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一)(1 / 2)

南陽一戰張華所部獲利極多,在官衙裏繳獲了三千兩白銀,在南陽的糧庫中張華找到了大量的糧食,足夠他手下的幾萬人吃到九月。而在武庫裏麵,張華又找到了大量的武器,足以裝備四千人。而最令張華欣喜的是,這個武庫中還有數量巨大的火器!

根據俘虜交代,這個武庫中的武器幾年來一直是在供應左良玉部,但是左良玉由於南退倉皇,沒有帶走其中的武器,而白旺所部南下以來一直沒有大的戰事,所以也就沒有動這裏的武器。

張華令人清點過武庫裏的武器之後,發現這裏麵有五百多杆火銃,抬槍五十餘杆,還有虎尊炮四門,弗朗機炮一門,但是最讓張華興奮的是,武庫的最深處居然找到了六十杆魯密銃!而火藥也有數百石。

其實幾門火炮已經被拖出了武庫,也就是說如果勇武營沒有及時登上城牆,士兵們就會麵臨金屬風暴的威脅。

但是張華絲毫不能放鬆,因為東邊還有兩千多順軍。甚至順軍後麵的明軍是一個什麼態度,都是未知的。

但很快,斥候就報告了桐柏方向的順軍與明軍小規模交戰後退入湖廣的消息。幾天後,勇武營就在唐河與明軍大部彙合了。就這樣,南陽的局勢逐漸穩定下來了。而張華也將請求獨立設營並以南陽為就食地的呈文遞了上去。呈文回複需要等,但是張華這段時間也沒閑著。

他首先整編了自己的部隊。他現在手中有經過訓練的丁壯四千餘人,而且也有相應數量的武器,但是正規程度極差,隻是能保證一人一件武器。按照正規建製,槍盾兵除了盾牌和長槍之外,還需要有一副棉甲和一柄腰刀,而弓箭手,火銃手,炮手也都需要腰刀和棉甲防身。但是張華這裏滿打滿算也隻有三百來付棉甲,腰刀缺口更大。但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張華在此刻也必須有一支人數足夠多的部隊,用來嚇阻湖廣方麵吞並他的部隊的野心。這就象後世各國紛紛建立足夠強大的常備軍一樣,或許有較少的人就能抵抗入侵,但是對方因為人少而敢於入侵卻是很麻煩的事。因此張華思來想去決定還是建立一支規模較大的部隊,但是分為兩部分,正兵和輔兵。其中正兵全副裝備,裝備重型火器,披甲,執行主要作戰任務。而輔兵隻保證少量防身用的武器,不裝備重型火器,主要任務是運輸並保護糧草,執行軍事工程的修築,維持地方治安,在正兵未達到完全披甲之前不披裝甲。也就是說輔兵集工兵和運輸兵以及警察的功能於一體。張華給自己的部隊定下的規模是,正兵三到四千,輔兵四到五千。這樣一個規模可以使很多對勇武營有野心的武裝打消念頭。

如此一來,如何區分征兵和輔兵的待遇就成了一個問題。畢竟正兵是要上戰場拚命的。商議後決定田地方麵統一授田二十畝,而正兵除軍糧外每月軍餉一兩銀子,輔兵無軍餉。正兵考核不合格降為輔兵,輔兵考核合格升為正兵。

如此一來,張華手中就有了一支三千四百正兵,四千二百輔兵的部隊。正兵每五百人一隊,再加上侍衛隊一百人,火器隊二百人,偵騎隊一百人。其中侍衛隊裝備魯密銃,仍然在訓練。而火器隊主要裝備火炮,但是護炮的人很多,操炮的人找不到,隻是一個空架子。偵騎隊的主要任務是偵查就不用說了。

正兵每隊是三百槍盾兵和一百刀盾兵,再加上弓箭手和一定數量的抬槍,以及一定數量的夥夫,還配有推車以便行軍。由於腰刀實在不足,除了刀盾兵都配有腰刀外,多數槍盾兵和弓箭手一類的,都使用的是斧頭和匕首。而刀盾手還一人配兩支標槍。

五百支火銃都配給了輔兵。畢竟這種武器比較雞肋,有用但是用處不大,戰場上倉促間還容易傷住自己。

另外還有因傷無法繼續上陣作戰的,張華把他們都作為教練隊,專門負責訓練新兵,大概有三四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