陰虛消瘦者不宜服食。冬瓜選老熟者為佳。

烏梅粥

用料烏梅15~20克、粳米100克。

製法服法先將烏梅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去渣,入粳米,煮成稀粥。

分次服食。

功效烏梅酸平,能生津止渴,斂肺。與米同用,要起到健中生津,止渴除煩的作用。

用於暑熱汗多煩渴。

注意事項有火熱實邪者忌用。另亦可將烏梅煎汁,加糖,以代茶飲。

雪梨漿

用料大雪梨500克。

製法服法將雪梨洗淨,切片,放幹淨冷水中浸泡4小時,然後用幹淨紗布絞汁。

每次1小杯,日數次。

功效雪梨甘、性涼,有清熱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並含有豐富的糖類及維生素類,暑天消耗過多,可作補充養分用。

用於熱病後煩渴不止。

注意事項大便溏薄者不用。

西瓜翠衣飲

用料西瓜翠衣500克、白糖150克、白菊花15克。

製法服法將西瓜翠衣切成塊狀,與白菊花用水約1000克,煎沸20分鍾,將液濾出;然後再加水1000克煎第2遍。將2次煎液混合共約2000克,加白糖,煮開即成。

自然冷卻後,隨意飲用;或放入電冰箱冰凍後飲用。

功效西瓜翠衣即西瓜皮,性涼味甘,能清熱解暑,止渴利小便。白菊花味甘性涼,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本飲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用於暑熱煩渴,熱病傷陰,餘熱未清。

注意事項素體脾胃虛寒或兼見便溏腹瀉的患兒不宜選用。

22.疔瘡癰腫

嬰幼兒肌膚嬌嫩,抵抗力低,又不知保護,所以容易發生皮膚感染性疾患。嬰兒體屬純陽,容易生熱動火,飲食稍不注意,也易發生疔瘡癰腫。這些外科體表感染性疾患,形式多樣。一般認為,漫腫無頭謂之癰,特點是頭部多見,邊界不清,局部紅腫熱痛,嚴重的可伴見發熱。漫腫有頭謂之疽,特點是初起時皮膚上有粟粒樣膿頭,漸見周邊紅腫。疔好發於顏麵手足,特點是頂突根深堅硬,嬰兒不多見。癤是發生於皮膚的淺表性化膿性疾患,相當於毛囊炎感染化膿,但也可擴大至皮下組織,特點是突起根淺,腫勢局限。總的治療原則以消炎解毒,清熱消腫散結為主。嬰兒的此類感染易並發敗血症,膿毒血症,相當於“疔瘡走黃”,應加以重視,並爭取早期治療,用藥使其消散。膿成之後,則托毒排膿;膿潰後又要注意扶正解毒,以防餘毒未清。食療不單起輔助治療作用,更重要的是補充嬰兒因感染性疾患所消耗的營養,扶持正氣,抵禦病邪。

公英地丁綠豆湯

用料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綠豆60克。

製法服法將蒲公英、紫花地丁洗淨切碎,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約1大碗,同綠豆同燉即成。

吃豆飲湯,每日1劑,連用7~10天。

功效蒲公英清熱解毒,紫花地丁也是清熱解毒的常用藥,還具有涼血作用。兩藥是中醫治療瘡瘍的要方“五味消毒飲”中的主要藥物。綠豆清熱涼血消腫,可解多種中毒。本湯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用於一切癰疽發背,癤腫惡瘡,尤適於初起未潰時。

注意事項正氣不足,疽瘡內陷,體弱氣虛者慎用。

公英銀花湯

用料蒲公英30克、金銀花50克、白糖適量。

製法服法將蒲公英、銀花同煎,取汁去渣,加入白糖調勻即成。

每日1劑,連服5~7日。

功效蒲公英、金銀花均有清熱解毒散結的作用,藥性輕清,藥理研究兩藥對多種病菌有抑製作用,尤其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好的抑製作用。

