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自盡的消息已經傳來,可是湖廣之地的人們好似沒有聽到似的,毫無反應。張華下午就在周師爺家裏等著了。前幾天張華來求周師爺幫忙,起初周師爺也是勸阻張華不要去河南危險之地。當然這裏麵有不想費事的成分。當時當張華恭敬的遞上一百兩銀子的銀票之後,周師爺的口終於鬆下來了,答應幫忙。
但是這一百兩很有可能是白花了,因為湖廣的巡撫很可能也抱著此事不可能成功的想法,不會撥給張華糧食和人力。
天色已漸漸黑去,周師爺可算是回來了。張華連忙迎上去問“伯父,事情如何了?”
老頭子笑著說“大體上算是成了,老爺答應給你個官身,再給些錢糧兵器,我還特地給你求了些兵丁護衛。”
“那就太謝謝您老人家了,您快給我仔細說說。”
“當時我趁老爺休息的時候把你的呈文遞了上去,老爺看了一遍,說‘這學生也是少不更事,天底下哪有這麼簡單的事,準是書讀多了’。我一聽,這不行呀,就說‘老爺,這人我也是了解的,辦事還挺牢靠,也挺有辦法。畢竟也是憂國憂民的士子,不如授他個官職,也算不寒了報國之心,日後或許也能為大人效力’。”
“然後呢?”
“然後老爺就沉吟了一會兒,然後一拍桌子,說’這小子倒是給我開了個思路。’然後大體上就是說讓你去河南招募流民當兵,然後送到新建的恭義營補足缺額,還說是如果你幹的好的話,可以在恭義營裏給你找個文職。這命令估計明天就下來了。”
原來此時何騰蛟貴為湖廣巡撫但是手中無兵,而駐防湖廣的左良玉部又明顯是抵不住闖軍,因此何騰蛟就打算建立由自己掌控的恭義營,可是明末百姓大多不願從軍,而左良玉部也在招兵,因此恭義營隻是打好了架子,兵員遠遠不足,何騰蛟也正為此事發愁,正好張華的提議給他了一個思路。
張華也是一陣無語。本身自己在算計人家,反倒被人算計了。也罷,到時候挑些人給他送來也算完成任務。隻要有支援就好。
第二天任命就下來了,張華被任命為襄陽府知事,正九品的小官,算是剛入流,專司征兵事宜,撥掉文吏數名。但是一聽失去河南,文吏們都找各種關係推脫,所以這一項算是空了出來。其實也好,省的自己被蒙騙監視。賜白銀五十兩以彰其忠心為國。另撥付白銀五百兩,糧食百石以資募兵,觀後效補發錢糧。軍械若幹,另特準赴軍營挑選士卒若幹。
銀子是送到了,軍械要自己到武庫去領,士兵要自己去挑。張華送走差役後便先去數銀子了。一數便給他氣得夠嗆,五百五十兩銀子,箱子裏隻有三百餘兩。打小在縣衙裏長大的何超便勸解說,這便是大明官場裏著名的常例,扣剩下十之五六是很正常的。待會兒去武庫糧庫,還要交錢。
沒辦法,這就是大明官場。
而且這糧食也卡的很妙,一百石也隻是夠先期少量的募兵,可以防止張華尾大不掉。可事到如今張華隻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張華看天色尚早,便帶著何超先去河邊碼頭租了個小倉庫,以便存放領來的物資。接著兩人便前去武庫。當然,幾十兩的常例是準備好了的。
大明的武器此時大多由各地的監軍太監主持匠戶製造,再存放在武庫裏。但是將領們來領是要花錢的。而且,半奴隸的匠戶製造的武器也並不太好。而為了領到質量還算可以的武器,張華狠狠心又加了些錢,總共花了近百兩銀子。
其實張華也不是太懂軍事,隻是覺得應該由長槍兵為陣型主體,刀盾兵為防護,弓箭為主要遠程傷害輸出的打法。明朝時的火器製造確實很發達,但單兵武器中隻有價格較為昂貴的,用精鐵鑽製銃管的魯密銃還算可靠。至於炮,此時張華根本就不敢想。
於是張華選了50杆白蠟木長槍,10把長柄倭刀(打算配給軍官),30把普通腰刀(配給刀盾手和弓箭手),20麵包鐵木盾,又挑了幾幅還算齊整的棉甲。至於弓箭,挑來挑去挑出十來把好的,於是便選了五六把好用的,配上足夠的箭隻。
至於火器,火銃倒是有很多,但這種兩層鐵皮製成的武器射程不遠隻能五十傷人,三十破甲,而且準頭不好,極易炸膛,張華隻是挑了一支打算日後看看構造。