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脾虛濕盛,感冒發熱不宜用。
天門冬粥
用料天門冬15~20克、粳米30~60克、冰糖適量。
製法服法先將天門冬濃煎取汁,去渣,入粳米煮粥,沸後加入冰糖,再文火煮成粥。
午晚服食,3~5天為1療程,間隔3天再服。
功效天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微滑,無毒,為中醫養肺腎之陰,治肺腎虛熱的常用主藥。天門冬含有天門冬酰胺、葡萄糖、果糖粘液質等,藥理試驗對多種致病菌有抑製作用及鎮咳祛痰作用。用天門冬與粳米同用,則更能健胃培土,土能生金,中醫“五行學說”認為“土”就是脾,“金”就是肺,所以增強了兩藥的作用。加入冰糖,可糾正微苦之味,又可增加滋養作用。本粥可滋陰除煩,生津止汗。
用於肺陰不足,虛煩內熱,午後低熱,夜間盜汗,痰中帶血等。
注意事項天門冬屬甘寒清潤藥物,因此對虛寒腹瀉、外感風寒咳嗽的患兒,不宜選用。
沙參粥
用料沙參15~30克、粳米30~60克、冰糖適量。
製法服法先將沙參煎取濃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後加入冰糖同煮為稀薄粥。
隨意服食,3~5天為1療程。
功效沙參性味甘涼,是中醫常用的養陰藥物之一。《粥譜》中載:“沙參粥,補藏陰,療肺熱。”所謂“補藏陰”,主要是指補肺胃之陰。熱病之後,往往會出現肺胃陰傷,津少口渴之症,食用沙參粥,確可清餘熱,潤肺胃。所謂“療肺熱”,指肺燥肺癆的病兒,肺陰不足,虛火灼肺,陰虛火旺,低熱盜汗,服食沙參粥,有清熱止咳,生津潤肺的效果。加入冰糖,既可調味,又可增強療效。
用於肺熱肺燥,潮熱盜汗,口幹咽燥等。
注意事項煮粥不宜稠厚,宜稀爛清薄。對受涼感冒的咳嗽患兒忌食。
16.夏季熱
本病又稱暑熱症,為盛夏期間嬰兒發熱經久不退,常待秋涼後自愈。病因未肯定,一般認為是炎熱氣候影響體溫調節中樞所致。多見於6個月~5歲的嬰兒。臨床其主要表現為入夏後長期低熱不退,形體消瘦,神疲乏力,煩躁無汗,多飲多尿。中醫認為本症主要由於脾胃陰虛,暑熱外侵。所以治療以清暑益氣、養陰生津為主。本症食療藥膳效果較好,其取藥之性,用食之味,食借藥力,藥助食威,相輔相成而收到療效。
黃瓜蜜條
用料黃瓜1500克、蜂蜜100克。
製法服法將黃瓜洗淨,去瓤切成條狀,放鍋內加少許水,煮沸後去掉湯汁,趁熱加入蜂蜜調勻,煮沸即成。
隨意食用,可作水果,每日數次。
功效黃瓜味甘性涼,能清熱止渴,利水消腫,清火解毒。含有糖類、苷類、咖啡酸,綠原酸、多種氨基酸、維生素B1、C及揮發油苦味成分、葫蘆素等成分。蜂蜜潤燥解毒,並起到調味作用。
用於嬰兒夏季熱見煩熱口渴,小便不利,亦可用於濕熱瀉痢較輕者。
注意事項裏寒或虛證不宜服食。《滇南本草》說:“動寒痰、胃冷者食之,腹痛吐瀉。”應予注意。
西瓜蜜條
用料西瓜1500克、蜂蜜100克。
製法服法將西瓜皮除去內瓤層及綠色表皮,留取瓜皮的肉質,洗淨切條。製法如黃瓜蜜條。
隨意食用。
功效西瓜皮入藥稱西瓜翠衣,性味甘涼,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小便的功效。藥理試驗證明有較好的利尿作用。主要含有蘋果酸、7酸、果糖、維生素B、C和鈣、7、鐵等成分。與蜂蜜同用,可減輕西瓜皮的寒滑之性,而增強潤燥養陰作用。
用於夏季熱暑熱較重,心煩口渴,大便幹燥,小便短赤。
注意事項素體脾胃虛寒或兼見大便溏瀉的病兒不宜。