用於癰瘡起初,熱毒初成。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大便溏瀉不宜用。

梔子仁粥

用料梔子仁3~6克、粳米60克。

製法服法將梔子仁稍炒,研成細末;粳米先煮粥,半成時加入梔子仁末,再煮成稀粥。早晚食用。

功效梔子仁有清熱解毒作用,可清瀉三焦火毒,與粥同用,有健胃扶正,清熱解毒的功效。

用於癰腫疔瘡,潰後或消散後餘毒未清。

注意事項忌食辛辣刺激之物。粥宜稀。

苦瓜綠豆湯

用料苦瓜100克、綠豆50克、白糖50克。

製法服法苦瓜切開,除瓤切條,與綠豆同熬成湯,加白糖。

飲湯吃豆及瓜。

功效苦瓜有良好的清熱解暑作用,綠豆清熱解毒消腫涼血。本湯有清熱解毒,消暑除腫的功效。

用於暑天癤腫、痱毒等。

注意事項脾虛便溏者慎用。另可用苦瓜與粳米煮粥,也同樣收到效果,可用於暑天癤腫,脾胃稍弱的嬰兒。

苦瓜豆腐瘦肉湯

用料苦瓜250克、豬瘦肉125克、豆腐250克。

製法服法苦瓜洗淨切塊,豬瘦肉切片用精鹽、料酒拌稍醃。豆腐稍煎加水煮湯,水開後入苦瓜,稍煮片刻,入醃好的瘦肉片。

飲湯吃物。可佐餐用,連服5~7天。

功效苦瓜清熱解暑;豆腐清熱瀉火,並富營養。與豬瘦肉滋陰養血同用,起到清火解暑、滋陰養血的功效。

用於體弱嬰兒暑癤、痱子。

注意事項氣虛麵白兒不宜選用。

綠豆銀花湯

用料綠豆60克、銀花15克。

製法服法綠豆先加水煮至熟後,將銀花用紗布包後放入,一同煮沸,以湯色碧綠而不渾濁為佳(綠豆剛開而未致熟爛)。

去銀花,連豆吃服。用3~7天。

功效綠豆清熱解毒除煩,利小便;銀花清熱解毒消暑。本湯主要為清暑解毒,利尿除煩。

用於暑熱痱子,皰疹癤腫。

注意事項本湯可作暑天飲料,有預防痱子生成的作用。素體脾虛便溏則少用。

絲瓜香菇湯

用料絲瓜250克、香菇100克、蔥薑適量。

製法服法絲瓜如食法洗淨切段,香菇水發後洗淨。起油鍋將香菇略炒,加清水適量煮沸3~5分鍾,入絲瓜稍煮,調味即成。

飲湯吃瓜。

功效絲瓜清熱消暑,香菇解毒清暑,兩者可相互加強藥用。本湯清香,有清熱解暑除毒的功效。

用於癰瘡初起或潰後餘毒未清。

注意事項濕盛脾弱者慎用。癰瘡潰後亦可用絲瓜與米煮粥食用,效果更佳。

馬齒莧汁

用料取新鮮馬齒莧500克、蜂蜜30克。

製法服法將馬齒莧洗淨,切碎,用幹淨紗布絞汁。取汁後加入蜂蜜調勻,隔水蒸10分鍾。

每次服1~2匙,連服7~10天。

功效馬齒莧味甘、酸,性寒,能清熱解毒,利尿通淋。藥理試驗其對大腸杆菌、痢疾杆菌、傷寒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製作用。與蜂蜜同用,取其潤燥解毒之功,同時還可調味易服。

