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大明官場,隻論立場。如果你對我不忠,哪怕你做的事是好事,對不起,沒人會原諒你。
但是張華不後悔,在湖廣的時候他就想到了這一點。但是他不後悔,為了民族。
同時湖廣方麵也給了相應的千戶和百戶的告身,還有三千兩,實則隻有不足兩千兩的軍餉,另將南陽府作為勇武營的就食地。由於湖廣方麵對張華軍中的人事情況並不熟悉,因此這一方麵沒有過多刁難。但是一名監軍還是不請自到。
夜晚,黃恒和何超以及張華,還有狄扈以及幾名親信的軍官和文吏都聚在唐河縣衙中。大家好似都期待著什麼。
張華裝模做樣的清了清嗓子,說道“當初我說過要給大家一個前程,如今結果下來了。狄扈,黃恒,你們兩個晉升為副千戶,一人掌管兩個五百人隊。”
“謝主公!”
“何超,你升為八品,授襄陽通判,掌管營中一應後勤事宜。”
“謝主公!”
“胡大,梁七,丁安,魯文,張強,張倉,你們五人升為百戶。”
…….其餘的文吏也都升為九品的文官。然後又獎了一些銀兩,接著就是酒席。席間隻有黃酒和一些肉菜,雖然很簡陋,但是大家都吃得很快活。
張華舉杯感歎道“五個月之前,我張某人還是一介白身,誰知今日也是一個坐營軍官,手下有你們一群人才,還有幾千士兵,近十萬百姓。當初那些笑話我的人恐怕想不到如今吧!也是天助啊。”
黃恒舉杯敬酒道“主公慧眼識珠,看出這河南之地大有前途,然後有親身來此,事事努力,遂有此基業。那些酸儒沒有眼光又不肯冒險,就算是羨慕又能如何!倒是我等今日有此出息,還是要謝謝主公。我在此敬主公一杯。”
“對了,如今我們已與官府聯係上了,就不要再叫主公了,否則被別人聽到總歸有些不好。至於以後,有其實總比有其名要好。”
“大人深謀遠慮,我等佩服。”
“接下來就快是秋收了,咱們手中也沒多少錢,該收稅了。你們說,收多少好呢?”
何超說“我朝田賦,官田每畝五升餘,民田減二升。我南陽府宜用前者,而因為養兵所需,略加之,五升半應該是合適的。”
張華沉吟了一會兒,說道“你算過嗎,這樣一個規模的田賦,能維持多大一個規模的軍隊?”
“大概,十萬民能養五千餘披甲戰兵。”何超越說聲音越小。
“大人,收取每畝所產的一半,給他們留下夠吃的就行了。聽何通判說,咱們北方糧食一般每畝能產一石半,也就是十五升,這要是收上一半,就是七升半,年成好一些能有八升,湖廣再給補貼一點,就能養活咱們現在這些人馬了。”
張華不置可否,仍然在思考。如果收的太高,或許老百姓勉強能吃飽,但是就沒錢買另外一些生活必須的物資,這樣就會影響經濟的發展,早晚還是有害處的;如果收的太高,又會使養軍變得困難。張華這種情況沒有可以參照的對象,隻有自己摸索。
於是張華說“就暫且定為七升吧,現在耕地的,大多是咱們的士兵的家屬,不能盤剝的太狠了。等以後再調整吧。”
但是,他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一家二十畝地,在這個時代是剛好夠一家四五口人吃的,但是如果交了稍高的稅,就所剩無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