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就先肅清南陽境內各縣的順軍,就那百來個人,最好是能夠逼迫他們投降,實在不降的殲滅。”

此時順軍在南陽的控製力聊勝於無,西峽一帶山區散布者很多地主堡寨,順軍一直沒能抽出兵力來解決此時。而南陽十二個縣,西峽和鄧州已經沒有順軍駐守,而原有順軍也大部調往東南的桐柏山區試圖阻止明軍西近(雖然明軍無此打算)。而白旺所部麵對左良玉三十六營十幾萬人也是壓力極大。

實際上這一切與張華有著莫大的關係,沒有他這近四個月送去的近千丁壯,湖廣方麵也下不了進軍信陽,威脅順軍側翼的打算。而進軍信陽的明軍,也有招收中原青壯以實軍力的使命。這不能不說是張華的功勞。

如此,南陽就變的空前的空虛。各縣的兵員都抽調一空,隻有南陽還留守有二百餘人,看守為桐柏兩千餘順軍提供糧草的糧倉。鄧州的順軍也接到了調令,但張華命令找理由拖延了。但早晚會被人發現……

張華與手下就開始思考如何具體實施,畢竟桐柏有南陽,信陽,駐馬店等地的全部順軍,張華覺得勝算不大,南陽府城要攻占並不難,而如果自己斷了桐柏順軍的糧,順軍勢必反撲,張華並不覺得有萬全的把握能堵住他們,況且襄陽一帶的白旺所部就像一座大山讓張華無論如何不能無視…….看來必須與湖廣聯絡,與信陽方麵聯合。信陽方麵據悉是新建的恭義營和忠義營各一部,六千餘人。如果有他們的配合,兩千餘人的順軍隻有被殲滅或是退入湖廣的份兒。當然前提是巡撫衙門相信張華,而且明軍不再犯本位主義。

而張華這裏有經過訓練的戰士四千,但是有武器的隻有不足兩千這還是在順軍撤防的幾個縣大肆征集後的結果。這是張華頭疼的問題,也是眾人不太願意麵對的問題。於是張華下令先對南陽進行全麵偵查。

偵查的結果是:南陽不僅有糧庫,還有一個新建的武庫,以及一個修造武器的鐵匠鋪……這個消息,讓張華這邊下定了攻擊南陽的信心。

還有一個問題,這支軍隊叫什麼名字?張華與諸將商量一番後,決定起名叫做勇武營。有點俗,但是巡撫衙門的官員能夠接受,也就避免了被安上那種太過文人化的名字。

但是張華仍然不放心。他對於明軍的腐朽有一定了解,經常明軍是由於自己上層的傾軋而導致戰敗……那麼這一次呢?

但是無論如何張華都必須打這一仗。現在他隻有努力的訓練沒有武器的士兵,確保他們一拿到武器就能上戰場。他別無選擇,如果不戰,他的這一集團會崩潰。而如果戰敗,反倒隻會有一些不傷筋骨的損失。畢竟南陽是一定可以拿下的,自己可以得到充足的糧食和武器。而戰兵三四千人,百姓幾萬,秋收後這一數字會更大,足夠讓自己大部分的手下歸心,也足以讓湖廣方麵重視。

張華還是相信,巡撫衙門不會無視一支如此可觀的力量,白旺也無力大規模的攻擊他。就算戰敗,等到秋收之後,多少兵招不來呢?

當然,他更相信的是,他對士兵們的誓言,能夠紮根在他們心中。

戰爭機器已經開動,一切都在沿著軌道,走向未知的遠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