荷葉飲
用料鮮荷葉100克,蜂蜜或白糖100克。
製法服法將荷葉洗淨加水適量煎煮,煮成後加蜂蜜或白糖,稍沸即成。
作飲料用,每日1劑,連用數天。
功效荷葉味苦性寧,其氣芳香,新鮮者善清夏季暑熱。含有荷葉堿、蓮堿等成分,藥理證明其浸劑和煎劑在動物實驗中能直接擴張血管,從而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加糖調味,起到解暑清熱,養陰醒胃的作用。
用於夏季熱見神疲乏力,飲食不思,口渴不止,胸悶苔厚者。
注意事項以用鮮荷葉效果較好,幹者效果稍遜。可將荷葉飲放冰箱冷凍後飲用,增強解暑清熱之效。但脾胃虛弱者不宜。
冬瓜荷葉湯
用料冬瓜500克,嫩荷葉1張。
製法服法冬瓜洗淨,連皮切塊;荷葉剪碎,加水煮湯,湯成去荷葉,加鹽調味。
飲湯食瓜,每日2次。
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微寒,有清熱化痰、除煩止渴,利尿消腫等功效,含有蛋白質、糖類、粗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等成分。荷葉清熱解暑。兩物同用,相得益彰,起到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
用於夏季熱煩渴不止,小便不利。
注意事項冬瓜要連皮,可增強利尿的功效。脾胃虛寒,陽氣不足,陰虛消瘦者不宜選用。
麥冬粥
用料麥冬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服法先將麥冬洗淨,煎湯取汁,粳米煮粥至半成品,加入麥冬汁及冰糖,至煮成稀粥。
早晚當點心服食。
功效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潤肺止咳,益胃清心等作用,含有沿階草皂甙、多量葡萄糖、果糖、蔗糖及多量低聚糠、維生素A樣物質等。藥理研究有解熱、消炎、鎮咳、強心等作用;能明顯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與米同煮粥,則明顯增強其益胃養陰、清熱除煩的功效。
用於夏季熱久不消退,胃陰不足,不思飲食,形體消瘦者。
五味枸杞飲
用料五味子、枸杞子、冰糖各50克。
製法服法將五味子用紗布袋裝好,與枸杞子加水1000毫升,慢火煎取800毫升藥液。加冰糖煎沸至糖溶化。
代茶飲用,隨意飲之。
功效五味子性味酸溫,主要有寧心補腎,養心益氣,收斂固澀等作用。主要成分為五味子素等,藥理研究有增強中樞神經係統的興奮與抑製過程,使之趨於平衡。有強心作用,並有較好的保護肝細胞作用。枸杞子甘平,有滋陰補血,益精明目等功效。兩藥同用,加冰糖,起調味而增強清潤作用,起到斂陰止渴、養血安神的作用。
用治夏季熱,久治不愈,患兒貧血,真陰已傷,煩渴而反飲水不多,形體日漸消瘦。
注意事項有實熱,表邪外感,脾虛濕滯及泄瀉者不宜選用。
葛根粥
用料鮮葛根40克、粳米100克。
製法服法將葛根洗淨切片,與水同磨,待沉澱後取粉。粳米另煮粥,粥至半成時,加入葛粉,同煮成稀粥。
早晚做點心食。
功效葛根性味辛、甘、平,有解肌清熱,生津止渴作用。主要含有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黃酮等成分,藥理研究其有明顯的解熱作用。與米同用,可減輕其寒滑作用,延緩藥效。起到清胃養陰,生津止渴的作用。
用於夏季熱,胃熱作渴,多飲多食,大便不暢。
