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月中下旬,就開始是秋作高粱的播種期了,巡撫衙門又給張華撥付了一批糧食,但隻是能管一小段時間。張華也一直在托魯升找人借錢買糧。

這天氣漸漸的熱起來了。一直以來南陽和鄧州方向都沒有什麼動靜,張華便漸漸放鬆下來。他仍舊需要為糧食發愁,總不能讓家人不過日子吧?張華想著,如果不行的話,是不是在給巡撫衙門多送些人過去,好歹看工作這麼有成效的份上,為了下一步工作的順利開展多撥些錢糧。

另外張華操心的就是自己手下的遠程攻擊能力。缺糧使得張華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買糧上,也就無法得到像魯密銃哪怕是火銃這樣的昂貴武器,連弓箭也買不起。而且弓箭不是每個人都能使用的,有些人,就像張華,雖然也能拉動硬弓,但是稍微遠一點就偏得厲害。而且弓箭手要經過長期的訓練。這也就是雖然早期火銃威力和射速都不如弓箭,但是曆史還是堅定的走向火器時代的原因。

如此一來,選擇便集中到了標槍上了,畢竟這種武器張華可以自製。用韌性比較好的木材,削成四尺長,前粗後細的式樣,裝上附近鐵匠用廢鐵打造的生鐵槍頭。不過因為是生鐵,比較脆,觸地大多會折斷。張華便又下令做了一批訓練用的,把槍頭換成同樣重量的鐵塊。

這樣的標槍,大多數人都能投出近二十步。張華就挑選那些臂長力大的作為標槍手。本來張華是想給每個刀盾手配上兩隻,但是實在是人多武器少,所以就設立了專門的標槍手。

有時張華悲哀的想到,自己是把部隊退化到羅馬軍團的時代了。

實際上,張華所造的並不能稱為標槍,而隻是一種短矛。真正的標槍,長度可達兩米,而且略微彎曲。現代的標槍由於優良的空氣動力學性能,曾有192米的記錄。

時間進入了六月,天氣愈發炎熱。一日張華正在擬定呈文,突然外麵一陣喧嘩,張華正想嗬斥,這時一個家丁進來通報說,在東邊石橋一帶發現數百順軍,正渡河向西進發!

頓時張華大腦裏轟的一聲。自己燈下黑的策略還是失敗了,該來的終究要來了。

但是張華一想到自己幾個月以來辛辛苦苦收攏的好幾千饑民,勤勤懇懇練就的幾百士兵,還有再有三四個月就要收獲的糧食,甚或是自己宏圖偉業流產的可怕後果……..頓時憤怒就壓倒了恐懼。

“絕不!絕不行!”張華一拍桌子大吼道。把周圍的文吏和莊丁嚇了一大跳。

“大人,怎怎麼了?”

“那些百姓,還有地裏的糧食,他們都休想拿走!休想!!傳我命令,集結全軍迎戰,並把附近的百姓全部轉移。”

正在組織部隊訓練的黃恒迅速集結了部隊張華怒氣未消,立刻領著部隊到張坡東麵列陣迎敵。一共五個總旗二百五十人。為了穩妥起見,張華把訓練時間較久的三個放在第一線,另兩個放在後麵做預備隊。每個小旗都有七名長矛兵,兩名刀牌手,還有一名標槍手。

漸漸地,地平線上起了一股煙塵。順軍靠近了。

慢慢地,煙塵中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騎兵。順軍也就一百左右的士兵,其中有接近五十的騎兵。雖然人不多,但是騎兵行進時的煙塵確實給人一種壯闊之感。張華這邊出奇的安靜,連對麵馬匹的噴鼻聲都聽得一清二楚。

而張華這裏的士兵,感受著這地麵的振動,看著對方騎兵越來越大,還有那沸反盈天的煙塵…….不由得腿肚子發軟。如果不是張華站在第一排最前方的話,恐怕就會有人離陣而逃。現在軍人的素質在他們身上起了一些作用。但是,因為訓練時間太短,作用相當有限。或許,敵人的一個衝鋒就會打破看似牢固的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