用於癰腫惡瘡、腸癰等。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腸滑腹瀉者不用。

黃芪燉山甲

用料黃芪30克、穿山甲肉150克。

製法服法將穿山甲肉洗淨切成小塊,黃芪用水稍浸。將兩物同置燉盅內,可加紅棗2枚。隔水燉透。

吃肉喝汁。

功效黃芪益氣補中,托裏排膿生肌;穿山甲肉滋陰養血,解毒生肌。本膳有托裏排膿,去腐生新的功效。

用於氣虛體弱,癰瘡內陷,遷延不愈,膿毒不盡者。

注意事項實熱及癰瘡初起不宜選用。

23.小兒濕疹

嬰兒濕疹俗稱奶癬,是嬰兒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多見於2~3個月的小嬰兒,冬春季節多見。皮疹常見於頭麵部,或遍及全身。初起皮膚發紅,繼而出現較密集的紅色丘疹或小水皰,水皰破後流黃水糜爛,水幹後結黃痂。患者瘙癢異常,喜用手搔抓而破潰,甚或繼發感染。本病與嬰兒體質及喂奶有關。中醫認為因內生濕毒,外受風邪引起,如不注意喂養,濕疹可長期反複發作或不愈。如喂養得當,斷奶後濕疹亦可逐漸自愈。正如明代醫家陳實功所述:“奶癬,兒在胎中,母食五辛,遺熱與兒,生後頭麵遍身發為奶癬,流脂成片,睡臥不安,搔癢不絕。”

飲食注意:無論喂母奶或是牛奶,都要定時定量。對牛奶過敏的嬰兒應改人奶、羊奶或代奶粉喂養,或將牛奶多煮一會兒,少加糖,或牛奶加1/3或1/2的米湯,以後根據孩子消化吸收情況逐漸由稀到濃增加奶量。母乳哺養的嬰兒要縮短喂奶時間,2次母奶之間可喂淡菜水或淡果汁。母親應少食蛋奶製品及辛辣、海味、腥味食品。要注意保持嬰兒大便通暢。便秘者常服些蜂蜜水,大便次數多者用神曲或穀麥芽適量煎水服,以助消化。稍大孩子忌食葷腥發物,如蛋、奶、海味食品等。

薏苡仁飲

用料薏苡仁30克,冰糖適量。

製法服法苡仁(粒大飽滿色白者佳用水浸泡1夜,以去除薏苡仁特有的難聞氣味。次日,把水潷幹,加8倍水,用沙鍋置文火上,煮至快軟時,加入適量冰糖即可。連仁帶湯,分數次喂食嬰兒,每日1劑。

功效本飲有清熱利濕,健脾和中的作用,適宜於濕疹常服。本飲亦可加粳米煮粥食用,功用同上,更適宜脾虛食欲不振者。

綠豆粥

用料綠豆30克、粳米適量。

製法服法以上二味同煮,熟後可加冰糖適量調服。亦可單用綠豆煎水服,以綠豆煮爛為度,每日1次。

功效綠豆性涼味甘,有較強的藥力,故本粥能清熱涼血,利濕去毒。適宜濕疹熱甚者,見疹紅水多,大便幹結,舌紅苔黃較明顯。

苦參雞蛋

用料雞蛋1個、苦參30克、紅糖30克。

製法服法先將苦參濃煎取汁,去渣將打散的雞蛋及紅糖同時加入,煮熟即可。

飲湯,每日1次,連用6天。

功效苦參可清熱解毒,燥濕殺蟲;雞蛋潤燥和胃,解毒。本湯可收清熱除濕,解毒潤燥的作用。

用於嬰幼兒濕疹,奶癬等。

注意事項本湯雖有苦味,但有糖和蛋香,嬰兒亦不會拒食。對於脾胃虛寒的患兒則宜慎用。

將軍蛋

用料雞蛋1個、生大黃末15克。

製法服法先將雞蛋頂端敲出一個小孔,放入大黃細末,然後用草紙封閉小孔,煮熟即成。

空服食用,每日1~2個,連服4天。

功效大黃味苦性寒,性趨下行,古有“將軍”之稱,功能清熱解毒,燥濕。雞蛋可和中調味。

用於胃熱濕疹,大便幹結或臭穢者。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血虛體弱者忌用。

綠豆蛋清糊

用料綠豆50克、雞蛋1個。

製法服法將綠豆研成細末,取雞蛋清,與豆末調成糊狀。

外敷患處,每日一換,至愈為度。

功效綠豆清熱解毒,雞蛋清含有溶菌酶,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用於局部的濕疹,或痱子,尤適宜合並有輕微感染者。

注意事項有化膿或滲液過多時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