注意事項脾虛便溏,無胃熱作渴者不宜選用。
苦瓜粥
用料苦瓜10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製法服法將苦瓜洗淨切塊,與米同煮成粥,粥至半熟時加入冰糖。
供早晚食用。
功效苦瓜味苦性寒,能清熱解暑,含有苦瓜甙,5-羥基色胺、穀氨酸、丙氨酸、瓜氨酸、牛乳糖醛酸、果膠等成分。選用時以色青白、質脆嫩者為宜。與米及冰糖同用,可減輕苦味,加強健胃作用。起到清熱解暑、養陰健胃的功效。
用於夏季熱,煩渴不止,少食多飲,或伴有目赤尿短者。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大便溏爛,不宜選用。
洋參麥冬粥
用料西洋參3克,麥冬15克,粳米100克。
製法服法先將麥冬煎汁,去渣入粳米煎煮成粥。洋參另燉,將參湯加入粥中,稍煮至沸即可。
早晚食用,或隨意食用。
功效西洋參即花旗參,性味甘、微苦、涼,能補肺降火,養胃生津。麥冬為養陰清熱的常用藥,與粳米同用又可健胃。本粥有養陰清熱,除煩健胃的功效。
用治夏季熱,病久氣陰兩虛,煩渴消瘦,胃納不佳者。
注意事項新有感冒,壯熱便結者不宜選用。
17.五軟
嬰兒五軟,指頭軟、項軟、四肢軟、肌肉軟、口軟。表現為頭項軟弱傾斜,不能抬舉;口軟唇弛,嘴嚼無力;手軟下垂,不能握拳;足軟不能站立;肌肉軟而不堅,皮寬肉削,同時智力也較遲鈍。多見於3歲以下的幼兒。大概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缺鈣、缺鋅、營養不良、發育欠佳等病症。主要由於脾腎髒氣虛弱或先天稟賦不足,不能滋養骨肉所致。治療上除加強營養,治療原發病外,可配合藥膳食療,對加速疾病痊愈,促進嬰兒生長發育,有重要的意義。
羊肉粥
用料取新鮮羊肉100~150克、蘿卜1個、粳米30克。
製法服法羊肉洗淨切碎,最好用開水稍燙後,去其血腥味。與去皮蘿卜同燉,待肉將熟時,取出蘿卜,放粳米同煮成粥。
調味後食用,可於早晚溫熱食。最好是在秋冬季節食用。
功效羊肉味甘性溫,助亢陽、補精血,為強壯類食品。羊肉甘熱,能補血之虛,有形之物也,能補有形肌肉之氣。
用治腎虛骨弱,肌肉萎軟,足膝無力。
注意事項此粥性較溫熱,適於冬季,以5~7天為一療程。夏季不宜服食。陰虛有火的嬰兒不宜選用。
狗肉粥
用料狗肉250克、肉蓯蓉10~15克、生薑數片、粳米50~100克。
製法服法將狗肉切塊洗淨,起油鍋,入生薑,將狗肉爆炒至香味出,盛於煲內。另將肉蓯蓉用適量水煎煮,取汁去渣。將藥汁入狗肉、粳米同煮成粥。
早晚溫熱服食,秋冬季食用。
功效狗肉具有溫補脾腎,去寒助陽之功。《食療本草》載:“狗肉補五勞七傷,益陽事,補血脈,厚腸胃,實下焦,填精髓。”肉蓯蓉味甘鹹,性溫無毒,《神農本草經》說:“主五勞七傷,補中,養五髒,強陰,益精氣,久服輕身。”兩物同用,增強溫補益氣之力,更合粳米益中厚胃。
治腎虧陽虛,先天不足,四肢酸軟,頭囟遲合的嬰兒。腸燥便結者更宜。
注意事項肉蓯蓉有潤腸通便作用,因此大便溏薄者忌用。其他事項同羊肉粥條。適於冬季,以5~7天為一療程。夏季不宜服食。陰虛有火的小兒不宜選用。
菟絲子粥
用料菟絲子15~30克、粳米30~60克、白糖適量。
製法服法將菟絲子洗淨搗碎,加水煎汁,去渣留汁,入米煮粥,粥成後加入白糖。
分早晚2次服食,入冬即食,須堅持長期食用。一般7~10天為1療程,每隔3~5天再服。
