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庫裏還有少量的三眼銃,這是一種騎兵武器,雖然精度不高射程不遠,但是對付流寇的集群衝鋒火力密度強於火銃,畢竟可以三連發。而且遇上身披重甲的敵人可以當鐵棒用,作為信號槍用效果也很好。但是文書上沒有這一項,張華便自己掏錢,買了四杆。
最後張華盡量用漫不經心的語氣問庫管說“有沒有那個魯密銃,聽說打鳥打的特別準。”庫管想了一下說“那東西太廢鐵料了,前些年打了一些,後來就沒了。那幾十杆也早就被人買走了”。
魯密銃由於是精鐵鑽製的銃管,所以管壁光滑,管身堅固,彈道性能較好。但是五六十斤粗鐵才煉得出五六斤精鐵,其造價極為高昂,製造數量較少。張華前些年曾經托人買了一支用來打獵,所以對它印象很深。
既然如此,張華又買了幾十斤火藥後就告辭了。等到雇車把東西送到倉庫裏麵,日頭已是偏西了。
第二天張華便前去軍營調兵,這次比前日方便了許多,畢竟恭義營是何騰蛟剛建立的部隊,還沒染上左良玉部隊的壞習氣。一位副千戶把士兵們都在校場聚齊,宣讀了巡撫衙門的命令。
張華上前問道“有人願意隨本知事前往河南嗎?去的人都有每月一兩半銀子的足餉,而且先發三兩的安家銀子,隻招三十人。”
下邊的士兵一改剛才的麵無表情,開始交頭接耳。剛才的那位副千戶收了張華的孝敬,似乎不忍心讓張華吃虧,附到張華耳畔說“小郎君,這調兵是巡撫衙門的令,這些當兵的你挑哪個就是那個,何必出這麼高的價,給個兩三成的餉不就行了。”
張華笑道“老兄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是這次去也是赴險地,多給些錢也是應有之義。”其實張華心想,若還似一般軍將那般帶兵,鬧得官兵離心,在武昌或許還好,出了城到河南那般險境,估計路上就會有兵變。
可是還是沒有人站出來。
“常言道‘富貴險中求’,‘男子漢大丈夫,不五鼎食即五鼎烹’,欲求富貴,哪有不冒險的?今日你們是普通一卒,他日歸來必然都會升為軍官!”
“罷了,老子今日就險中求一場富貴。小郎君,俺跟你去一場河南!”一個身穿小旗服裝的大漢跨步向前,朗聲說道。但頓時旁邊的人就炸了鍋。
“大哥,不能呀,河南可是流賊的地盤……”
“三思啊大哥,你這去可是送死啊……..”
“白五你個慫貨,咒你大哥呢!你們哥幾個就在營裏好好呆著。剛才不是說了麼,這招兵回來就能升官,咱兄弟過不了幾天還能再見的。”說罷這漢子便走向張華。
張華讚許的點了點頭,問道“還有其他人嗎?本官寧缺毋濫,不喜歡強調,也不會再遷就你們加錢,再不報名就沒機會了。”
仍然全無反應。
“那這次便到這裏了,張某在此也祝大家好運了。”張華便向那副千戶告辭。
“兄弟這怎麼好意思,要不我給你調個幾個小旗的兵,保證是好兵……”
“老兄不必如此,日後我也是要回到這恭義營幹事的,日後我們還有相見之日。我此去河南是募兵有不是打仗,再帶幾個家丁就夠了,不必擔心。“
“那好吧,日後如有用的上兄弟的盡管招呼。“
與那副千戶道別之後,張華對那大漢說“這位兄弟,敢問你叫什麼名字,家住何方?”
“回大人話,小的叫鄧虎,南陽府西峽人。“
“以後不用這麼拘禮。話說回來,我也是南陽府人,隻不過是鄧州的。那個,鄧虎,我看你也是兄弟情深,這二兩銀子你且拿去,跟你那兄弟們道個別。”
“謝大人。”然後這鄧虎踟躕了一會兒又對張華說道“大人,要不我再跟他們說說,好歹能再找來幾個。”
“不必了,還是自願的好。大不了我明天到街上張榜再找一些。你晚上就到三氏巷盡頭那一家,說我的名字就行了。”
“謝過大人。”
獨自走到街上,張華長舒了一口氣。這人,不窮,還真是不思變呢。也罷,人手太少了肯定不行,招募點平民應該也行吧,雖然一直以來,城市中的無業遊民以其狡猾的特性不受將領們的喜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