功效菟絲子味甘性平,入肝、腎經。《神農本草經》說其“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久服明目,輕身延年”。由於其性柔潤而多液,不溫不燥,補而不膩,為平補陰陽的藥物。
用治肝腎不足,體弱虛衰,發育不良的嬰兒。
注意事項菟絲子粥是和緩的補養強壯性藥粥,若要達到預期效果,須堅持長期食用,必能收效。感冒期間停服。
胡蘿卜排骨湯
用料胡蘿卜、豬排骨各約250克,生薑2片。
製法服法將上料洗淨切塊,加水適量同燉2小時左右即成。
調味後食物喝湯,佐餐亦可。
功效胡蘿卜除含有豐富維生素A外,還含有一定的糖、蛋白質等,還可促進血紅蛋白的生成,故有補血作用。豬排骨可益精髓,強骨。此外此湯有潤燥滋陰,養筋強骨之功效。
用治行動遲緩的嬰兒,筋骨發育欠佳,症見唇幹,口燥,形體消瘦者。
注意事項本膳可作一般佐餐之用,常宜食用,無拘時日,隨嬰兒興趣而食之。
鱔魚栗子
用料黃鱔1條、板栗100克、牛蹄筋(熟品50克。
製法服法將鱔魚去內髒及骨,切段,板栗切片,牛蹄筋切小塊,一同入油鍋中爆炒,下醬油、料酒、糖、薑、蔥、精湯,燜煮即成。
佐餐食用。
功效鱔魚益肝補血,板栗滋腎強骨,本膳可收補虛損,強筋骨的作用。
嬰兒缺鈣,見四肢軟弱,頭囟遲合,無力者食之。
注意事項鱔魚應選購黃鱔,患有肝炎的嬰兒勿食本膳。
蛇骨淮山湯
用料蛇骨1~2條,淮山30~60克、紅棗5枚。
製法服法將蛇骨洗淨,開水浸泡剔除血腥味,起油鍋加生薑2片爆炒,入沙鍋與淮山、紅棗同燉1~2小時。
調味後飲湯吃淮山。
功效本膳取蛇骨的強骨通經作用,配以淮山健脾益胃之功,起到健脾強骨的效果。
治療嬰兒佝僂病,發育遲緩症。
注意事項吃時注意撈淨蛇骨,以免小孩梗骨。如大便溏薄,納食呆滯者,則不入紅棗。
絲瓜蝦皮豬肝湯
用料絲瓜250克、蝦皮30克、豬肝50克,蔥花、薑絲適量。
製法服法將絲瓜去棱洗淨切段,豬肝洗淨切片,蝦皮用水浸泡。起油鍋,入薑絲、蔥花和豬肝,略炒,倒入蝦皮,清水適量,煮沸後投入絲瓜,再燉3~5分鍾即成。
佐餐食用,吃物喝湯。連吃數天。
功效蝦皮中含鈣每百克高達2000毫克,豬肝含豐富的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吸收,絲瓜性涼而有通絡作用。合用可起到通絡行血,補鈣強骨之功效。味道鮮美,嬰兒愛吃。
主治嬰兒缺鈣,佝僂病,發育遲鈍,牙齒遲長等。
注意事項不可同吃菠菜和竹筍。
栗子糕
用料栗子500克、白糖250克。
製法服法將栗子放鍋內煮30分鍾,待冷卻後,剝3及皮。用碗盛後上籠蒸30分鍾,出鍋,加白糖拌成泥,倒入搪瓷盤內,弄平切塊即可。
當點心吃用,隨意吃用。
功效栗子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澱粉、糖類、維生素B1、脂肪酶等。《食療本草》認為其可“主治腎氣虛虧,腰腳無力,便溏腹瀉,久瀉不止或便血”。
凡嬰兒筋骨不健,四肢軟弱,發育不良等均適用。
注意事項大便幹結的嬰兒不宜多吃。
18.遺尿
小便不能控製稱為“遺溺”。小兒由於中樞神經係統發育未成熟,3歲以前,多於熟睡後遺尿,一般不視為疾病。如果3歲以後還遺尿頻繁的,應作病症對待。此症極為頑固,有至10餘歲不愈,俗稱“尿床”。古代醫家認為“膀胱不約為遺溺”,一般屬於虛證。因膀胱屬腎所主,腎髒虛寒則不能製約膀胱,膀胱不能約束,水失所主。治療以益腎固攝為主。
肉蓯蓉粥
用料肉蓯蓉10~30克,精羊肉30~60克,粳米30~60克,薑蔥少許。
製法服法先將肉蓯蓉置沙鍋煮爛,留汁去渣,再入羊肉、粳米慢火煮成稀粥。粥成後入薑蔥,再煮沸即成。調味後作晚餐食用。
功效肉蓯蓉味甘鹹,入腎,性溫無毒。《神農本草經》載:“味甘微溫,主五勞七傷,養五髒、益精氣,久服輕身。”羊肉填精益腎,性溫,粳米健胃。此粥多服則有溫腎暖胃,益精養血的功效。可治腎虛不足,陽虛便秘,遺尿諸症。
注意事項大便溏爛,陰虛火旺者不宜服食。
豬腎粥
用料豬腎腰子2枚、粳米50克,薑、蔥適量。
製法服法將豬腎洗淨,用開水稍燙浸去除腥異味,與粳米合煮成粥,將熟時入薑蔥。調味後適宜晨起作早餐食用。
功效本粥取中醫“以形補形”的用藥原則,有補腎強腰、健脾和胃的作用。可治遺尿諸症,常食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麻雀粥
用料麻雀2隻、粳米30克、黃酒1杯、蔥適量。
製法服法將麻雀去毛和內髒,洗淨晾幹水,切塊後起鍋炒熟,用黃酒稍煮,約15分鍾後加水,下米,文火煮成粥,將熟時入蔥。調味後晨起作早餐服用。
功效本粥補腎助陽,用於遺尿,症見形寒怕冷,麵色蒼白或有浮腫的嬰兒。
注意事項陰虛內熱者慎服。
沙蟲瘦肉湯
用料沙蟲海產品,海味食品店有售)30克,蔥適量,瘦肉30克。
製法服法先將沙蟲浸泡除淨泥沙,晾幹待用;瘦豬肉切絲醃好待用。將沙蟲起鍋爆炒,然後加水適量,約煮沸後20分鍾,湯水呈奶白色,加入瘦肉絲,稍煮,肉熟後入蔥花,調味即成。食肉及沙蟲,喝湯;可作佐餐食用。
功效沙蟲含豐富的蛋白質及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具有固腎益精作用,與瘦肉同用,加強滋補強壯的功效。可長期食用,對嬰兒尿床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豬脬糯米飯
用料豬脬即豬膀胱1個,糯米適量,荔枝肉30克。
製法服法將豬脬切開洗淨,糯米、荔枝肉塞入豬膀胱內煮熟。分次食用,或每日食幹荔枝10個。
功效本膳能補肺益脾、固脬縮尿。適宜嬰兒尿床,並見體虛多汗,容易感冒,納差便溏等。
黃芪膏
用料生黃芪120克,蜂蜜30克,甘草6克,淮山藥10克,鮮茅根12克。
製法服法先將黃芪、茅根煎沸,去渣,取汁2杯,甘草、山藥研末後調入同煎,煎時用筷子攪之。勿令二末沉鍋底,一沸其膏即成,再調入蜂蜜,令微似沸。分多次飲服。
功效本膳能補肺益脾,益氣利濕,主治同豬脬糯米飯、並見氣虛輕度浮腫等。
注意事項本品原方有石膏,本膳不用。
19.尿頻、尿急、尿痛
嬰兒常見有尿頻、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難的病症,有的還伴有發熱。醫學上稱為泌尿道感染,是指腎髒、腎盂、膀胱、尿道的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病變。嬰幼兒發病率較高,女孩多於男孩,孩子常在排尿時哭鬧,並懼怕小便,有時可查見孩子的尿道口充血稍紅腫,有的可見異常的分泌物。本病屬於中醫“淋證”的熱淋範疇,多因濕熱蘊結下焦,治療以清利濕熱為主,慢性者健脾補腎,輔以滲濕。一般本病可以治愈,較少留有後遺症,但應在急性期徹底治療,避免轉為慢性。平時應讓小孩穿幹淨的褲子,特別是在地下玩時,避免感染。食療對本症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對解除排尿時的痛苦,恢複排尿通暢有特殊的療效。
金錢草飲
用料金錢草30~50克、甘草3克、大棗3枚。
製法服法將三物加水同煎,代茶飲用,隨時頻飲。連飲3~7天。
功效金錢草味微鹹,性平,能除濕退黃,利水通淋。含黃酮類、甙類、揮發油、氨基酸、膽堿及鉀鹽等成分,其煎劑有利膽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製作用。金錢草與清熱解毒的甘草,和中益氣的大棗同用,攻邪而不傷正,有清熱通淋,利尿除濕的作用。
用於尿頻尿痛,排尿不暢。
注意事項脾虛體弱者慎用。無尿痛者不宜選用。
赤小豆湯
用料赤小豆100克,紅糖適量。
製法服法將赤小豆洗淨,加水適量煎湯,湯成加紅糖。
隨意飲用。
功效赤小豆味甘性平,能健脾利濕,散血解毒。用湯加紅糖,能補中緩急,和血行瘀,起到利尿除濕,和血止痛的功效。
用於尿急尿痛,小便不利。
注意事項脾虛者慎用。有發熱則不必加糖。
二鮮飲
用料鮮藕120克、鮮茅根120克。
製法服法將藕切片,茅根切碎(無鮮品也可用幹品30克),同煎代茶飲,不拘時頻飲。
功效藕能清暑生津,利尿除濕;茅根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本飲有很好的清熱利尿、解毒止血的功效。
用於膀胱炎之尿痛、尿急、尿血。
注意事項氣虛麵白者不宜選用。
滑石粥
用料滑石15~30克、瞿麥10克、粳米30~60克。
製法服法先把滑石用布包紮,然後與瞿麥同入沙鍋煎汁,去渣留汁,入粳米煮為稀薄粥。
早晚食用,連用3~5天。
功效滑石為矽酸鹽類礦物,主要成分為矽酸鎂。其甘淡性寒,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暑的作用;滑利通竅,專用於利小便。《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說:“因熱小便不利者,滑石最為要藥。”瞿麥也是一味清熱、利尿、通淋的藥物,主治“熱淋”;小便不通,淋漓不爽,以及尿道刺痛,與米同煮為粥,可以增強療效。
用於急性尿路感染,尿頻、尿急、尿痛。
注意事項本粥滑利破血,平素如有遺尿的患兒,最好不用。若食用時,不可多服。粥要稀薄勿稠。
車前葉粥
用料新鮮車前草葉30~60克、蔥白1莖、粳米30~60克。
製法服法將車前葉洗淨,切碎,同蔥白煎汁,去渣後入粳米煮成稀粥。
日服2次,3~5天1療程。
功效車前草的葉和子均能入藥,功用相同,可以利水清熱、祛痰止咳。車前葉味甘、性寒、無毒。近代研究報道,車前不僅有顯著利尿作用,增加水分的排泄,還有明顯的祛痰、抗菌效果。用車前葉煮粥食,對體質虛弱者,更為適宜。
用於急性或慢性泌尿道感染,見尿頻、尿急、尿痛者。也可治療急性腸炎,大便水瀉以及菌痢。
注意事項車前屬“甘滑通利”之品,有遺尿習慣的患兒慎用。
牽牛子粥
用料牽牛子末0.5~1克、粳米30~60克、生薑2片。
製法服法先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後放入牽牛子粉及生薑,煮成稀粥服食。
日服2次,溫涼時服。3~5天1療程。
功效牽牛子入藥稱“黑醜”或“白醜”,主要根據其子表麵顏色而別。味苦辛、性寒,有泄水、下氣、殺蟲的作用。藥理試驗,牽牛子所含的樹脂性物質,在腸內遇到膽汁及腸液,就分解出牽牛子素,他對腸道有強烈刺激,增加腸蠕動,引起腸粘膜充血,分泌增加,故可導致水瀉。在瀉下的同時,還能加強腎的活動而利尿。牽牛子是峻下逐水藥,同粳米生薑煮粥用,既可緩和牽牛子猛烈之性,又可借粳米的補益作用,保護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